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临床效果及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所有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2017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3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对照组一组(43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腕背伸(66.79±2.81)分、前臂旋后(55.08±2.41)分、前臂旋前指标(47.15±2.11)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功能较快恢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功能恢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该疾病的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性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有氧训练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Bl指数,FMA评分、NlHSS评分、Asworth痉挛评分等。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观察后两组患者在干预后Bl指数,FMA评分、NlHSS评分、Asworth痉挛评分等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观察组在干预后Bl指数,FMA评分上要大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在NlHSS评分、Asworth痉挛评方面要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有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 康复治疗 联合 有氧训练 老年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1例,其中仅应用安慰剂治疗的50例患者为常规组,应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的51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和漏尿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盆底肌肌力明显提高(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1h漏尿量、漏尿次数和盆底肌肌力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不仅可减少患者的漏尿量和漏尿次数,还可提升患者盆底肌的肌力,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轻度 中度 盆底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采用术前急性期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等措施。结果26例(100%)患者均对疾病恢复充满信心,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后参照美国组约特种外科医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评分,26例患者评分均为优。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对其顺利手术和加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靶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共4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训练过程中监测心率和血压。结果当训练强度为80%最大心率时患者无法耐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60%最大心率组、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70%最大心率组较对照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70%最大心率组优于60%最大心率组。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最大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音乐治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医教结合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用音乐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参考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发育状态评估(参考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PEP-3、Gesell评分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儿童指标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教结合联合音乐治疗可以综合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康复训练 社会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95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术前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VAS评分、膀胱功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和VAS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和热休克蛋白水平都更高,而尿潴留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排尿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避免肛肠手术导致的术后排尿障碍。

  • 标签: 排尿训练 肛肠病 排尿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BASMI差值平均为4.22±1.29,大于对照组的1.94±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ADL差值平均为19.89±3.54,大于对照组的9.13±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中药熏蒸 康复训练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Lysholm 评分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和膈肌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选取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31例,其在临床恢复中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为A组;第二组患者人数为32例,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胸式呼吸训练,为B组;第三组人数为35例,患者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山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护理,为C组。在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完成之后,对三组患者的疲劳严重度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于B组和C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的疲劳程度要明显低于A组,且B组合C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测试数据也要优于A组,P<0.05。而对于B组合C组,C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开展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脑卒中后疲劳情况,同时呼吸训练还能够对患者的膈肌进行良好的锻炼,帮助患者增强恢复效果。

  • 标签: 呼吸训练方式 脑卒中后疲劳 膈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在保护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社会功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64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2例,均给予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保护情况。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强,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开展交往训练护理干预,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与他人交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交往训练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 缓解期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偏瘫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结束后7周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P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高压氧 康复功能训练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康复训练给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与认知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为其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进行康复训练的40例对照组患者、联合进行针灸加康复训练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颅脑损伤患者行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其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颅脑损伤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居家有氧运动训练对于CABG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56位CABG术后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经门诊评估及筛查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运动干预组,追踪随访8周。结果8周后运动干预组抑郁情绪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提高也更显著。结论CABG术后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适量规律的居家有氧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CABG术后 抑郁 心脏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接受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后,其椎JOA评分、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依次为22.3±4.1分、2.4±1.1分和6.4±2.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1.4±3.3分、5.3±2.2分和9.3±2.6分(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患者满意度为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3%(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能够大大改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同时可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产后盆底功能肌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对照组45例采用健康知识普及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肌肉改善情况、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功能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肌肉恢复发生率、性功能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盆底功能肌障碍患者的肌肉恢复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产后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实施早期院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集到的146例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家庭康复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早期院内康复训练,于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发育商(DQ)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实施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效果极佳,有利于患儿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 DQ水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间我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78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的39例患者进行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5.15±1.36)分、治疗二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6.64±1.48)分、治疗三个疗程后的VFSS评分(7.19±1.35)分、总有效率(97.44%)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针灸和肌电生物反馈+康复功能训练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角度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骨骼手术术后开展康复治疗的骨骼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和C三组,每组各30例骨骼疾病患者。A组患者采用0°-30°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B组患者采用31°-60°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C组患者采用61°-90°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三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C组患者之间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对骨科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来说采用不同角度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但是相对来说31°-60°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不同角度 股四头肌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