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所有入组患者随访5年.结果96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66.67%(64/96),其中SCLC为64.71%(22/34);NSCLC为67.74%(42/62);SCLC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增高的发生分别为8.82%(3/34)、55.88%(19/34)及29.41%(10/34);NSCLC患者分别为35.48%(22/62)、19.35%(12/62)及43.65%(27/62);其中肺腺癌分别为45.24%(19/42)、11.90%(5/42)及38.10%(16/42),肺鳞癌分别为18.75%(3/16)、31.25%(5/16)及56.25%(9/16);SCLC局限期分别为0%、15.79%(3/19)及0%,广泛期分别为100%(3/3)、84.21%(16/19)及100%(10/10);ⅢB期NSCLC分别为9.09%(2/22)、0%及11.11%(3/27);Ⅳ期分别为90.91%(20/22)、100%(14/14)及88.89%(24/27);化疗后,SCLC血清NSE降至正常者为94.74%(18/19),NSCLC血清CEA、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者分别为68.18%(15/22)及92.6%(25/27);SCLC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总生存期为18.18个月;NSCLC为16.36个月.结论血清肿瘤指标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晚期肿瘤标志物增高,化疗后明显下降,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 标签: 肺癌 CEA NSE CYFRA21-1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明确鼻咽癌铂类同期放化疗疗效与肿瘤组织中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ene1,ERCC1)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经活检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初治患者,放化疗前通过RT-PCR测量肿瘤组织中ERCC1mRNA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接受顺铂单药同期放化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查,评估疗效,分析铂类药物化疗短期疗效与ERCC1mRNA表达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共78例患者纳入研究且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占65.38%,部分缓解占24.36%,疾病稳定占5.13%,疾病进展占5.13%;有效率89.74%,疾病控制94.87%。ERCC1mRNA在肿瘤组织的平均表达水平为1.216,患者的年龄、性别和TNM分期与ERCC1mRNA表达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肿瘤组织中ERCC1mRNA低表达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ERCCl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铂类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间呈负相关关系,可预测铂类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同期放化疗 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铂类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腺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腺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腺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腺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中miR-16、miR-34a、miR-200a、miR-375、miR-451化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79例,采用GenExver-sion6软件、Normfinder软件和Genorm软件确定本实验的内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时的血浆mi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化疗前、后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iR-34a为相对表达最稳定的内对照。血浆miR-451高表达的患者激素受体(hormonereceptor,HR)阳性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31),分别为84.2%和62.5%。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变化与客观缓解(objectiveresponserate,ORR)显著相关(P=0.032),miR-200a化疗后表达升高者的ORR显著高于降低者,分别为57.9%和29.3%。血浆miR-200a化疗后表达水平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与降低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分别为10.3个月和5.2个月。miR-16、miR-200a、miR-375和miR-451表达水平及化疗后变化对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血浆miRNA化疗前、后表达水平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化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MIRNA 血浆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治疗,试验组予以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丝裂霉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能够有效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缓解免疫抑制状态.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丝裂霉素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探讨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的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17例,根据患者行131I治疗前TSH水平,将患者分为TSH<30mIU/L、30mIU/L≤TSH<60mIU/L、60mIU/L≤TSH<90mIU/L、TSH≥90mIU/L4组,随访131I治疗半年后刺激状态下血清Tg、TgAb、影像学检查及全身碘扫结果。依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将疗效分为满意(ER)、不确切(IDR)、血清学反应欠佳(BIR)和影像学反应欠佳(SIR)。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疗效有无差异。用Spearman相关分析TSH、Tg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SH、Tg、年龄及性别能否作为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SH≥90mIU/L组,疗效满意患者百分最高(40%)。TSH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Tg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TSH与Tg水平是预测预后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远处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TSH≥90mIU/L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激素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单用ATRA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规律治疗的初治12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ATRA口服联合AS2O3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仅予ATRA口服治疗,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数、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调整药物用量,均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观察诱导治疗阶段CR和早幼粒白血病基因和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PML-RARα)转阴所需时间和不良反应,巩固化疗后3年总生存(OS)和复发,同时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早期病死、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CR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ML-RARα转阴和总生存高于对照组,复发低于对照组(P﹤0.05);选取观察组57例患者分析白细胞水平对预后的影响,WBC≥10×109/L患者复发、病死、未缓解(NR)与WBC﹤10×10^9/L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与总生存则低于WBC﹤10×109/L患者。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初发APL的疗效较好,达到CR时间缩短,预后提高,白细胞水平对APL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导致CR与总生存降低。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及其与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及输血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前经胃肠镜病理检查确诊。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3天抽取外周血检测PGE2、IL-2水平,并分析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患者的PGE2、IL-2水平。结果术前1天、术后3天,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GE2、I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肿瘤大小、围手术期输血量、输血类型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短期内肿瘤复发相关因子PGE2、IL-2水平变化不大。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前列腺素E2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大小 输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iR-29c、miR-133b和miR-1的表达水平,分析3者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65例卵巢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卵巢癌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法检测miR-29c、miR-133b及miR-1水平,收集对应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同时选取32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正常组)和39例良性卵巢上皮囊肿组织(良性组)作对照,以正常组的各指标均数为界值,将卵巢癌组miR-29c、miR-133b及miR-1水平分为高水平组(〉正常组)和低水平组(≤正常组),比较miR-29c、miR-133b及miR-1不同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卵巢癌组织中3者水平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miR-29c水平高于正常组和良性组,而miR-133b和miR-1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和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miR-29c、miR-133b及miR-1水平均与分化程度有关,miR-29c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miR-133b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miR-29c水平与miR-133b和miR-1均呈负相关(r=-0.541、-0.361),miR-133b与miR-1呈正相关(r=0.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组织中miR-29c呈高表达,miR-133b及miR-1呈低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且在卵巢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辅助卵巢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 标签: 卵巢癌 微小RNA MiR-29c MiR-133b MIR-1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开腹手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术后1年、3年、5年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清AFP、Hcy水平及术前、术后1年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92.1±37.5)ml,低于对照组的(368.2±48.7)ml,观察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进食时间分别为(6.8±2.1)d、(2.7±1.3)d、(1.5±0.5)d,短于对照组的(11.5±2.7)d、(4.8±1.2)d、(3.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血清AF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7.7%)与对照组(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SF-36分值为(65.3±7.0)分,高于对照组的(58.5±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生存(86.5%)高于对照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予以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血清AFP、Hcy水平,减轻手术创伤,促进其术后恢复,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 开腹手术 甲胎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究CTGF和VEGF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方法收集42例卵巢癌手术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链酶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卵巢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卵巢癌组织中CT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并对卵巢癌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腹膜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分化程度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CT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临床分期、腹膜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阳性组患者的MVD明显高于CTGF阴性组,VEGF阳性组患者的MVD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P〈0.05);CTGF阳性组患者的LVD高于CTGF阴性组,VEGF阳性组患者的LVD高于VEGF阴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阳性表达是卵巢癌患者发生腹膜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GF阳性表达和VEGF阳性表达均是卵巢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GF和VEGF可以促进卵巢癌组织中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卵巢癌发生腹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卵巢癌 腹膜转移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颈癌(CC)患者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和NANOG在mRNA水平表达的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69例子宫颈癌组织和16例子宫颈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新鲜组织标本中POUSFl、NANOG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了解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问的表达差异。根据患者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亚组患者中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间POU5F1、NANDG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POU5F1mRNA、NANOG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组织高(P〈0.05)。维吾尔族CC患者POU3F1mRNA、NANOG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汉族CC患者(P〈O.05)。临床分期为Ⅱa-Ⅲ期、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POUSFl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IIa~III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时,维吾尔族与汉族CC患者子宫颈癌组织中NANOG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C中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POU5F1mRNA和NANOGmRNA的表达在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存在差异性,而此种差异性在Ⅱa~Ⅲ期、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阴性的CC中表现更加明显。

  • 标签: 子宫颈癌 肿瘤相关干细胞 P0USF1基因 NANOG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