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供在三维方向上清晰显示半月神经节的MRI成像方法方法:对10例临床明确诊断并排除颅内占位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20侧半月神经节区进行增强T1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SET1)、T2加权像的快速自旋回波(FRFSET2)、三维时间飞越法血管造影(3D-TOF)、三维快速静-动稳态采集序列(3DFiesta)4种序列的MR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读片、测量,并利用SurgView-RFT电磁导航系统分割半月神经节(TGG)。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不同序列间存在显著差异,边缘清晰度依次为增强FRFSET2、增强3-DFiesta、增强3-DTOF、增强FSET1,内部清晰度依次为增强3-DFiesta、增强FRFSET2、增强3-DTOF、增强FSET1。在增强FRFSET2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5mm,宽度平均值9.3mm,厚度平均值12.5mm;在增强3-DFiesta轴向位上测得的TGG大小为长度平均值20.45mm,宽度平均值9.45mm,厚度平均值11.65mm,两者无显著差异。图像分割成功率增强FSET1为0,增强FRFSET2为85%(17/20),增强3-DTOF为60%(12/20),增强3-DFiesta为90%(18/20)。增强3-DFiesta与增强FSET1、增强3-DTOF有显著差异,增强FRFSET2与增强3-DFiesta无显著差异。结论:TGG的MRI最佳显示方法为增强3-DFiesta,为导航辅助射频温控热凝术过程中TGG的图像分割和CT/MRI配准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开展三叉神经痛TGG水平的X刀或γ刀治疗提供影像学上的指示。

  • 标签: 半月神经节 MRI 增强3-DFiesta 增强FRFSET2 图像分割
  • 简介:目的:体外评价三种漂白方法对釉质钙含量及表面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颗人离体前磨牙牙冠从中间分为颊舌两部分,随机取其中一部分为实验侧,另一部分空白对照,30颗用于内着色模型的研究;42颗用于漂白实验,实验侧分别给予A组15%过氧化脲(CP)、B组15%CP与30%HP联合漂白、C组30%过氧化氢(HP),采用扫描电镜,原子吸收光谱仪观察和测量标本。结果:各组漂白后釉质中钙含量明显减少(P〈0.001),且A组与B、C组相比釉质脱钙最重(P〈0.01),B、C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漂白因疗程短且釉质脱钙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漂白 牙釉质 扫描电镜 原子吸收光谱仪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预备和充填方法组合对根管峡区的充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外科门诊患者因正畸治疗拔除的上颌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5颗。A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连续波热牙胶充填;B组: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C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热牙胶充填;D组:采用不锈钢K锉根管预备+冷侧压充填。各组牙齿充填完成后将根尖5mill内牙根垂直牙长轴每隔1mm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检验水准a=0.05。结果C组在根管峡区充填效果最差,与A、B、D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充填效果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锈钢K锉和热牙胶连续波充填技术组合不适合根管峡区的充填。

  • 标签: 根管峡区 根管预备 热牙胶 冷侧压
  • 简介: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系统中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55颗拔出的牛牙颊面进行研磨以暴露出平坦的牙本质表面,再将牙齿分成4个实验组,使用4种自酸蚀粘结系统.分别为OneUpBondFPlus,ClearfilSEBondXenoⅢ.以及FuturaBondNR.对照组为传统的酸蚀;中洗粘结系统AdperSingleBond2。所有实验组均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或两层的自酸蚀粘结剂.再将复合树脂粘结至牙本质.24h后在一个万能试验机上以1mm/min的速度对试样进行剪切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以及Tukey检验(5%)。结果:不同的粘结剂类型、使用方法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所有粘结系统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主动使用两层自酸蚀粘结剂产生的平均粘结强度要明显高于被动使用的。结论:主动使用自酸蚀粘结剂能有效增加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而且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粘结的影响取决于所测试的粘结剂类型。

  • 标签: 自酸蚀粘结 粘结强度 牙本质
  • 简介:本病例描述1例左侧上颌中切牙水平根折伴脱位的治疗过程。一名17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诉其17d前发生运动意外.其间未对外伤患牙进行任何的应急治疗。因患牙复位失败.取出牙齿的冠方部分及断根,对冠方部分行口外根管治疗后进行再植,并用牙弓夹板将其固定在生理位置4周。通过术后1~6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提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术后24个月再植牙达到了预期的低咬合状态。经测量.术后6年再植牙咬合距离降低约1mm。

  • 标签: 脱位 水平根折 牙再植 牙弓夹板 根管治疗
  • 简介:经卫生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口腔临床医学科研设计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学习班”,将于2003年10月13-17日在成都举行。学习班将针对临床口腔医生开展临床口腔科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选题难、设计难、论文撰写难及发表难等问题,

  • 标签: 学习班 临床医学 科研设计 口腔科学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 华西口腔医学院
  • 简介:Sturge—Weber综合征(SWS)表现为面部微静脉畸形(鲜红斑痣)、眼部血管畸形和(或)颅内血管畸形,由于3种症状往往不同时存在,因此.此病临床表现多样。SWS系散发性和先天性,鲜红斑痣的发生率为311000,至今无确切资料能够统计SWS患者的数量,但推测其发生率为1/2-5万。该文综述SWS的临床特点及其病理生理学,但此病的病因仍不明确。最近,神经影像学进展使人们认识到脑血流的破坏可导致神经损伤的持续性发展,但此理论有其局限性,

  • 标签: STURGE-WEBER综合征 颅内血管畸形 诊断 治疗 量化 鲜红斑痣
  • 简介:目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株,采用KONT真菌显色MIC药敏系统鉴定耐药性。构建6、12、24h生物被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麦角甾醇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L,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未检测出麦角甾醇含量。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准确测定白念珠菌麦角甾醇含量。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高效和可靠。

  • 标签: 白念珠菌 耐药株 生物被膜 麦角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调拌方式(人工,机调)下,2种藻酸盐印模材(金玛克专用,普通藻酸钾)精度的变化。方法:按调拌方式和印模材种类分4组:A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金玛克印模材;B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藻酸钾印模材;C组为人工调拌金玛克印模材:D组为人工调拌藻酸钾印模材。采用特制的金属模具取模后灌注石膏模型,再测量模型尺寸变化差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机调的2种印模材精度均好于人工调拌组;而金玛克专用印模材在机调组中的精度好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人工调拌下金玛克印模材与普通藻酸钾印模材的精度差值差别并不显著。结论:使用自动调拌机调拌的印模材精度优于人工调拌,而以专用的印模材精度最高。

  • 标签: 藻酸盐印模材料 调拌 精度
  • 简介:长期以来.中国的口腔医学专业与欧美的牙科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体制及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以培养口腔门诊通科医生和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为主.整个教学体系倾向于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后者以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的牙科从业者为目标.教学范围涵盖了牙科医生(dentist)、牙科技师fdentaltechnician)、牙科手术助理(dentalsurgeryassistant)、洁牙员(dentalhygienist)等。

  • 标签: 教学方法 口腔医学教育 教育理念 牙科医生 改革 口腔医学专业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OVD)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更好的建模方法,及OVD升高对大鼠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全身体重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和iOVD组(双侧上颌后牙戴1.5mm咬合板).运用修复技术完成iOVD咬合板的制作和黏结,分别在实验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观察项目包括体重分析、头侧位X线片、头颅标本解剖、下颌磨牙区骨段及髁状突组织学切片观察等。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侧位X线片示iOVD组大鼠髁突位置前移。上切牙腭侧磨耗面发生改变。iOVD组大鼠磨牙根分又区牙槽骨及髁状突中后区软骨出现组织学形态改建。结论采用修复技术可成功建立成年期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动物模型.咬合板的戴入引起了牙体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软骨的组织适应性改建.但对全身营养摄入无影响。

  • 标签: 咬合垂直距离 大鼠 咬合 髁状突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种类对钛网-硅橡胶90°剥离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钛网表面分别选用打磨、打磨+喷砂、打磨+喷砂+PermabondPOP的表面处理方式,粘接剂选用Permabond731、Permabond4C10两种,参照GB/T7760-2003测定钛网和硅橡胶之间的90°剥离粘接强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破坏类型。结果:不同表面处理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2.41±0.22N/m)显著高于B组(1.27±0.18kN/m)和A组(0.61±0.05kN/m);F组(3.36±0.34kN/m)显著高于E组(1.84±0.20kN/m)和D组(0.79±0.10kN/m)。两种粘结剂组间剥离粘接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ermabond4C10剥离粘接强度显著高于Permabond731(P〈0.05)。同时,粘结剂种类和表面处理方法间有交互效应(P〈0.05),表面喷砂联合使用PermabondPOP底涂剂后,采用Permabond4C10粘接的试件组剥离粘接强度最大。剥离粘接强度测试试样破坏模式A组到F组试样内聚破坏率依次为0%,0%,20%,0%,0%,60%。结论: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种类都是钛网与硅橡胶之间的90°剥离粘接强度的相关因素。打磨、喷砂和底涂剂联合使用是一种更有效的表面处理方式。Permabond4C10的粘接性能优于Permabond731。

  • 标签: 硅橡胶 钛网 剥离粘接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和粘接剂对钛网-硅橡胶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钛网表面分别选用打磨、打磨+喷砂、打磨+喷砂+PermabondPOP的表面处理方式,粘接剂选用Permabond731、Permabond4C10两种,参照GB/T13936-2014测定钛网和硅橡胶之间的剪切粘接强度,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接界面的破坏类型。结果:不同表面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1.98±0.14MPa)显著高于B组(0.26±0.11MPa)和A组(0.17±0.08MPa);F组(2.58±0.16MPa)显著高于E组(0.41±0.19MPa)和D组(0.21±0.10MPa)。两种粘接剂的组间剪切粘接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种类和表面处理方法间有交互效应(P〈0.05),表面喷砂联合使用PermabondPOP底涂剂后采用Permabond4C10粘接,得到的剪切粘接强度最大。A组到F组试样内聚破坏率依次为0%,0%,42.85%,0%,0%,85.71%。结论:两种粘接剂均可获得较好的粘接力,其中Permabond4C10粘接性能优于Permabond731。同时钛网表面进行喷砂,并联合使用相应的底涂剂可提高钛网与硅橡胶之间的粘接强度,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硅橡胶 钛网 剪切粘接强度
  • 简介:修复多面龋损的可行方法如下:银汞合金、复合树脂或者间接修复。从对抗咬合力的抗力形看来.粘结系统和牙本质钉复合树脂修复应具有与钉固位银汞合金修复相似的性能。后牙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时,聚合收缩是主要问题。增量充填技术可以减少应力和表现出较好的边缘效果。牙本质钉可以潜在地增加复合树脂的固位.而且可以减少聚合收缩造成的微裂。本文报道了1例关于运用牙本质钉联合纳米混合型复合树脂直接修复大面积缺损伴牙尖缺失的后牙病例。

  • 标签: 复合树脂 牙体修复 牙本质钉
  • 简介: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的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的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即断层腭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侧无或有很少的角化组织。本研究包括8位病人34颗上颌种植体,在种植体暴露前无或只有很少的颊侧角化龋。愈合后,所有愈合基台的颊侧均有2-5mm宽的角化龈(平均3.7mm)。术后不适感很小。在种植体暴露时,应用断层皮瓣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步骤及部位,并能形成足够的颊侧角化龈。

  • 标签: 断层腭组织瓣 上颌种植体 恢复角化组织 外科方法 疗效
  • 简介:使用直接或椅旁技术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的临时局部固定义齿.需要较高的临床技术。修复缺失牙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制作卫生桥。本文描述的是一种简便的椅旁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固定义齿修复方法。以透明模型为引导.确保恢复正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标签: 局部固定义齿 复合树脂 纤维强化 制作 临床技术 临床医师
  • 简介:目的:比较高速涡轮机法与传统锤凿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双侧基本对称的中、低位下颌近中斜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分别采用高速涡轮机法和传统锤凿法对同一患者两侧阻生牙分期进行拔除,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嘱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复诊,检查并统计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拔牙后出血和下唇麻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速涡轮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40±3.85)min,显著低于传统锤凿组的(17.27±4.47)min(P<0.05);在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发生率等方面,高速涡轮机组亦显著优于传统锤凿组(P<0.05);在干槽症、术后出血和下唇麻木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除下颌中、低位近中斜位阻生第三磨牙时,高速涡轮机法较传统锤凿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高速涡轮机法 传统锤凿法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本文展示了一种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新加工技术.在保证间接制作修复体精确度的同时减少医师和患者的椅旁治疗时间。该技术主要包括种植体的复制,采用制作单冠或多单位修复体的双层印模法或塑料基底代型制作种植体的工作模。所以采用原本用于制做瓷嵌体和高嵌体的复制型盒.以及高精度加成型硅橡胶材料和低收缩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精确复制原始模型中与种植体相关的结构。在原始基台置入患者口内后.复制基台用于最终固定修复体的制作。连续检测了50个基台,将复制基台就位于根据原始基台制作的代型(19个单冠,31个固定局部义齿)上.由2名修复医师和2名技师采用视觉检测法(实验显微镜放大至16倍)对这50个复制基台的密合性进行检测。48例修复体“良好”(完全就位.边缘密合),2例“尚可”(未完全就位但调整后可就位),成功率为98%。该技术在保证精确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固定型 制作 复制 基台 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