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恐惧的症状,有1/4~1/2初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有1/3的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3/4的晚期患者均有癌性疼痛.总之,约有75%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剧烈程度已经到了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治疗的地步[1].不能减轻的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及心态.我们在1998年7月~2000年7月对40例恶性肿瘤伴疼痛患者,采用阶梯止痛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止痛疗法 癌性疼痛 疗效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窦道冲洗置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和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感染的患者18例,患者早期感染为7例,中期感染8例,晚期感染3例,患者均无明显发热,引流液均行培养和药敏检查,均培养出细菌。采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分别使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并保留无菌管用作引流,根据引流量决定冲洗置药次数。换药后嘱患者持拐下床活动,后期引流量较少,细菌培养3次阴性,冲洗置药后可拔出无菌管,随后窦道可愈合。治疗中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保持较好营养状态。结果18例经3周治疗,窦道愈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8分提高到术后70.6分,血常规恢复正常,CRP平均在30mg/L,ESR平均在35.6mm/h。除1例因医疗纠纷选择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17例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感染病情平稳的患者,通过加强营养,使用无菌管通过窦道置人关节腔进行反复冲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通过无菌管置入关节腔,可达到窦道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抗感染药 局部
  • 简介: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维适形补量照射技术(3D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维放疗(2Dradiationtherapy,2DRT)40Gy+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性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三维适形放疗 鼻咽癌
  • 简介:九十年代中期,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握得素在加拿大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多途径抑杀癌细胞且科技含量高等众多优势,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起癌症患者的强烈反响。握得素(WDS)所含的种抗癌成分不仅单独起效,更能协同抗癌,因而被众多肿瘤专家推荐为癌症康复治疗的首选产品。

  • 标签: 握得素 抗癌活性物质 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 癌症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和比较GP、NP、MVP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组,分别接受GP、NP、MV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x^2检验比较。结果:GP、NP、MVP个不同化疗方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46.2%(12/26)、46.9%(14/32)、36.8%(14/38),各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NP组骨髓抑制和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P、MVP组(P<0.05),NP、MVP组脱发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GP组(P<0.05)。GP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P、NP和MVP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GP方案更安全,值得推荐作为治疗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联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健择 诺维本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 简介:肘关节恐怖联征(terribletriadof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骨折,其病理特征还包括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伤后肘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易引起关节不稳定、关节僵硬及关节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故得名。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Pugh等[1-2]提出的肘关节恐怖联征手术治疗原则,即由内向外依此处理尺骨冠突、

  • 标签: 肘关节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测量肱骨颈干角及扭转角的测量方法。方法收集肱骨干标本56根,其中右侧30根,左侧26根,利用X线于前后位及轴位摄片测量其颈干角与扭转角,对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正常值。结果通过本文介绍方法,测量出肱骨颈干角为133.25°±5.26°,扭转角为31.36°±7.96°。经统计学处理左右两侧肱骨颈干角及扭转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样本凇验)。结论肱骨颈干角、扭转角变异较大,肱骨近端肿瘤假颈干角、扭转角设计应个性化。X线测量法是测定肱骨颈干角及扭转角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健侧的颈干角及扭转角可作为患侧肱骨近端肿瘤假设计及安放的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肱骨 肿瘤 颈干角 扭转角 X线测量
  • 简介:波替单抗(万珂)是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蛋白酶抑制剂。美国FDA和欧盟EMEA已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继续进行中的试验用波替单抗作为一线治疗MM结果令人鼓舞。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攻击性的B一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缺乏最佳治疗选择,临床结果证实波替单抗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CL有效,且有预期和可处理的毒性。波替单抗合并常规药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有些实体瘤,如非小细胞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证明有化学增敏作用。单用波替单抗或与其他抗肿瘤联合治疗恶性肿瘤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波替单抗(万珂) 蛋白酶体抑制剂 血液与实体瘤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选用GD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1000mg/m^2,静滴,d1、d8;顺铂(cisplatin,DDP)25mg/m^2,静滴,d2-d4。21d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或2个周期以上,治疗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阴性乳腺癌,并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7例。完成化疗2-8个周期(中位化疗5个周期)。47例化疗总有效率为46.81%,肿瘤控制率82.9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其中Ⅲ-Ⅳ级者以中性粒细胞减少(38.29%)、血小板减少(21.28%)为主。其他毒副反应有便秘(25.53%)、骨痛(8.51%),均为Ⅰ-Ⅱ级。患者中位TTP为8.2个月,死亡18例,中位OS为19.1个月,1年生存率为73.1%,2年生存率为45.1%。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阴性乳腺癌近期效果较好,毒性可耐受,是蒽环类/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后较好的救援方案。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疗效 不良反应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在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柱理论指导下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8例,女2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6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照柱分型其中双柱骨折48例,柱骨折3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受伤至内固定手术时间为5~16天,平均9.6天。术后进行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在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时间90~160min,平均110min。术后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2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3.2周。术后即刻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的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为66~94分,平均83.6分,优良率为86.6%;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5°~115°。6例延迟愈合,4例切口浅表感染,7例因后内侧切口转角处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未发生深部感染。4例深部感染经清创及移除内置物后治愈,2例小腿后内部麻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21例,其中12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论柱理论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可直视下完成骨折的复位、固定确实,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胫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治疗首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辅助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69例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均接受维适形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8Gy,95%PTV2中位剂量为56Gy;高级别胶质瘤95%PTV1中位剂量为49.95Gy,95%PTV2中位剂量为60Gy。其中15例患者同步口服替莫唑胺,40例患者口服司莫司汀。结果:全组患者失访3例,死亡32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1%,47.8%和41.8%,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WHO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7%、45.0%和25.7%,肿瘤血供较为丰富和血供一般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6.3%和81.2%,肉眼全切组和肿瘤残留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和32.4%。结论:病理分级和肿瘤血供显著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肉眼全切肿瘤有助于提高疗效。

  • 标签: 胶质瘤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温度图(temperature-map,T-Map)实时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热消融羊离腰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取6列离南疆黄羊腰骶段脊柱,在磁共振导航下,高强度聚焦超声从前方对其L2~S1椎间盘行定点辐照,剂量为350W,持续时间分别为20s、40s、60s、80s、100s、120s、140s、160s和180s,辐照过程中以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实时监控椎间盘前缘、后缘、髓核以及同水平脊髓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椎间盘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测点的温度呈现逐渐升高,但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辐照180s后,椎间盘前、后缘温度超过50℃,髓核中心温度超过75℃,硬膜前缘的温度不超过45℃.结论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中,高强度聚焦超声能提供足够高的温度,灭活羊离腰椎间盘纤维环内神经感受器,并使髓核溶解、变性、萎缩;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可实时定点监控热消融区温度变化.本实验初步验证了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羊离腰椎间盘是可行的,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潜在方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温度图 腰椎间盘 离体
  • 简介: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评估热塑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作用,以期寻找最优的固定辅助装置,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方法选取60例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热塑模组(n=30)和热塑模+真空垫组(n=30),两组患者均在放疗第一周每天1次,此后每周进行1次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过程中用实时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自动灰度配准,计算出当前患者在X、Y、Z轴方向的误差。结果在治疗第1、第2周,热塑模+真空垫组患者X轴误差绝对值均明显小于热塑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第3、第4周两组X轴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Y轴和Z轴误差绝对值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热塑模+真空垫组X轴上的误差不断升高,而热塑模组X轴上误差不断降低。结论热塑模加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有助于提高放疗的精确性。

  • 标签: 放疗 真空垫 热塑体模 摆位误差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观察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性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苯氧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有别于传统二维放射治疗,它能够对靶区施以精确照射,并且能减少靶区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本研究拟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3DCRT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术后3DCRT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32例,其中低分级(LGG)和高分级(HGG)胶质瘤各为14和18例。中位放射剂量60Gy(50~81Gy),设3~4个野作非共面等中心照射。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4.4~34.6个月),全组肿瘤复发9例(LGG1例,HGG8例),死亡8例(LGG1例,HGG7例)。1、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9.4%和63.2%,1、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8.5%和59.4%。LGG和HGG的2年OS分别为92.3%和32.1%(P=0.0156),2年PFS分别为92.3%和0(P=0.0027)。3级以上急、慢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12.5%(4/32)。结论:3DCRT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毒性是可接受的,对低分级胶质瘤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对高分级胶质瘤的疗效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放射疗法 脑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Src抑制剂对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T47D以及HER2阳性的SK-Br-3细胞做比较。用癌基因c-Src抑制剂来治疗株细胞。采用MTT和免疫电泳的方法检测细胞的生长以及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结果c-Src抑制剂可以部分抑制T47D细胞生长,对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SK-Br-3细胞的生长没有阻滞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是否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导通路决定c-Src抑制剂的治疗效果。HER2抑制剂可以明显抑制SK-Br-3细胞周期与生长,而对MDA-MB-231没有效果。结论抑制癌基因c-Src酪氨酸激酶活性对阴性乳腺癌细胞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C-SRC 基因 C-SRC 抑制剂 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