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及临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SGA1方法进行评估;观察近6个月的体重、饮食、消化道、生理功能、疾病营养需求等变化情况。结果确定轻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的人为36例、45例。并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结论对于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评估,可以确定为老年人进行肠内营养、较地热卡营养、药理营养或是肠内营养检测和调整等治疗的方法。

  • 标签: 老年人 营养不良 SGA 营养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肥胖问题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就改善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综合性干预措施来控制体重进行综述。

  • 标签: 肥胖 影响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方式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输注结果,总结护理管理方式。结果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液,在配制的过程当中全营养混合液均未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患者输注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配制室空气培养细菌计数均<10cfu/m3。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全营养混合液的配制程序,并严格控制全营养混合液的储存时间与条件,能够确保全营养混合液的理化性质稳定,保障患者输注安全。

  • 标签: 全营养混合液 配制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最佳护理方法,并以此作为护理规范。方法对重症患者实施经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随时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各项生化指标,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59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病症为过敏反应1例,病症为低血糖1例,病症为中心静脉导管脱出1例。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定时监测各项指标,通过胃肠外营养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例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全胃肠外营养烧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道均通畅,感染得到控制,60~100d后治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效果良好,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全胃肠外营养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内营养液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用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注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肠内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行持续输注或间断输注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肠内持续营养输注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输注 间断输注 营养支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用于食道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84例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集的食道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肠外静滴营养治疗(对照组,n=42),观察组则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治疗(观察组,n=4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使营养均衡,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具非常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食道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术中放置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术后8小时开始经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针对留置胃管鼻空肠营养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常见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鼻咽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及治疗措施。结果40例患者不适症状均得到有效处理,无并发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d,平均住院费用31079.6元。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增加患者舒适度,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胃癌根治术 胃管鼻空肠营养管 胃肠道不适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EN)对老年危重症病人营养与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危重症病人,使用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进行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差较大,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临床上对老年危重症病人进行含谷氨酰胺(Gln)的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内营养 老年危重症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本科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间70例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营养方式分为普通组(n=35,常规饮食)和肠外组(n=35,常规饮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干预),分析总结两种营养方式对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肠外组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普通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对围化疗期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 标签: 围化疗期 晚期胃肠道肿瘤 肠外营养支持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9月之间随机抽取我社区内两个小区各200名儿童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儿童及家属进行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宣教,对对照组仅于小区内适当张贴健康教育宣传海报,对比两组儿童一年内疾病发生率及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考察得分。结果观察组儿童一年内疾病发生率为31.50%,低于对照组儿童的一年内疾病发生率46.00%,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宣教后,观察组儿童家长回答得分为(89.6±3.7),高于对照组儿童家长的(62.9±3.5),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在儿童保健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能够降低儿童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并增加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我国提高人口素质奠定基础,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健康教育与健康宣教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社区护理干预在社区孕妇保健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探究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本社区的孕妇64例作为本次探究主体,使用抽签法将患者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实验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孕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及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孕妇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孕妇更加了解孕产知识,降低患者剖宫产率,提高母乳喂养率,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 孕妇 保健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致病原因多种多样,直接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习惯,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肇源镇某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出发,紧紧围绕"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引导、健康生活营造"等方面探讨农村社区预防保健中,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农村社区 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孕期护理保健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孕产妇共70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50例)和观察组(3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孕期护理保健,将两组顺产率、难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孕期用药率、围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顺产率、难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孕期用药率、围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更优,P均<0.05。结论在孕产妇的护理过程中,孕期护理保健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顺产率满足孕产妇在孕期的护理需求,从而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孕产妇 围生儿 孕期护理保健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围生期保健的关联性。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有538例小儿在本院接受体格检查,肥胖组纳入诊断为肥胖的小儿,对照组纳入其余非肥胖小儿,以问卷方式收集两组小儿及其母亲围生期保健资料,分析小儿肥胖与围生期保健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组孕期参加过孕妇学校、产后接受过喂养宣教课程、早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巨大儿、孕期增重15kg以上、新生儿期增重过速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孕期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剖宫产、新生儿黄疸、早期泌乳、产后乳腺炎、产后糖尿病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参加过孕妇学校、产后接受过喂养宣教课程、早产、新生儿期增重过速属于危险因素,其中,前三个属于保护性因素,最后一个属于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肥胖密切相关于围生期保健,要在围生期积极宣传保健知识,给予孕产妇的个体化教育,预防小儿肥胖的发生。

  • 标签: 小儿肥胖 围生期保健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小儿实施常规儿童保健管理,观察组50例小儿在常规保健中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方案,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身体发育指标比较观察组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儿童保健过程中实施早期综合发展方案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期综合发展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究不同健康教育措施对儿童眼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于我所眼保健门诊因屈光异常或视力异常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82例,让所有儿童加强眼保健,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人,对他们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41人,对他们实施强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眼保健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儿童的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儿童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儿童进行随访之后发现,观察组儿童在定期接受眼科复诊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观察组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儿童进行用眼健康教育时,采取强化健康教育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儿童的视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定期接受眼科复诊的依从性均能够得到明显的升高,并且他们更加喜欢进行户外活动,看电视时间明显减少,做眼保健操次数增加和视力异常发生率比较低,是一种理想的儿童用眼健康教育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 眼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儿童龋病预防工作过程中应用口腔综合保健干预对降低龋病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我国儿童龋病预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选择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3-5岁儿童龋病患者共10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包括每次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牙齿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及龋齿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按时刷牙3分钟以上、刷牙正确情况、每日刷牙2次以上笔记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口腔知识掌握程度为92%,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实验组龋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每次刷牙时间(3.1+1.1)min,对照组每次刷牙时间(3.0+1.1)min,两组患者刷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龋齿预防工作中应用口腔综合报检干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综合保健护理干预 儿童龋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9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保健操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颈椎保健操。比较两组颈椎病康复效果;颈椎疼痛消失时间、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保健操组颈椎病康复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保健操组颈椎疼痛消失时间、颈椎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护理满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保健操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颈椎保健操在颈椎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保健操 颈椎病 康复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母乳喂养护理方案在妇幼保健中的效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为母乳喂养护理在妇幼保健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母乳喂养护理的120名产妇纳入研究范围,为便于直观的研究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产妇均为60人。对研究1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产妇在研究1组基础上加入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并在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研究1组的产妇,两组产妇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护理方案的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医疗价值,此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的保证了新生儿和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护理 妇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