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髓白血病患者护理中开展个体化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现将我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髓白血病患者随机划分为25例观察组和25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个体化服务护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治疗依从性也明显提升,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慢性髓白血病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个体化服务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和配合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病痛折磨,减少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个体化服务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例急性髓白血病继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总结经验,为后续相关病例提供参考。方法 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精细的护理和心理干预。结果 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病情好转,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 经过对该急性髓白血病继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降低患者的生命危险,提高其生活质量,预防严重并发症,减轻其经济负担,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增加经验。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2型糖尿病 情绪消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应用在泌尿结石引起疼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的77例泌尿结石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39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38例,加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评价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VAS、SAS更低,满意度评分更高,P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 泌尿系结石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泌尿结石患者使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本次进行研究选取起始2022年3月,终止2023年3月,期间治疗此类患者共计8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40例,余下4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在通过本次护理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较高且差异性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较高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对此类患者护理中使用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所以值得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碎石 泌尿系结石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笔者有幸于2006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学习护理本科的课程4个月,切身感受香港护理本科教育的特点与教学模式,现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并与国内护理教育进行比较。

  • 标签: 护理教育 护理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沟通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主观感受、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恐惧、哭闹、烦躁、激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趣味性、愉悦性、放松性、舒适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沟通艺术可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改善家长情绪,提升家长疾病认知度。

  • 标签: 护理沟通 儿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1日-2022年11月30日收治的1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沟通艺术;比较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入院第1天、出院前一天家长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家长护理满意度、家长疾病认知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前一天,两组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入院第1天(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护理沟通艺术可提高患儿服药依从性,改善家长情绪,提升家长疾病认知度。

  • 标签: 护理沟通艺术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明确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住院患儿为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在立足于住院顺序的基础上,将12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且每组共有患儿62例。而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也就是一般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所应用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应用了护理的沟通艺术,最后通过对患儿服药依从性,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家长疾病认知程度的有效对比,来对所采用的护理方式进行全面地总结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患儿不管是服药的依从性,还是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的认知程度,都要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实验组的护理方式,既能够使患儿拥有更好的服药依从性,还能够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进而通过对疾病认知的提升,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护理沟通艺术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儿科护理中护理沟通技术的运用。方法:选择了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之间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00名儿童,按照入院顺序,可以将一百名儿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小组与观察小组,两个小组分别由50名儿童。对照小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小组则开展护理沟通艺术干预方式,比较两个小组的儿童护理依从概率、护患纠纷概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观察小组的依从率比对照小组更高,两小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比较两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统计学数据差异明显。比较两小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两小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中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中使用护理沟通艺术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儿童的护理依从水平,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缓和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价值。

  • 标签: 护理沟通 儿科护理 具体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泌尿外伤患者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48例泌尿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留置导尿,比较并发尿路感染和无感染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泌尿外伤患者留置导尿并发尿路感染65例,占43.92%。分析发现,患者在性别、年龄、抗生素的运用、导尿管留置时间、尿道口消毒护理、导尿次数、糖尿病史、损伤程度以及导尿管材料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的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性别、年龄、抗生素的运用、导尿管留置时间、尿道口消毒护理、导尿次数、糖尿病史、损伤程度以及导尿管材料均是泌尿外伤患者留置导尿后出现尿路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泌尿外伤患者留置导尿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而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达到减少尿路感染的目的。

  • 标签: 泌尿系外伤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接受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为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n=47)及研究组(n=47),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对象则接受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患有泌尿结石且接受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的患者,让其接受优质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可行性较强。

  • 标签: 钬激光 泌尿系结石 皮肾镜 优质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结石的特点,评价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泌尿结石患者78例,于 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延续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护理干预数据进行比较,分别为患者临床治疗中自我效能评分及自我管理评分。结果:经过两组泌尿结石患者的数据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结石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延续护理 泌尿系统结石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所谓的泌尿结石就是在经过尿液的浓缩以及沉淀后所导致块状或者是颗粒状的聚集物产生,作为泌尿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会发病于尿道输尿管、膀胱以及肾等任意部位,但是临床中主要以输尿管结石以及肾结石较为常见。结石出现在不同的部位所表现出的症状有着较大差异,其中主要以尿痛、尿频、尿液的颜色浑浊以及腰痛等为临床表现,严重时尿液中可能含有砂石或者是血。在随现阶段人们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习惯出现变化,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较常见于南方以及青壮年的男性群体中,患者的年龄大多处于20-40岁。此病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且可能导致尿路梗阻,产生损伤等情况,与此同时感染发生后常常伴随结石,除此之外,此病的相关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较难,因此对于泌尿结石要有足够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患者的肾盂在受到结石影响下,使其压力增加,回流的细菌会入侵血液致使感染性休克发生,对肾功能产生严重损害。依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泌尿结石现目前并不能进行根治,对此护理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患者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来卧床休养,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泌尿结石术前伴随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做以详细讨论,现将内容如下报告。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感染性休克 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临床应用于泌尿结石钬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4~2020年6月份行经钬激光治疗的肾功能衰竭病人94名,随机分成2组,每组47名。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观察组按传统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一次性碎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泌尿系结石全面护理钬激光碎石术
  • 简介:[目的]心脏介入术并发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在介入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病人为对象,回顾分析病人病历资料,探讨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心理因素是病人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原因,占比53.85%。对疼痛刺激耐受力低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第二大原因,占23.08%。此外,过度压迫或牵拉、血容量相对不足和空脏脏器刺激也可能引发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占比分别为11.54%、97.69%、3.85%。[结论]应强化心脏介入术病人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并注重补充血容量和疼痛护理,以有效预防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术后并发症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髓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髓白血病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4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对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另外再通过R显带技术对患者细胞的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急性髓白血病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之中分别有25%的患者出现了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其常见的异常有所不同,有40%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了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常见的异常与另外两种患者并不相同。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白血病的患者进行遗传学的特征研究,能够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 遗传学特征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马哈系统在泌尿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泌尿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86例为案例目标。根据不同护理手段分成奥马哈组与常规组,各43例。两组均实施延续护理,奥马哈组应用奥马哈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健康相关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后3个月,奥马哈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泌尿结石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奥马哈系统,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泌尿系结石术 留置双J管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收集60例急性髓白血病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儿童患者护理,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护理,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儿童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儿童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3%,对这一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措施在治疗儿童急性髓白血病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治疗结束后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所以可以进行配合应用。

  • 标签: 异基因移植,干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