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任意抽选60名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相关科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看护模式划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看护风险管理。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对二组病人的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看护满意程度进行考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接受看护风险管理的考察组病人在所考察项目中表现更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风险管理看护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看护模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试探究在外科护理管理中情绪调节管理理论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自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5月在职的所有护理人员中选取 3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人数相等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7人。实验组的护理人员使用情绪调节管理,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仍然使用医院传统的管理方法,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压力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并进一步对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打分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求助、自责、解决问题以及退避等方面的数据明显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在关于幸福感的各项指数比较上,实验组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将情绪调节管理理论用在外科护理的管理过程中,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幸福感得到提升,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情绪调节管理对照实验
  • 简介:摘要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1。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t(检查)、Action(处理)四个阶段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PDCA循环转动过程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PDCA管理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这个时间段我院所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风险管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而在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方面,观察组患者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及时有效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风险管理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从本院内科科室当中抽取60名护理工作人员,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人数分别为30人,对照组采取普通的内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当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合理提升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同时提高内科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内科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面化管理模式对医院口腔科院感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区 50家综合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 的口腔科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全面化管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比实施前后口腔科院感管理现状。结果:(1)口腔科布局与设施:实施后,消毒设备不足、洗手设备不达标、清洗消毒间洁污不分开、环境脏乱问题的概率明显降低, P< 0.05;但功能分区不明、消毒面积小、布局有交叉、物品储存不合理大的概率改善不明显, P> 0.05;( 2)实施后,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未使用、操作时未知性无菌操作规程、材料污染或过期、治疗用水不合格问题的概率明显降低, P< 0.05;( 3)仅拔牙钳的合格率较实施前差异不明显, P> 0.05,其余各检测样品的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 P< 0.05。结论:实施全面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区医院口腔科纠正院感管理中的缺陷,消除院感隐患,落实院感防控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科 院内感染 管理现状 防控对策 全面化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100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实践操作性比较高,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科 精细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间,本院产科病房收治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将这80例产妇以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产妇开展层级管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期间护理差错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期间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值<0.05。结论在产科病房管理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差错率,并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管理 产科病房 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卫生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感染频发的某科室设为研究科室,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设为研究时间,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分析阶段(对照组),分析感染发生原因,并建立相应的卫生院风险评估机制。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实验阶段(实验组),该阶段应用卫生院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控制感染,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呼吸机使用、治疗方案、麻醉类型、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实验组卫生院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卫生院感染风险评估机制预防控制卫生院感染的效果显著。

  • 标签: 风险管理 预防控制 卫生院护理 侵入性操作 基础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精神科自2017年3月至今实施OEC管理模式,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未实施OEC管理模式的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3月实施OEC管理模式的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EC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OEC管理模式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100例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管理实践操作性比较高,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评分,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科 精细化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后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00%,实验组为90.00%,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外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和加强胃肠外科护理管理来说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胃肠外科护理管理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胃肠外科 应用评价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面化管理模式对医院口腔科院感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全区50家综合医院口腔科及口腔诊所的口腔科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全面化管理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比实施前后口腔科院感管理现状。结果(1)口腔科布局与设施实施后,消毒设备不足、洗手设备不达标、清洗消毒间洁污不分开、环境脏乱问题的概率明显降低,P<0.05;但功能分区不明、消毒面积小、布局有交叉、物品储存不合理大的概率改善不明显,P>0.05;(2)实施后,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未使用、操作时未知性无菌操作规程、材料污染或过期、治疗用水不合格问题的概率明显降低,P<0.05;(3)仅拔牙钳的合格率较实施前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检测样品的合格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施全面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我区医院口腔科纠正院感管理中的缺陷,消除院感隐患,落实院感防控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科 院内感染 管理现状 防控对策 全面化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走动式管理模式在门诊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自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选取本院收治的门诊患者共 154 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走动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 实验组的 护理质量各项评分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实验组、对照组的 总满意度分别为 97.4% 、 92.2% ( P < 0.05 ) 。 结论 : 在 门诊管理中采用走动式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营造和谐的科室氛围,优化就诊过程,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患冲突的发生率,该护理模式 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走动式管理模式 门诊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OEC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精神科自 2017年 3月至今实施 OEC管理模式,选择 2016年 6月 -2016年 12月未实施 OEC管理模式的患者 64例作为对照组,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实施 OEC管理模式的患者 6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能操作、急救物品管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质量等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OEC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精神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OEC管理模式 精神科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12月至 2018 年 12月期,我院内科治疗的患者 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 n=168)和观察组 (n=152)。对照组( 2017 年 12月至 2018 年 5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 2018 年 6月至 2018 年 12月)实施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护理管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应用于内科护理管理当中,管理效果明显,可使提高我科室内护理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管理 内科护理 管理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环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 年 2 月到 2018 年 12 月的 100例急诊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观察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好转的情况也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当中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 人性化管理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飞速前行,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趋于细致高尚化,较好的生活品质造就细腻的心态及精神感受反射的敏感度,面对着人们对于品质的追求日攀升,医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在为病患提供医疗服务时,为了能使病患就诊时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部门也在为此而不懈努力着。故本文针对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 1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中,可采取细节管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普外科患者 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风险管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观察两种护理干预模式下的使用效果。结果: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观察组出现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为 4.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 2.6%,明显低于对照组( 12.42%、 23.54%),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98.56%,明显高于对照组( 79.82%),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使用风险管理措施,可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频率降低,且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较高,在临床护理中更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风险管理 普外科 护理风险事件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