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离体小鼠皮肤渗透释药实验,测定了含吵同浓度双戊对替硝唑溶液促透效果。发现不同浓度双戊烯对替硝唑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效果。其中,3%双成烯对替硝唑溶液有显著的透皮促进作用,与其了浓度的双戊烯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认为,双戊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适用的透皮促进剂。

  • 标签: 替硝唑 双戊烯 氮酮 透皮促进剂 透皮吸收 皮肤用药
  • 简介:髌骨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常见。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目标是恢复髌骨关节面的平整和伸膝装置的连续性,提供坚强的固定以达到允许早期活动。髌骨粉碎性骨折常面临复位困难和固定不够坚强的问题。笔者白2004年4月至2008年11月,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复位加聚髌器固定治疗新鲜髌骨粉碎性骨折86例,随访1—2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髌骨粉碎性骨折 可吸收缝线 手术治疗 聚髌器 伸膝装置 骨关节面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研究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引起的体表轮廓改变分别对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 5 例接受根治性宫颈癌放疗的患者,利用 TPS 计划系统修改患者体表轮廓线 patient 模拟患者体重减轻得出靶区 PTV 、 CTV 和周围危及器官直肠( Rectum )、膀胱 (Bladder) 和股骨头( Femoral head )的体积剂量值,计算出相应的体积剂量值增长百分比。 结果 patient 内收 1cm ,靶区 PTV99%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5±0.4% ,靶区 CTV99%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8±0.1% ,直肠 30%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8±0.2% ,膀胱 30%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4.1±0.1%, 右股骨头 5% 体积剂量增长值为 3.7±0.4% 。 结论 患者体表线每下降 1cm ,靶区的吸收剂量上升约 3 ~ 4% 。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上升范围也在 3 ~ 4% 左右。当体重变化引起体表变化范围超过 1cm 时,结合临床需要及要求, 必要时,需要 重新扫描,重新设计计划 [1] 。

  • 标签: [ ] 宫颈癌调强放疗 患者体重下降 放射治疗计划评估和体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全血加TritonX--100及1%硝酸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法操作简单,污染少,重复性好,铅为0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测定试剂空白标准差,铅的检出限为3μg/L,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之间,准确度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血铅检测。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胶体钯 血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近两年诊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线方式进行缝合,观察组行可吸收缝线缝合,比较运用两种类型的缝线,患者并发症感染和瘢痕情况。结果:分析本次对照实验结果,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观察组缝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缝线缝合。观察组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66%,5例患者产生瘢痕,其形成率为16.66%。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达23.33%,9例患者存在瘢痕,瘢痕率形成率为3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可大大降低患者手术创口并发症和瘢痕的形成率,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药物剂型优化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旨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的方式,揭示了药物剂型对药物性质、药物释放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药物剂型的优化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 标签: 药物剂型优化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涂层球囊(DCB)应用在支架内再狭窄(DES-ISR)与原位病变(TLR)治疗项目中的具体效益进行查明,并以研究所得终局,对其后续在临床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判定。方法:研究执行在我院住院部,研究人员选自于该部门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平稳体征患者,以患病情况为据分为人数均等的不同组别,在用对比组(DES-ISR)与分析组(TLR)对组别进行命名后,在同一背景下行DCB治疗,将1年随访加入治疗,并对造影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组别内研究患者在上述结果上的数值几乎一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的有效推行,可从多个角度改善DES-ISR与TLR患者的预后,在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时,有利于潜在风险的发现与剔除。

  • 标签: 药物涂层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原位病变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3月 -2016年 3月救治的 6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 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金属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观察组采取可吸收螺钉对受伤部位进行固定,治疗后一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将两组患者的骨关节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关节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对于患者骨关节的固定治疗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金属螺钉,并且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患者反映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骨关节骨折 金属螺钉 可吸收螺钉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原子吸收法对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中的实际锌、钙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本次选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火焰原子吸收法,在测定过程中需要应用回归方程算法,同时对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药品之中的关键成分进行灵敏度、专属性以及线性关系等方面的测定。结果:完成整个锌成分以及钙成分的含量测定工作后获得以下平均回收率数值,葡萄糖酸锌成分的平均回收率数值到达了 99.07%,而葡萄糖酸钙成分的实际平均回收率为 101.4%,本次含量测定工作可以了解到,原子吸收法在含量测定中具有的良好应用效果,其不仅仅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以及灵敏性,同时还具有极强的专属性。

  • 标签: 原子吸收法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锌 口服液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实施可吸收防粘连膜进行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常规修复术治疗)和干预组(n=30,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康复效果。

  • 标签: 肌腱修复术 粘连 可吸收防粘连膜 疗效
  • 简介:本文应用VA.90气态原子化装置与WFX-1D原子吸收光谱仪联合测定全血中铅,利用盐酸—铁氰化钾—硼氢化钠的体系发生铅化氢,不加任何抗干扰剂即可消除干扰,方法简易可行,适合全血中铅的测定。

  • 标签: 氢化物发生 原子吸收 全血中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生物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0例距骨骨折患者经生物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后,其中15例患者的疗效为优,10例患者的疗效为良,5例患者的疗效为差,治疗总优良率为83.33%.结论生物可吸收螺钉治疗距骨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踝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关键词生物可吸收螺钉;距骨;骨折;手术方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6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妇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纳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入组资料74例妇产科患者,采取抽签分组,研究组:可吸收缝合线,对照组:一般缝合线,指标评估包括并发症、感染、愈合及总住院时长数据。结果:数据汇总可知,研究组病例的住院时长较短,且伤口的愈合效果好于参照组病例,P<0.05;研究组病例无并发症以及其他感染的发生,比较于对照组病例的发生数据,P<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解效果,在妇产科的手术中取得广泛的应用,有效降低临床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临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载药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浅动脉支架后再狭窄患者112例,总共112条肢体,使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常规球囊扩张术,观察组治疗方式为载药涂层球囊扩张术。手术12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的1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晚期管腔丢失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踝肱指数(ABI)和Rutherford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med、Ovid、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至2015-10。收集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指标中,全因死亡人数、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再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方面,涂层支架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P<0.05)。结论PCI植入涂层支架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再次靶血管重建、靶病变晚期管腔丢失方面明显优于金属裸支架,而无证据显示其在全因死亡人数、再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方面优于金属裸支架。

  • 标签: 涂层支架 金属裸支架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