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房内肝病患者的院内感染特点以及防控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传染病房内200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特点,以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传染病房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为7.5%(15/200);其中有12例(80%)患者在住院一个月内发生院内感染;呼吸但感染的几率最高,为60%(9/15);经过相应护理和治疗后,14例患者病情改善。感染得到良好治疗,1例患者引发了其他并发症。结论传染病房内肝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高,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后一般可得到良好的控制。

  • 标签: 肝病 医院感染 传染病房 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乙肝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接受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100名,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人,一组记为常规护理组,一组记为优质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92.0%)高于常规护理组(82.0%),止血时间(28.5h±4.5h)低于常规护理组(36.5h±5.5h)。两组数据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后,焦虑抑郁自评表评分均有所降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且优质护理组更加明显。结论对乙肝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应,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5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M、IgG、IgA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乙肝程度的加重,三个指标的水平逐渐升高,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P<0.05;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病例的IgM、IgG、IgA水平要明显低于恶化病例,P<0.05。结论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为慢性乙肝的诊断提供依据,其水平反应疾病的变化程度,这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2016年4月起到2017年10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中随机选取的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4例,慢性丙肝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更高,ALB、A/G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同时,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水平高于慢性丙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TBIL、ALT、AST、ALB、A/G等相关生化检验指标能够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检验指标 慢性乙肝 慢性丙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中心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资料,予以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30例患者排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体温降至正常,均未发生脱水现象,皮肤保持弹性,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及家属了解了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满意度达96.7%(29/3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够及时处理,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益于防治,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感染性腹泻 护理
  • 简介:摘要研究台安县在2015~2016年在本医院进行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并分析男女之间的差异,以此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与防治。本次研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法检测,采集8269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为患病者为1281人,其中男性患者为776例,女性患者为505例。

  • 标签: 乙肝两对半定量分析乙肝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肝孕妇服用替诺福韦酯疗效及其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0例乙肝孕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孕10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均采取阻断治疗。两组孕妇于孕12周、20周、30周对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进行检测,统计ALT复常率及HBV-DNA的转阴率;新生儿1个月时进行乙肝五项测定,计算阻断成功率。结果孕12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5%和10%,对照组为10%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2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50%和45%,对照组为20%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0周,实验组AL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为100%和95%,对照组为45%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孕妇早期应用替诺福韦酯可以进行有效治疗,并能阻断母婴间HBV的垂直传播。

  • 标签: 乙肝孕妇 替诺福韦酯 母婴传播 阻断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疗程较长特点,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一般情况下,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分别为NAS(核苷酸类似物)、IFN(干扰素)。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两种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治疗情况予以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康复护理效果与施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运动功能评分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其临床症状的改善和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康复护理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意识清醒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为意识障碍患者;对照组患者43例,为意识清醒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脑电图和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比较检查结果,分析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价值。结果脑电图检测准确率显著高于MRI检测(82.56%vs48.84%,P<0.05);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患者(100.00%vs65.12%,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异常率低于观察组患者(11.63%vs34.88%,P<0.05)。结论脑电图早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同时还可有效辨别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推荐使用。

  • 标签: 脑电图 早期诊断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疾病与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季节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5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粪便标本,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粪便标本A群轮状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出阳性的标本为149例,总的阳性率为29.80%,男性患儿阳性率为29.62%,女性患儿阳性率30.00%,男女感染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达到了32.50%,与另外两个年龄段患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季节感染率为37.19%,明显高于春夏季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男、女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0.5-2岁的婴幼儿感染概率比较高,秋冬季节发病率高。

  • 标签: 腹泻 婴幼儿 A群轮状病毒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时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给予综合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慢性乙肝肝纤维化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2例则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3.75%,和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丹参粉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丹参粉 慢性乙肝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替比夫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100例。其中50例孕妇愿意接受替比夫定阻断治疗,设为治疗组,其余50例孕妇设为对照组。治疗组孕妇在孕周26周开始接受替比夫定口服治疗。结果在出生后不同时间段内,治疗组新生儿血清中的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标准组。标准组和治疗组孕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0%和16.00%,新生儿畸形率均为4.00%。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用药安全,未引发孕妇产后不良反应,同时也不会影响新生儿畸形率。

  • 标签: 替比夫定 乙型肝炎病毒 畸形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2组,50例每组,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两组各方面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P<0.05),而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

  • 标签: 慢性乙肝 综合护理 治疗依从性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方面的个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积极因素较常规护理组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乙肝肝硬化 失代偿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护理小儿乙肝苗接种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对小儿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乙肝苗接种的500例小儿,根据护理方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小儿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依从性分别为95.83%、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17%、1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小儿乙肝苗接种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联合疼痛护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小儿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舒适护理 疼痛护理 小儿乙肝苗接种 依从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行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水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乙肝 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