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实验教学对医学检验专业学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学员下点实习前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整合并进行综合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员实验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员综合能力,以适应临床岗位任职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 标签: 综合实验 检验医学 强化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他们在此次发病前均无肢体活动障碍。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0例合格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银杏叶药剂、GM1药物;研究组银杏叶药剂、GM1药物,常规护理针刺以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NIHSS评分数据和ADL统计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数据波动幅度更大,ADL分值更高,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存在一定的效果,在研究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

  • 标签: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在前者护理的前提下行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程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但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飞燕式腰背肌训练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日常生活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效果 飞燕式腰背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生制作微课《护理学基础》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5级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两个班护生共121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传统演示无菌操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护生课外练习,护生自制微课的方法。比较两组无菌操作技能成绩,并对试验组10名护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试验组护生自制微课后,技能考试成绩试验组为(77.89±7.82)分,对照组为(73.55±9.543)分,无菌操作技能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访谈资料的提炼与分析显示,认为自制实验微课,可提高实验室课外练习使用频率。结论护生自制微课的方法,对大部分护生课外练习有督促作用,可以提高其操作的水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护生 微课 护理学基础 实践训练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将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弱视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28/4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可以显著提高近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视感知觉疗法 调节功能训练 近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60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相比常规性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有较大提升。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偏瘫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尺桡骨双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在1月后、3月后、6月后肢功能改善情况(DASH评分)。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DASH评分为(85.3±4.7)分低于对照组(93.2±5.6)分,观察组3个月后DASH评分为(61.3±3.7)分低于对照组(71.4±2.4)分,观察组6个月后DASH评分为(51.1±5.1)分低于对照组(55.1±3.7)分,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提升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上肢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训练护理 尺桡骨双骨折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治疗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5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平衡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和步速相比于对照组的步长和步速明显提高,而步宽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功能,进而使患儿步态稳定。

  • 标签: 综合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平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护理途径进行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6例,其中急性淋巴管炎6例、合并细菌感染7例、丹毒3例。实验组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合并细菌感染2例、丹毒1例。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3.3%,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中,护患沟通技巧训练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护患沟通技巧 皮肤科 护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6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33例、对照组(给予晚期康复训练)33例,对比2组康复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第1、第3个月时大部分均处于瘫痪状态,而观察组在第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及四肢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基本恢复至正常,观察组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总分值及MBI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严重脓毒症患者ICU肌无力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四肢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理想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严重脓毒症 ICU肌无力 早期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偏瘫早期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的相关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2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随机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两组全部患者均给予物理因子及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27)则给予老式普通站立床进行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后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存在,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下肢运功功能、步行功能的改善幅度与对照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的功能、步行的能力,建议推广。

  • 标签: A1-下肢智能训练系统 老式站立床 脑卒中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动技术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加活动技术训练,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及Harris髓关节评分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观察组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 标签: 活动技术训练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平均分 2组,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效果。结果:两组 FMFM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 P< 0.05)。两组 WeeFIM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 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痉挛脑瘫患儿 任务导向性训练 精细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环跳穴联合康复训练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环跳穴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8周分别运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进行肌痉挛评定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后,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为(2.45±1.18)和(27.54±6.04),与对照组患者治疗8周后(3.06±0.63)和(23.27±5.87)相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8周与治疗4周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针刺环跳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且康复效果与治疗时间呈正比。

  • 标签: 社区脑卒中患者 环跳穴 康复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运动训练与心理治疗联合应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自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2例纳入本次研究当中,并按随机分层法进行分组,共计2组,单一组仅做常规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组在此基础上施以心理治疗,以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有效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皆有一定提高,而且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要明显比单一组高(P<0.05),另外联合组焦虑、抑郁评分要明显比单一组的低(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联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产生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运动训练 心理治疗 冠心病 PCI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使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1例自闭症刻板行为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在个案研究后对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进行。结果经过感觉统合训练后,患者的各项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同时观察可见经过干预其刻板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其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中运用的个案研究发现,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情况,使其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均得到调节,对于儿童刻板行为的减少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感觉统合训练 自闭症儿童 刻板行为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靶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共4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训练过程中监测心率和血压。结果当训练强度为80%最大心率时患者无法耐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60%最大心率组、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70%最大心率组较对照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70%最大心率组优于60%最大心率组。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最大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主体。以训练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实施于对照组,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PDMS-2以及UEFT评分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瘫 康复训练 HABIT 作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和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孕妇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时实施心理护理配合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肌肉的收缩能力、持续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都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对孕妇实施心理护理和盆底康复的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患者生活水平,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 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