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针对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评价。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80名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实验人群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临床针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针对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加满意度,具有借鉴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癫痫 针对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接收的320例癫痫患者,并选取对照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服药情况进行分组,其中3组单药用药组与3组联合用药组,并对患者进行韦氏智能测定。结果在全部癫痫患者中,有260例的智能水平比正常者要低,有167例的智能水平明显低下。通过秩和检验发现,单药用药组之间的认知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联合用药组的认知水平低于单药服药组和正常组,其中认知水平最差的是妥泰+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组。通过线性回归发现,患者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影响。结论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单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破坏较小,联用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破坏严重,应该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患有癫痫的88例育龄期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至41岁,平均年龄(29.5±5.5)岁,病程均在7个月以上。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C.D四个组,平均每组各22例。A组,采用的单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B组,采用的是两药联合治疗;C组,采用的是多药联合治疗;D组,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两药联合治疗效果比单药治疗、多药联合治疗以及其他药物治疗的治疗效好。单药治疗中拉莫三嗪的和丙戊酸钠的使用率较高,而在两药联合治疗中,卡马西平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较好。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除了关注药效的方面外,也要注意药物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对患者实施规范的治疗和有效的用药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育龄期 女性癫痫患者 抗癫痫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急救护理。方法对128例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总结。结果128例患者的眼压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对就诊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降低眼压,减少对视神经的损害。

  • 标签: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暂脑缺血发作至脑梗塞的有关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的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16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中,有59例(36.88%)患者发生脑梗塞,未发生脑梗塞患者为101例(73.12%)。其中,短暂脑缺血发作频次超过3次、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超过24小时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患者出现脑梗塞的概率明显高于短暂脑缺血发作频次低于3次、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低于24小时及发作持续时间低于30分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暂脑缺血发作至脑梗塞的有关危险因素主要包含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发展次数等,临床中可以有针对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塞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炎因子与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相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TIA患者和39例对照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D-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TIA相关的单因素分析显示TIA患者血CRP、D-d、MMP-9和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IMP-1与是否患病关系最密切。结论血中炎因子在TIA后都有不同程度升高,它们参与了TIA的病理生理过程,与TIA密切相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 简介:摘要癫痫俗称羊癫疯,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癫痫的患病率为千分之七,估计约有900万的癫痫患者,并且每年都在逐渐递增。其发病的表现复杂多样,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 标签: 癫痫患儿 心理护理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左乙拉西坦治疗40例儿童癫痫的有效及安全。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癫痫患儿40例,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以及安全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5.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儿童癫痫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广谱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癫痫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添加托吡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均优于比常规组,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癫痫患者广谱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既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有较大帮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单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继发精神障碍(EMD)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取接诊40例EMD患者,对其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现脑电图异常及CT异常,均有自知力缺失表现,妄想、幻听、亢奋、情绪异常均较为典型。出院时,痊愈24例(60.0%),显著10例(25.0%),好转5例(12.50%),无效1例(2.5%)。结论EMD以类精神分裂症为主,合理用药疗效显著。

  • 标签: 癫痫继发精神障碍(EMD) 脑电图异常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方法选取5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拉莫三嗪,对照组应用苯巴比妥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拉莫三嗪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较高。

  • 标签: 拉莫三嗪 癫痫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宣教在外伤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外伤癫痫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并发症护理和药物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安全宣教。结果所有研究对象顺利接受治疗,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痊愈出院。利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在外伤癫痫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安全宣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安全宣教 外伤性癫痫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26例癫痫脑病伴爆发-抑制(EIEE)的临床与脑电图(EEG)特点,病程及预后特征,提高对该病临床脑电特征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6例EIEE的临床与脑电图资料。结果26例患儿病程中均有强直痉挛发作史,10例患儿有部分发作,1例患儿有非对称惊厥发作。首诊发作间期EEG检查均为暴发抑制型(S—B)EEG。11例母孕史及出生史异常,7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21例患儿接受抗癫痫药物或抗癫痫药物加激素联合治疗,仅1例接受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患儿发作控制。其余5例患儿家长放弃治疗,26例患儿均有严重的精神发育落后。结论新生儿和早期婴儿强直痉挛发作,脑电图检查为爆发抑制波形是大田原综合症两大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合并部分发作,本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药物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 标签: 癫痫性脑病伴爆发-抑制 爆发抑制波 强直痉挛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小儿癫痫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4月—10月间收入的所有癫痫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要求纳入其中74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实验组(n=37)。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应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9%(32/37),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86%(24/37),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癫痫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癫痫 丙戊酸钠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反复发作的治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03月我科就诊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反复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因素、治疗手段及预后。结果23例患者经个性化手法复位、前庭训练和药物治疗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随访1年未再发作。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反复发作可能与残余碎片、内耳缺血有关,采用手法巩固复位、前庭康复锻炼并结合药物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干预对喘息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喘息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68.97%,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喘息支气管炎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进一步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喘息性支气管炎发作期 中医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进展至脑梗塞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研究近三年我院18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进展至脑梗塞的影响因素,同时与未发生脑梗塞者进行对比。结果180例TIA患者中,出现脑梗塞者66例(36.7%),余者114例(63.3%)。其中TIA发病频次高于3次/d、每次持续时间超过30min、首次发病距治疗时间在24h以上者发生脑梗塞的概率相比发病频次低于3次/d、每次持续时间低于30min、首次发病距治疗时间在24h以内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脑梗塞者对比,TIA发作进展至脑梗塞者的SBP、DBP、FBG、TC和TG等指标值更高(P<0.05)。结论TIA进展至脑梗塞与其发病频次多、每次持续时间长、未尽早施治以及合并“三高”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需予以重视,以加强防控。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塞 临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