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对其非运动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6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认知障碍、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5.680、7.904,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4.137、6.950,P<0.05)。治疗后,患者出汗、口干、流涎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抑郁焦虑,减少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检出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与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比较,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冠心病疾病的检出,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后对其非运动症状改善的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焦虑及抑郁、认知障碍、幻觉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5.680、7.904,P<0.05)。治疗后患者肢体疼痛、肢体痉挛、不宁腿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4.137、6.950,P<0.05)。治疗后,患者出汗、口干、流涎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尿频尿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普拉克索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减轻疼痛,改善抑郁焦虑,减少下肢痉挛、不宁腿综合征等发生,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法:对2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5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及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VVI二维动态灰阶图像,脱机分析左心室短轴观中基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①3组受检者的心肌扭转运动方向相同;②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心肌缺血组部分缺血节段的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降低,但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为评价局部心肌运动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康复训练配合实施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所选78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行治疗护理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功能(ADL)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肢体运动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评定,两组比较,这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两项指标仍显著较高(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并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肢体运功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出血中应用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近三年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6例患者给予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结论在脑出血中应用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活能力提升,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康复治疗 护理干预 术后运动功能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控制疗法对初诊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30例初诊妊娠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营养指导、饮食控制、运动计划,视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饮食运动控制有效率高达93.33%(28/30),总体控制有效率达100.00%。30例患者中出现1例巨大儿(3.33%)、1例羊水过多(3.33%),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结论饮食运动控制可有效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饮食控制 运动计划 妊娠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病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经护理两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及门诊的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患者96例,分为SET组与对对照组,予以SET组悬吊运动疗法辅助治疗,予以对照组常规推拿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腰痛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情况。结果SET组临床疗效优异对照组;治疗后SET组的腰痛ODI指数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关节炎性腰背痛中采用悬吊运动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悬吊运动疗法 脊柱关节炎 腰背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社区运动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本文选择本社区24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日常活动,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社区运动干预,请社区运动方面的专家对患者进行运动量化指导。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质量指数、腰围、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试验组社区运动干预前后的运动量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社区运动干预,3个月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开展社区运动干预,3个月后的各项指标均较3个月前的各项指标有所改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因进行社区运动干预,其3个月后的总运动量和有效运动量等指标较3个月前改善明显(P<0.05)。这表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运动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运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社区运动干预 高血压 高血糖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选入时间控制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各组平均分配,参照组(n=24)选择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n=24)选择心理护理、运动疗法联合干预。结果研究组的心理情况与血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护理选择心理护理、运动疗法联合干预后,效果更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妊娠糖尿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6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配合康复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F、LF、VLF、TP和LF/HF等心率变异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InHF、InLF、InVLF、InTP和InLF/HF分别为(5.18±0.45)ms2、(5.72±0.44)ms2、(6.63±0.66)ms2、(7.15±0.33)ms2和(5.14±0.45),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InHF、InLF、InVLF、InTP和InLF/HF分别为(4.68±0.66)ms2、(4.94±0.53)ms2、(6.13±0.38)ms2、(6.61±0.38)ms2和(4.96±0.67),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冠心病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康复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其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急性期 早期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运动训练与心理治疗联合应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自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当中,并按随机分层法进行分组,共计2组,单一组仅做常规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心理治疗,以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皆有一定提高,而且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比单一组高(P<0.05),另外联合组焦虑、抑郁评分要明显比单一组的低(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运动训练 心理治疗 冠心病 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治疗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抽选的方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物理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7%好于对照组的62.9%(P<0.05);相比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状态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且观察组患者提升效果更好(P<0.05)。结论对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以运动康复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其肩关节运动功能,提高其前屈力量与主动前屈活动度,临床可予以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运动康复 物理疗法 急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靶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共4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训练过程中监测心率和血压。结果当训练强度为80%最大心率时患者无法耐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60%最大心率组、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70%最大心率组较对照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70%最大心率组优于60%最大心率组。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最大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