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平均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分别从护理效果、急救及院内反应时间等方面比较了对比组的常规程序护理和探究组的标准化程序护理。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改善,但探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心监护与脐血流监测方法在胎儿宫内窘迫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147例在我院住院并分娩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分为A、B、C三组各49例,分别进行单纯的胎心监护、脐血流及两种联合的监测方法,观察三组异常胎心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A组异常胎心率为18.37%、胎儿窘迫发生率为8.16%、新生儿窒息率为4.08%;B组分别为69.39%、16.33%、4.08%;C组分别为81.63%、34.69%、24.49%,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与脐血流联合监测能够提高对胎儿宫内窘迫监测的确诊率,对早期进行胎儿宫内窘迫筛查和评估病情及预后等意义重大。

  • 标签: 胎心监护 脐血流 胎儿宫内窘迫 预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的培训模式改进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ICU室的3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专科护士培训,对比分析培训模式改进前后科室护士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成绩、ICU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培训模式改进前理论、实操考试成绩分别是(80.1±2.4)分、(81.4±3.1),改进后分别为(95.5±3.6)分、(97.1±2.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改进后ICU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升,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对既有神经外科ICU护士培训模式进行有效改进,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士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探讨安全护理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重症监护室的114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采用实际调查法、资料回顾分析法等,记录和统计期间新生儿护理当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问题。结果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发生不良事件53例,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34/114)。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可提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综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2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以一般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以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给以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有效降低了换则会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器官切开术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控制护理环节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有价值的、整体的、连续性的进行记录。方法研制使用心血管内科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按照心电监护仪使用病人的护理管理要求,简洁明了地记录患者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的整个服务过程。结果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书写简洁明了,具有动态连贯性,可以使医疗护理连接更加紧密,提高护士护理预见性和主动性,保证护士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结论通过此表单信息反馈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使用过程及早发现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达到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心电监护 监测巡视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E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94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9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n=47)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E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1/47)、12.8%(6/4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ICU人工气道患者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中分级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将其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中分级护理,并将2组患者经相应护理干预的康复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经中分级护理干预的恢复良好率为8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中分级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中分级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恢复良好率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SFMA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及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脑卒中 集束化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原因及其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以2016年3月27日至2017年6月9日我院7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并发肺部感染,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38例)。予以对照组常规干预,在此操作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观察组肺部感染原因,对比两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肺部感染诸多原因中,侵入性操作数据最高(42.11%),其次为药物因素,所占比例为23.68%;观察组好转时间(3.09±0.75)d、住院时间(8.21±1.43)d,相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诱因较多,临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护理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使用。方法以护理安全管理组(n=100例)和常规管理组(n=100例)的形式将200例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安全管理组经过管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为了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为了促进患者经过管理后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将护理技术安全管理措施运用其中。

  • 标签: 急诊重症监护室 护理技术 安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变革型领导行为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3名ICU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护理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获得护理人员对护士长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评分以及自身的创新效能感得分,并分析之间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护理人员对领导的变革型领导行为的评分(99.52±18.48)分,创新效能感的得分为(71.18±15.57)分;护士对领导的个性化关怀、愿景激励是提升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变革型领导行为能够有效激发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创新效能感,护士长应当重点从个性化关怀与愿景激励的角度实施变革型领导行为,以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变革型领导行为 创新效能感 重症监护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目标性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选择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内,住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的1011名新生儿病患的临床相关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了目标性监测后,感染率、VAP例/1000呼吸机日应用比例、CRBSI例/1000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日的比例,都逐渐在下降,各个时间段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应用目标性监测,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重症病房中患儿感染率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及时实施有效地干预措施,使得NICU中患儿医院感染率降低。

  • 标签: 目标性监测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实施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64例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ICU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肺功能复常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5.6%,干预组是6.3%,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4.4%,干预组是96.9%,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实施ICU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且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重型创伤性湿肺 ICU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ICU)6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加强细节护理。对比2组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感染痊愈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6.00%,低于对照组;感染痊愈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00%,优于对照组。结论细节护理可减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该菌医院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ICU病房在2004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耐药性和遗传学分析。结果: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部耐药,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0.0%、64.3%、57.2%、71.70、50.0%、50.0%、28.6%;对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氟氧头孢,MRSA的耐药率分别为93.8%、81.3%、50.0%、6.3%和31.3%,MSSA的耐药率分别为57.2%、28.6%、7.2%、42.9%和21.4%。其PFGE图谱分为13个组(A~M型)。以A型(10株)、B型(6株)和C型(3株)为主。结论:ICU病房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PFGE遗传学分析显示,ICU病房存在着同源菌的流行趋势,并与医院感染有关。ICU病房应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及进行有效的治疗,防止其流行。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分型 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原因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合日常监测的结果并进行分析,查找出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者多为老年人群、危重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的患者,还有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结论在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过程中,应多注意手部的卫生、无菌操作、环境的消毒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从而有效的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监护室 护理策略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科室内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评判标准不良症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且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普及。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护理 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择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并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分析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家属的总满意度为76.67%,研究组新生儿家属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来说,基于常规护理,并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缩短重症监护时间,便于护患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护理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在重症监护病人发生多发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床旁肌电图检查,观察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H反射及F波。结果神经电图,针极肌电图检测显示,有轴索及髓鞘纤维变性损害。表现为纤颤,正相电位。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F波、H波潜伏期延长。结论针极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获得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布范围的完整性,对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重症监护 肌电图 多发性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