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舒适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如厕时间和活动时间、止痛药物应用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切口感染、腹痛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7.07%(P<0.05),且满意度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并发症,患者恢复较快,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阑尾炎手术 舒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核磁共振中的诊断评价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对比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关节腔积液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大片不规则的片状长T1信号、长T2信号,高信号的STIR像;韧带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的T2W1信号,STIR像呈高信号;骨质改变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较低的T1W1信号,较高或较低的T2W1信号;半月板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表现为半月板低信号影内可见椭圆形阴影或者球状、裂缝样阴影。结论核磁共振检测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弥补CT检测的不足,提高患者确诊率。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核磁共振 CT 诊断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压氧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巩固高压氧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满意度。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高压氧治疗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分折对照2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焦虑情况及治疗的配合。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68%的满意度。结论实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安全的、满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遵医行为,降低患者的心理焦虑。

  • 标签: 优质护理 高压氧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普外科50例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采取优质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自理能力时间、手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减少,服务满意度提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术后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基于追踪方法学形成的个体追踪法,针对ICU患者在接收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历的具体体验实施追踪性调查分析,全面分析医院ICU科室在具体开展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方案。结果借助个案追踪法调查分析ICU患者的就医体验,能够有效发现医院医务活动中非安全性因素的引致原因,在实施针对改良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ICU护理工作的安全风险水平,优化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 标签: 个案追踪法 ICU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研究中以4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及随机抽取4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计算E/A比值;再应用DTI测量左室侧壁、前壁、下壁、室间隔二尖瓣环水平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并计算e'/a'比值,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尿毒症患者二尖瓣口E/A及二尖瓣环e'/a'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部分尿毒症患者E/A>1而e'/a'<1,提示DTI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PW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P<0.01)。结论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是最突出的特征,DTI客观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效避免频谱多普勒检查中存在的假性正常化现象,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 标签: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 尿毒症 左心室舒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减少、避免因病历书写不规范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抽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部分住院输血病历,并对抽查病历按统一的“住院病历评分标准”进行逐一审阅、评分。结果共检查住院病历72份,其中甲级病历(90分及以上)共59份;乙级病历(75~89分)10份;丙级病历(74分及以下)3份。结论通过专职小组监控,病历书写的内涵、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书写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各级医师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亦有所提高。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检查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健康教育路径表在NICU患者家属中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科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探视期间对患者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从入院到出院对患者家属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规范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患者家属满意度及焦虑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入科后及出科前患者家属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满意度为92.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家属实施系统、动态、连续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家属紧张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诊疗计划,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新健康教育路径表 NICU患者家属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血压以及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前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甲状腺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就诊的342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左氧氟沙星)和对照组(氧氟沙星)各171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6%显著高于对照组88.89%(P<0.05)。观察组B超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白带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和分泌物检查结果出现异常率36.84%显著高于对照组22.81%(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由于氧氟沙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炎 盐酸左氧氟沙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再出血率和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时给予科学有效健康教育干预,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让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降低,应用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消化道大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高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妊高症孕妇作为护理服务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8例孕妇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9例孕妇于妊娠期、围产期给予常规护理举措,观察组39例孕妇则于妊娠期、围产期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及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两组孕妇血压水平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且两组母婴结局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且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也相应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妊高症孕妇妊娠期、围产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孕妇血压状态同时,强化孕妇分娩质量,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妊高症 妊娠期 围产期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室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0例重症心力衰揭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将这7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2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重症 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关爱护理行为在无陪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病人共298例,其中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8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实验组89例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关爱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际关系改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增加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优质的人性化关爱 无陪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早期中医护理方法对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脑梗塞患者80例相关资料,分别护理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DL评分为75.13,明显高于对照组,STREAM评分为46.7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对照组为70.0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现代康复护理基础上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护理具有更明显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中医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她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产生情况以及改良巴氏指数(MBI)、简明精神量表(MMSE)、平衡Berg量表(BBS)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BI、MMSE、BBS和FMA等各项评分和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分值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产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恢复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外伤患者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原因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女性病人94例,以上所有病人均通过基本病情诊断,符合乳腺肿块症状,并且按照肿块的良性和恶性,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恶性组50例)与参考组(良性组42例)。然后对所有病人均采用接受二维声像图及彩超检测,分析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诊断情况,并且记录。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维声像图对比中,实验组病人表现为边界不清晰43例,不规则44例以及沙粒钙化37例;而参考组病人则主要表现为边界不清晰22例,不规则18例,而以上两组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检测结果方面,实验组为导管内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髓样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而参考组则为乳腺疾病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纤维腺瘤25例。结论相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而言,检出率是极其重要的指标,所以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图像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还需要结合病人的肿块特征,对病人的肿块进行全面诊断分析,从而确定是否患有恶性乳腺肿瘤。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乳腺癌 临床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干预措施效果。方法通过观察法,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手卫生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5.8%提高到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40.3%提高到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提高(P<0.05),手卫生指征中,除接触患者分泌后手卫生依从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4个操作时机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96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通过1.5μg/kg的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通过0.5μg/kg的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清醒时间、镇痛效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6%,组间比较,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患者经1.5μg/kg瑞芬太尼麻醉,麻醉效果较好,且术后清醒时间较早,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不同剂量 瑞芬太尼 无痛人工流产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