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赖脯胰岛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睡前皮下注射。B组通过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治疗。治疗14d。结果经治疗后,2组个时点血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较B组治疗费用低,易于灵活操作。结论与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比较,重组甘精胰岛联合赖脯胰岛是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理想﹑经济的方案。

  • 标签: 重组甘精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2型糖尿病
  • 简介:应用二双胍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临床确诊的IGT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7例,予以锻炼,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二双胍组在上述锻炼、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用二双胍250mg每日3次,持续3个月后,二双胍组较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体重指数(BMI)血脂(TC、LDL-C)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二甲双胍 干预治疗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 葡萄糖耐量正常(NGT) 体重指数(BMI)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家族的元老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不仅没有被临床淘汰,反而却像窖藏的老酒,历久弥醇,备受青睐。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二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又联合发表了专家共识,对应用二双胍的态度更加积极。新的专家共识建议:将二双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疗中,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接受二双胍治疗。这也就意味着,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否则一旦确诊均应接受二双胍治疗。

  • 标签: 二甲双胍 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治疗指南 2型糖尿病患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 美国糖尿病学会
  • 简介:病例:女,11岁,汉族,因间断手足搐搦7年余,抽搐2月入院。2000年初患者出现发作性手足搐搦,伴有四肢肌肉麻木、无力。2007年3月某日玩耍时突然摔倒,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双侧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形成鹰爪状,口吐泡沫,头偏向一侧,眼斜向一侧,无大小便失禁,约10分钟后缓解,觉肌肉酸痛。既往体健。无甲状腺或颈部手术史,无颈部射线照射史。

  • 标签: 甲状腺机能减退 假性甲旁减 亚临床 掌指关节屈曲 手足搐搦 手足抽搐
  • 简介:目的分析速效胰岛类似物联合胰岛泵对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选择该院64例DKA患者行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静脉输注诺和灵R,观察组应用诺和锐联合胰岛泵;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BG及2hBG明显低于对照组,CO2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酮体阴转时间更早,胰岛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速效胰岛类似物联合胰岛泵治疗DKA具有胰岛用量少、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 标签: 胰岛素泵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酮症酸中毒 疗效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5岁。既往无明确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脑梗死10余年,痴呆伴生活不能自理5年。4天前发热,体温最高达41℃,轻微咳嗽,无咳痰,小便量多。在外院查血象高,给“葡萄糖、阿奇霉素”等输液治疗,下午1时出现昏迷,伴抽搐,共两次,每次持续数十分钟。其姐姐有糖尿病、脑梗死病史。

  • 标签: 血液透析 胰岛素 大剂量 抢救 糖尿病史 输液治疗
  • 简介:疼痛胰岛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注射 注射疼痛 注射部位 进针速度 糖尿病
  • 简介:刘先生46岁,身高176厘米,体重86公斤,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平时体力活动较少,经常有应酬。5年前查出有高血压,3年前查出惠有糖尿病,服用二双胍、格列齐特及调脂降血压药物治疗,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均不理想。就诊时测血压150/100mmHg、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2.3mmol/L、血胆固醇(TC)6.5mmol/L、甘油三酯(TG)2.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

  • 标签: 胰岛素增敏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餐后两小时血糖 多用 行政管理工作 空腹血糖
  • 简介:我是一名女性糖尿病患者,今年72岁,1994年10月因肺炎入院治疗,被查出2型糖尿病。在患病的起初5年未予重视,1999年开始正规治疗,服用二双胍,仅用了半年即因胃部不适而停用。改服达美康,但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2002年10月到北京某医院内分泌科看病,医生建议用胰岛诺和灵30R早9单位皮下注射,一直用到2006年8月,在这期间即使经常加餐也常出现低血糖反应。之后开始服用拜唐苹,每日2片,早晚各半片,中午1片,一直到现在。

  • 标签: 胰岛素 拜唐苹 服用 低血糖反应 诺和灵30R 正规治疗
  • 简介:代谢综合征与肥胖及胰岛系抵抗有关。成人肥胖的特征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而脂肪组织分泌一些有生物活性的脂肪激素参与机体内能量平衡的调节。在转脂联基因或脂联基因剔除小鼠中功能分析中发现。脂联是一个有胰岛增敏作用的脂肪激素。事实上,肥胖对脂联的降调节是肥胖导致胰岛抵抗和糖尿病的一个机制。

  • 标签: 脂联素基因 糖尿病 临床问题 胰岛素增敏作用 脂肪细胞体积 基因剔除小鼠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与胰岛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治疗更具有优势。

  • 标签: 新诊断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皮下注射胰岛素 临床效果
  • 简介:杨先生患2型糖尿病6年多了,近来总感觉血糖控制不太理想,尤其有时夜间会出现心慌、做噩梦、突然憋醒等情况,并且次日一整天都昏昏沉沉的,就像醉酒之后的感觉。难受时,杨先生曾查血糖为3.0mmol/L,医生认为他的不舒服感觉是低血糖引起的。但是杨先生不能理解,他说早晨起来自己的空腹血糖可不低,有时还在10.0mmol/L以上呢。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降糖 安全 血糖控制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 简介:165例SF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诺和灵强化治疗,维持血糖达标56天,结果:各时相PG明显下降(P〈0.01),INS、C-P水平提高(P〈0.01),HbA1c下降(P〈0.01)。结论:胰岛强化治疗可恢复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抵抗,提高胰岛敏感性。

  • 标签: 继发失效(SFS)胰岛素泵(CSII) 多次皮下注射(MSII)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影响CSII治疗中胰岛剂量的因素,发现患者体重与胰岛剂量的相关性最强,可以直接采用体重相关的回归方程Y(拟带泵时的胰岛总量)=0.3X(患者体重)+22确定CSII治疗的胰岛起始量。

  • 标签: CSII 胰岛素 体重
  • 简介:自行设计一种胰岛治疗执行记录单。结果:该记录单规范记录常规多点血糖监测结果和常规4各个时段胰岛治疗剂量与执行。结论:简单直观、书写方便,记录规范,能较直观地反应血糖变化,胰岛注射使用情况,在满足住院患者常规多点监测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质量。

  • 标签: 血糖监测 胰岛素治疗 记录单
  • 简介:对我院2008-2015年使用重组人胰岛制剂过敏,而改用胰岛类似物脱敏成功的9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重组人胰岛制剂过敏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大部分人胰岛过敏患者测得血清人胰岛特异致敏IgE升高,改用胰岛类似物后过敏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重组人胰岛过敏者可采用胰岛类似物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

  • 标签: 胰岛素过敏 重组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