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路径管理对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2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抗菌药物的选用和治疗以临床经验决定,观察组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费、抗菌药物费用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别占总DDDs的46.21%、52.73%、1.06%,对照组分别为32.91%、66.50%、0.59%。观察组患儿总DDDs,总住院天数略低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药费、抗菌药物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科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由于疾病复杂,临床医生不熟悉相关指南等因素,我院消化内科抗生素的使用存在适应症不足、疗程长、单次剂量大等问题,导致该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诱发细菌耐药性,从而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主要手段。临床药师通过沟通干预了抗生素的使用,但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在消化内科建立了常见病抗生素的药物临床路径,并进行实时监督和反馈,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模式为医院规范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了新思路,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路由控制 消化内科 抗菌药物使用 干预效果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在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效果监测。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入院的10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均在围术期进行抗菌药物治疗。随机数字表分组,甲组予以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乙组予以常规管理,对比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甲组术前0.5至2h与术后24h以下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P<0.05)。对比组间的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使用率有差异(P<0.05)。甲组的合理用药几率高于乙组(P<0.05)。结论:合理用药管理能够提升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的规范性,减少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的使用情况,同时可提升用药合理性。

  • 标签: 骨科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干预方式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接诊的抗菌药物治疗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均为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药学干预,将2组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95.12%)高于参照组(75.61%),不合理率(4.88%)低于参照组(24.39%),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认知水平(92.12±3.69)分、用药依从性(94.52±1.66)分均高于参照组(84.96±4.28)分、(86.13±4.12)分,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17.07%),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中使用药学干预,可以明显提升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选择的观察患者为我院抗菌药治疗240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药学组与非药学组,选择管理方法分别是药学干预和没有使用药学干预,对照两组干预方法效果。结果:(1)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发生率比较,药学组是14.16%,非药学组是1.66%,(x2=16.302,p=0.002),结果有差异。(2)药学组和非药学组抗菌药使用时间、使用满意度比较,药学组是9.35±0.87(d)、87.45±8.93(分),非药学组是16.23±1.45(d)、71.25±7.10(分),(t=5.669,p=0.013),结果有差异。结论:药学干预应用在抗菌药合理使用管理过程中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抗菌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接受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300例患者,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继续使用常规药物,观察组在用药期间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进行药物干预。比较两组药物使用有效率、喹诺酮类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用药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7%(χ2=14.945,P

  • 标签: 药学干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药剂科合理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合理用药管理。对比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用药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发生,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药剂科 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60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不予以任何指导下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合理用药指导下行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41±2.01)d,其短于对照组的(12.48±3.73)d(P<0.05);观察组的用药合理率为93.33%,其高于对照组的66.66%(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其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其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观察组的用药满意度为96.66%,其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为(80.21±2.12)分,心理功能为(82.35±2.20)分,社会功能为(83.88±1.39)分,生活环境为(84.30±1.43)分,其高于对照组的(70.34±2.45)分、(71.10±2.57)分、(74.33±1.20)分和(73.22±1.20)分(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施行抗菌药物的合理指导能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确保其用药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而为其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 标签: 抗菌药物 儿科 临床治疗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路径,为提高儿科临床实践和疾病治愈率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以及更有价值的应用路径和思考方向。方法:以100例儿科用药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22年2月-2023年5月,应用常规管理(50例)为参照组,应用合理用药管理(50例)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对于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研究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儿科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应用合理用药管理,促使合理用药率有效提高,降低因为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更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应用合理的应用路径更好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总体治愈效果。

  • 标签: 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 儿科临床治疗 应用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效果,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耐药性发生率。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抗菌治疗给予常规治疗,未行药学干预,观察组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效果、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加强临床药学干预,对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围术期 抗菌药物 临床药学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05月期间,选取17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细菌培养标本352例,其阳性标本101例,其中多重耐药菌30例,多重耐药率为29.70%,其中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占比为11例(43.33%);17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为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占比25.57%,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占比14.77%。结论 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可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性,降低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研究了呼吸内科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并希望能够增强临床使用的科学性。方法:随机选取了呼吸内科的219个病例资料进行了本研究,对所有的病例资料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就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种类以及联合用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本次的调查之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比例最高,使用疗程3~29天,而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以及四环素类应用比例相差不大。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涉及8类16种,抗菌药物的应用率93.00%(204/219)。单一用药概率为32.35%(66/204),联合用药概率为67.64%(138/204),更换用药概率为28.92%(59/204)。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有利于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呼吸系统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在我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100名呼吸科病人,在此期间服用了碳青霉烯类药物,并以本中心临床药学干预的起始时间为截点,将100名病人分成两组: A组50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常规管理; B组50名,临床药学干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果:与 A组相比,B组的不合理用药比例为2.00%, A组为14.00%, P

  • 标签: 呼吸内科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类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个月收治的使用抗菌类药物患者1597例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合理性。结果:所有患者使用的抗菌类药物种类20种,其中7种抗菌类药物发生了不良反应情况,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为8.86%,尤其是皮疹现象居多。其次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占比7.69%,不良反应发生率第三的为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占比3.77%,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均为1%左右。1597例患者中用药合理患者1385例,合理性为86.73%,其中适应症合理率较高,药物配伍合理率较低。结论:当治疗疾病涉及到使用抗菌类药物时,应按照规定规范合理使用,并加大抗菌类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减少抗菌类药物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后对临床合理用药影响。方法 选取78例需要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开展实验探究,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39例实验患者作为对照组(常规用药管理),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期间39例实验患者作为探究组(药学干预管理),对比两组临床合理用药相关评分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医师药学知识掌握评分、医师临床合理用药评分、患者用药后效果评分显著低于探究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探究组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5.13%,显著比对照组20.51%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开展药学干预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用药合理程度显著提高,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社区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分析,以便于提高其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610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各项资料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抗菌素使用情况,找出不合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结果:社区门诊内科常见疾病为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腹泻、尿路感染以及胃肠炎;不合理用药53例,占比8.69%,用药合理为557例,占比91.31%;抗菌素不合理应用原因主要为预防性用药不合理49.06%、药物联用不合理24.53%、缺乏对抗菌素的认识15.09%、无需应用抗菌素11.32%。结论:在社区内科疾病治疗中,当前还存在部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对此还需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加强重视,以此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社区内科疾病 抗菌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社区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基本药物抗菌素,对其合理性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本社区中有内科疾病的患者500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基本药物抗菌素进行内科疾病治疗,通过回顾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症、合理用药情况。结果:500位研究对象所患内科疾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肠胃炎,人数分别为120人、100人、130人、70人、80人。其中,合理用药与不合理用药的人数比例为450:50。不合理用药的类型有三,一为重复用药,二为错误用药,三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在进行社区内科疾病治疗时,需将适合手段李总棋类进行基本药物抗菌素的管理,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为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 标签: 社区内科 基本药物抗菌素 疾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房采取管理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5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2022年5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我院药房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2022年11月份至2023年4月份我院医药房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数量40例,分析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更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更低和时间更短,P<0.05。结论:医院药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药房 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房采取管理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5月份,截止时间为2023年4月份,2022年5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我院药房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2022年11月份至2023年4月份我院医药房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数量40例,分析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更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更低和时间更短,P<0.05。结论:医院药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药房 管理措施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在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未实施临床药学干预)和干预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干预可提高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临床药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