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在低血糖新生儿护理中的具体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低血糖新生儿84例,将其依据护理方式分为2组,参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新生儿在此基础上接受营养支持,对比2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护理效果相较于参照组有显著提升,且血糖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有显著缩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血糖新生儿,应用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长。

  • 标签: 低血糖 新生儿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80例糖尿低血糖昏迷患者,抽选时间限定为:2021年03月到2021年09月。依据干预方法完成分组,对照组(n=40,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前提下行专业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和临床症状缓解率等。结果:同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1h后血糖和1d后血糖浓度均显著更优(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施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糖浓度,缓解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并提出急诊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预防治疗及指导。结果:7例服用优降糖发生低血糖;1例因自己弄错胰岛素剂量发生低血糖昏迷;10例患者因进食过少所致;8例因空腹运动所致;2例为药物拮抗作用所致。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病情恢复。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糖尿病 低血糖昏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综合护理用于糖尿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3.1~12院内68例糖尿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急诊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病情改善时间较短(P<0.05)。结论 糖尿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辅以急诊综合护理可预防低血糖,并促进病情改善。

  • 标签: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急诊综合护理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低血糖采取糖尿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名糖尿专科护士负责非内分泌病区低血糖规范化处置主导工作,管理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3月,期间糖尿低血糖处置次数为260次;并以2022年9月-2023年3月无糖尿专科护士主导的常规管理为对照,期间共发生240次糖尿低血糖事件。对比管理前后糖尿低血糖的处置效果、结果 管理后低血糖规范处置各条目正确率明显高于管理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专科护士主导下,非内分泌病区负责处置糖尿低血糖的护理人员,可掌握规范化处置方式,强化对低血糖时间的应对能力,为患者争取良好预后。

  • 标签: 糖尿病 专科护士 非内分泌病区 低血糖
  • 简介:综述了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糖尿、2型糖尿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概念,2型糖尿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危害、预防和急救方案。认为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情况,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减少低血糖的不良危害。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探究,所选择患者为120例,属于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所接诊,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60例在治疗中展开常规护理,即对照组;余下60例则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展开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指标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原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急诊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些患者昏迷的原因,并将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各64例,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128例急诊低血糖患者中,患有糖尿的有102例(79.68%),无糖尿的有26例(20.31%),由此可知,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的几率更高,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有:过度运动(空腹)、服药后长时间未进食、服用大量降糖药物、私自服药等,导致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有:节食过度、妊娠期、甲亢、酒精中毒等;组间护理效果分析中,观察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和总结导致急诊低血糖患者昏迷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对抢救成功率进一步提升,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低血糖 昏迷原因 针对性护理措施 护理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糖尿知识认知水平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70例,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各35例。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更低,研究组低血糖知识认知水平更高(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糖尿病 血糖波动 低血糖知识 认知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发生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计84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干预措施。结果该8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包括药物性低血糖31例,进食延迟26例,进食量不足16例,过度饮食控制计5例,饮酒计2例,运动量太大计4例。根据其原因可将诱发其低血糖因素划分为药物因素(36.90%)、饮食因素(58.34%)与运动因素(4.76%)。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运动因素,可从用药、饮食、运动指导上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我院 2017 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发生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计 84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结合临床经验制定干预措施。结果:该 84例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包括:药物性低血糖 31例,进食延迟 26例,进食量不足 16例,过度饮食控制计 5例,饮酒计 2例,运动量太大计 4例。根据其原因可将诱发其低血糖因素划分为药物因素( 36.90%)、饮食因素( 58.34%)与运动因素( 4.76%)。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运动因素,可从用药、饮食、运动指导上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的预防性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治疗的发生低血糖的4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采取预防性护理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血糖快速恢复正常,且患者对该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护理合作在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低血糖患者84例。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42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多学科护理合作。评价不同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总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自我管理评分、15min复测血糖、及时通知医生、记录上报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多学科护理合作 住院患者 低血糖 风险控制 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服务,但随着剖腹产率的升高等影响,使新生儿低血糖现象十分常见,所以,对这一种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很多医学研究人员认为,加强对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和干预工作,才能够更好的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出现。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对新生儿低血糖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包括有,母亲妊娠期糖尿、母亲有代谢性疾病或内分泌家族史、新生儿早产、体重小于或大于胎龄儿、胎龄小于37周、体重大于4000g或小于2500g等[1]。一些新生儿降临之后,即便存在低血糖症状,在医学临床上也很难被发现,尤其是无高危因素顺产的新生儿,更难发现有低血糖。目的:本次研究目的是探讨足月新生儿低血糖在母婴同室的发生率与预防,通过实验方式找出最佳预防方法。方法:本次将主要收集某三甲医院于2021年至2022年期间分娩的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观察这些新生儿治疗总过程及反映,记录新生儿的情况,探寻具体的治疗办法。结果:100例新生儿当中出现19例低血糖,其中,剖腹产13例,顺产分娩6例,在经过一定的干预治疗之后都得到一定恢复,其中,1例昏迷患儿逐渐恢复到清醒状态。结论:孕妇进行分娩的时候除了要对其血糖进行严密监控,做好防范工作,同时针对新生儿应做好低血糖的防治工作。

  • 标签: 母婴同室 新生儿 低血糖 早期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重症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相关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CRRT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低血糖发生率、预后转归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CRRT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0,预防护理干预)与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认知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明确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时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升低血糖认知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肝病合并糖尿病 低血糖 预防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自行设计糖尿低血糖相关知识问卷,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只有11.7%患者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19.5%患者了解低血糖症状,了解低血糖处理方法的患者占14.3%。结论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与患者的年龄、重视不够及家属的认识不足有关,护理人员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对策,加强患者及家属重视低血糖的防治,以减少低血糖发生所造成的危害。

  • 标签: 中老年 糖尿病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病合并糖尿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在预防低血糖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是研究起始、终止时间,以同时患有肝病、糖尿的患者为对象,糖尿需在肝病确诊后发生,共选取120例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6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预防护理干预,统计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认知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低血糖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可见两项比较均有意义(P<0.05)。结论:明确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发生原因,及时实施预防护理干预,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提升低血糖认知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肝病合并糖尿病 低血糖 预防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低血糖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的护理方法。 方法 调查分析2020年3-4月146例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的护理专案改善活动,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头脑风暴,鱼骨图解析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为医护重视不足、健康宣教不全、禁食(进食)时间不明确、无预防低血糖标准流程。针对要因,通过培训考核护士低血糖知识,关注高危风险(年龄≥60岁,有无糖尿病史、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血糖发生史,术前静脉血糖值,)采取个性化健康教育,制定含糖计划(术前指导患者自备棒棒糖5颗;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含服1颗棒棒糖,之后每2h含服1颗,切勿嚼碎吞服;监测睡前血糖<5.9mmol/L予口服棒棒糖1颗),调整工作流程(术前一天安排出第二日手术顺序(无痛治疗调整至上午;上消化道治疗调整到上午;指导下消化道治疗患者在饮水时可饮无色饮料或在饮水中加糖),护士个性化指导禁食时间;内镜医生在内镜治疗术后单填写手术方式,要求禁食时长,护士床头牌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禁食时长),合理输注肠外营养液(含高糖液体输注速度控制在60-80滴/分;避免将10%葡萄糖放在最后一组输注;输入含胰岛素液体时30分钟摇晃一次液体瓶),制定预防低血糖护理标准流程等护理专案改善措施,对2020年10-11月159例消化道内镜治疗患者进行专案管理,比较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的发生率。 结果 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6.85%降至0.6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消化道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护理专案 消化道 内镜治疗 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