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入选住院治疗的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PN根据护理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时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33.11±5.76)分、(34.28±4.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19±6.34)分、(39.74±9.36)分。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能显著提高DPN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糖尿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共27例糖尿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周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准,CT血管造影≥50%狭窄的下肢动脉血管的灵敏度为96.30%,特异度为98.01%。两组一致性检验k=0.9524。结论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作为糖尿下肢动脉病变前期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CT 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肺癌合并糖尿并发症干预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并发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在临床糖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肺部感染、低血糖以及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合并糖尿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干预 肺癌 糖尿病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该文主要对内分泌代谢疾病进行了概述,并详细阐述了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良好疗效,以期为广大的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内分泌代谢疾病 防治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门冬胰岛素对初诊妊娠糖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初诊妊娠糖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人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初诊妊娠糖尿,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安全性高,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门冬胰岛素 初诊妊娠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强化治疗 低血糖 年龄
  • 简介:将54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UACR、β2-MG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在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优于贝那普利。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贝那普利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排泄率
  • 简介: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在常规性控制血糖等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和厄贝沙坦,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持续12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DBP、SBP、FBG、UAER、β2-MG明显下降,TG、TC、SC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UAER、β2-MG、TG、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1例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更好的降低患者的尿白蛋白,血脂,保护肾功能,且临床安全性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辛伐他汀 厄贝沙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83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就患者腰椎(L2~L4)及Troch、ward三角及Neck等股骨上端骨密度给与测量,并对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测空腹血糖(FPG)予以检测。结果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对其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举措,可显著提高此所引起的骨密度降低状况,还可对各种并发症予以有效防止。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骨质疏松症 血糖 骨密度
  • 简介:目的分析与探索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复方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科室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患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10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50例,在常规降糖治疗及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腺苷钴胺片与维生素B1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在参考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且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考组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叫治疗前与参考组显著更快(P〈0.05)。结论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复方曲肽注射液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复方曲肽注射液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早期糖尿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1例早期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芪黄饮,1剂/d。观察时间为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芪黄饮可能通过对早期糖肾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降低,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对早期DN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加味芪黄饮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抵抗指数
  • 简介: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行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检验指标(HbA1c、FBG、血清C肽),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HbA1c、FBG、餐后2h血糖值、血清C肽检验指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行血清C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若发现HbA。。等指标出现异常,可将其作为判断胰岛素分泌功能出现异常重要指标,并对临床诊断糖尿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糖尿病
  • 简介:目的针对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序列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平均纳入6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该组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该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最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有效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且大力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与糖尿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对照性。方法以该院收治的62例小儿肥胖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62例没有肥胖症的儿童作为参照对象,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空腹血糖和用餐后2h血糖,然后进行对比,对血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以及糖尿发病率进行对统计,小儿肥胖症和糖尿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儿童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分别为(4.5±1.1)mmol/L和(7.2±1.2)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h血糖分别为(5.8±1.4)mmol/L和(8.6±1.9)mmol/L。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糖尿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肥胖症是引发糖尿的重要因素,对于小儿肥胖症患儿应采取措施对其饮食进行节制。小儿糖尿和小儿肥胖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相通性,两者都需要在饮食上对患儿加以控制。

  • 标签: 小儿肥胖症 糖尿病 相关性 治疗对照
  • 简介:目的探究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治疗糖尿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均30例.对常规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糖、降脂效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糖尿病 冠心病 心绞痛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肾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8例2型糖尿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使用胰岛素降糖、调脂等治疗,并进行饮食控制。对照组治疗上使用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及血脂水平等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血肌酐(Scr)、24h尿蛋白2个指标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2个指标上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2型糖尿肾病能降低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厄贝沙坦 黄葵胶囊 2型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诺和锐与诺和灵-R治疗妊娠期糖尿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诺和锐治疗,对照组行诺和灵-R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治疗妊娠期糖尿效果明显优于诺和灵R,可明显控制血糖水平,且母婴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诺和锐 诺和灵-R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与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痰培养,并准确统计出病原菌的实际分布情况与对药物的敏感性情况。结果80例患者标本当中共分离9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病原菌最高,共占58.0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病原菌,共占32.26%,而真菌仅占9.68%。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阴性菌病原菌对所有药物耐药率都较高,〉60%,且大肠埃希菌革兰阴性菌与肺炎克伯菌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等的耐药率高。但是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药物、青霉素药物以及红霉素药物等耐药率较高。结论给予2型糖尿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疗有效性,避免患者的盲目用药,减少耐药株的快速形成,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分布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针对糖尿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糖尿病 神经痛 临床疗效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于糖尿微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出现微血管病变分为A组(有微血管病变)和B组(无微血管病变),对比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等指标,并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1)A组的HbA1c、FPG及OGTT2hPG均显著高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三项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2)A组的FINS、2hINS均显著低于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HOMA-IR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FINS、2hINS低于对照组,而HOMA-I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未出现微血管病变者,临床可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患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