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泰勒宁(氨酚羟考酮)对重度晚期癌症疼痛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87例重度晚期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泰勒宁组(观察组,n=47)和路盖克组(对照组,n=40)。分别予泰勒宁和路盖克口服。双盲法观察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均取得良好的镇痛疗效,两组中度疼痛(VAS4~6分)者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泰勒宁组较易出现头晕、嗜睡、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重度疼痛(gAS7-10分)者。泰勒宁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路盖克组(P〈0.05),不良反应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合理应用泰勒宁治疗重度癌症疼痛,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未使用强阿片类药止痛的重度癌痛患者首选药物。路盖克更适用于中度癌痛。

  • 标签: 中重度癌症疼痛 镇痛治疗 氨酚羟考酮 路盖克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
  • 简介:目前,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被公认为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微创外科理念的确立,以及肝脏外科技术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使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在肝癌治疗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 标签: 中的应用 切除肝癌 治疗中的
  • 简介: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在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脑肿瘤干细胞是从脑肿瘤中分离得到的干细胞样的肿瘤起源细胞,与神经干细胞有很大的相似性,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的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调节作用的BMPs信号通路对脑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标签: BMPS 脑肿瘤干细胞 胶质瘤
  • 简介:近年来在对肿瘤免疫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存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CCR5不仅表达于肿瘤组织,在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上也有表达,参与肿瘤免疫、免疫逃避等行为,影响肿瘤的预后及进展。CCR5在肿瘤免疫的作用机制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者就国内外有关CCR5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CCR5 肿瘤 TREG细胞 预后
  • 简介:脊髓或神经的损伤是脊柱侧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随着对脊柱畸形矫形和内固定能力的提高,尤其自应用三维内固定装置矫正脊柱侧凸以来,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相关的神经并发症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

  • 标签: 脊柱矫形手术 神经并发症 脊柱畸形 内固定装置 脊柱侧凸 矫正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CT技术在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气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气管下段肿瘤9例,中段肿瘤5例,上段肿瘤6例;2例气管良性肿瘤均较小,18例气管恶性肿瘤大小不一。恶性肿瘤形状各异,其中乳头状者4例,息肉状者4例,分叶状者6例,扁平附壁状生长者2例,沿管壁环状浸润者2例。肿瘤以软组织密度为主。结论CT能够显示气管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密度,肿瘤向气管腔内外生长情况及气管狭窄的程度,气管肿瘤沿气管壁纵向、环状浸润范围,肿瘤浸润周围器官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订。

  • 标签: 气管肿瘤 价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作者姓名需在论著题目下方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单位名称(写出所在科室)及邮编应列于作者姓名后方并加括号,另外基金项目及通信作者姓名、电子邮箱需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具备的条件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

  • 标签: 作者姓名 撰写 文稿 作者单位 基金项目 电子邮箱
  • 简介:大量的研究表明,癌基因失控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p53基因、CerbB2基因、p16基因、MDM-2基因、nm23基因、myc基因、Bcl-2基因、Rb基因等在食管癌研究的应用。

  • 标签: 癌基因 食管癌 预后 监测
  • 简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距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表遗传学修饰的DNA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有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今年来逐渐发展的RNA干扰技术可以在细胞内抑制特定基因表达,它由双链RNA介导产生,可以降解与之同源的RNA序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RNA干扰技术在基因甲基化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RNA干扰 甲基化 表遗传学
  • 简介:目的:评价高尔基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作为肝脏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占位患者的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FP)的水平以确定肝占位性质。同时选取PHC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GP73水平测定。对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占位组GP73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85.71%,P〈0.05。PHC组、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GP73数据比较:PHC组患者GP73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硬化组GP73血清含量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PHC组各数据分组比较分析:GP73血清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情况、Child分级及肝炎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临床检测效果良好,与AFP临床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可用于临床肝占位性质的判定、PHC的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疾病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蛋白73 肿瘤标记物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27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使用免水囊法建立操作空间,用Hem—o—lock结扎夹处理肾动静脉。结果全组手术时间100~220min,平均149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55mL;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30个月,1例发生肺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用免水囊扩张方法建立腹膜后操作通道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用Hem—o—lock结扎夹处理肾动静脉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癌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胃间质瘤hMLHl的表达情况。方法:对40例胃问质瘤石蜡包埋病理标本进行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和分析。结果:全组hMLHL表达的阳性率为87.5%,其中良性组100%呈阳性表达,而交界性组表达率为86.7%,恶性组表达率为57.1%。良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hMLHl阳性表达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5),而良性胃间质瘤与交界性胃间质瘤之间、交界性胃间质瘤与恶性胃间质瘤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MLHl在不同性质的胃间质瘤的表达上的差异,提示其在胃间质瘤的发生和恶变过程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标签: HMLHL 胃间质瘤 基因表达 肿瘤 免疫组化 诊断
  • 简介:健择是一种嘧啶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瘤谱广、毒副反应轻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瘤治疗领域中.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文就健择单药及含健择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乳腺癌 健择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的高凝状态,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MGMT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意义.结果MG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32.5%(26/8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76.7%,23/30)和膀胱正常组织(65.0%,13/20);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Ⅰ级的阳性表达率为(48.6%,18/37),显著高于Ⅱ级(23.1%,6/26)和Ⅲ级(11.8%,2/17);但MGMT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患者性别、患者年龄、肿瘤数量、发病次数均无显著相关.结论MGMT可能成为膀胱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旁组织 正常膀胱组织 MGMT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的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培养所形成的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的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的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应用的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整合素是细胞表面重要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整合素的深入了解,很多整合素分子在肿瘤的作用也被逐渐地认识,目前采用针对整合素不同分子的克隆抗体、整合素靶向用药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等,通过调节整合素的生物学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迁移,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些研究发现对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整合素ΑΝΒ3 肿瘤 整合素ανβ3抗体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的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的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