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中对其动态血压、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存在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的动态血压、睡眠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脉压、晨起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维持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血压稳定,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 脑卒中 睡眠障碍 动态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微信平台在小儿肠造口出院行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n=20),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行肠造口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n=20),对照组予以在院指导更换造瘘袋,出院电话回访进行护理;观察组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延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以出院3个月后,2组小儿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肠造口知识知晓度、患儿家属焦虑水平、患儿家属睡眠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测评。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造口护理知识知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家属状态焦虑水平得分、睡眠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因其及时性、可视性、方便性等优点,对出院患儿施行延续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属的焦虑程度,改善睡眠,提升照护能力,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微信 延续护理 焦虑 小儿肠造瘘术后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遵循无差异性随机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肿瘤直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术后化疗 乳腺癌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对其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观察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治疗相关信息的了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将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与本院平均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考评成绩更优(P〈0.05),护理后PSQI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高。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中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及睡眠质量,并促进患者治疗相关信息认知度的提高。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床边责任制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教育、鼓励、工作、锻炼、评价)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以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5E康复模式护理。比较2组满意率;住院的平均天数、患者对5E康复模式的掌握程度;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分、生命质量评分(QualityOfLife,QOL);尿毒症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住院的平均天数、患者对5E康复模式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护理前2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尿毒症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者实施5E康复模式效果好,可改善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命质量QOL评分,减少尿毒症腹膜透析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5E康复模式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 睡眠质量 护理满意度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感染等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知识知晓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相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和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睡眠质量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心理状况 睡眠质量 感染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及观察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梗死恢复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一体化护理的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周与4周时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分别以POMS量表和PSQI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1周与4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脑梗死恢复期 情绪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改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模式。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后,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会得到明显改善,预后效果好,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一体化护理模式 慢阻肺 呼吸衰竭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究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护理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12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埋藏式三腔起搏器置入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埋藏式三腔起搏器 心力衰竭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对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3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18例患者围手术期开展脑外科常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18例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进行脑外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72.22%)明显低于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54±3.25)d,平均住院费用(9864.25±352.65)元,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PSQI总分为(15.21±3.67),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护理满意度为94.4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2.22%和7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临床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术疗效及睡眠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 同期手术患者 预见性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患者6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2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康复治疗效果观察,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评分观察,护理前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50±1.00)分、(7.25±1.2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0±0.50)分、(5.2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13.56±2.51)分、(14.02±2.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50±2.43)分、(9.11±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各为93.94%(31/33)、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加强,且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认可,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锥间孔镜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PSQI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好,减轻了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与(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与(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性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胸腔镜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手术室全面护理。比较2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手术实施时间、手术依从性、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数字分级(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气胸、肺不张等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满意率(P〉0.05)。结论:手术室全面护理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患者焦虑心理,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出现,患者满意率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 应用价值
  • 简介:2016年6月16日收治1例垂体腺瘤合并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糖尿病病人,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后出现脑脊液漏、尿崩症,经过护理治疗,7月22日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障碍、双眼视力逐渐减退、模糊4个月于2016年6月16日入院。外院头颅CT显示垂体腺瘤。入院时右眼无光感,左眼视力0.8。术前白细胞总数13.0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9g/L,血小板总数109×109/L,空腹血糖10.7mmol/L。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血糖,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6月20日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静脉滴注1单位治疗量血小板和2单位A型红细胞悬液。6月21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2.35×109/L;血红蛋白浓度108g/L;血小板总数173×109/L。术后体温正常,出现脑脊液鼻漏、低钠血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糖尿病 脑脊液漏 尿崩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