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将科室现有 400件待处理复用器械纳入研究,随机划分为甲组( 200件)、乙组( 200件)。即甲组为手工清洗方式,乙组为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机械清洗,比较复用器械清洗合格率。结果:甲组复用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低于乙组,即 91.00%< 97.5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复用器械清洗工作,以现代化技术为前提执行机械清洗操作,能有效保证器械清洗合格率,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复用器械 清洗质量 合格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消毒供应中心包装采用全棉布与医用无纺布的阻菌效果与成本费用。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研究地点,根据无菌包包装材料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棉布类包装,观察组应用医用无纺布包装,对两组储存过程中的无菌包的阻菌效果进行检测,记录两组包装的成本费用。结果:观察组的阻菌效果优于对照组,经济成本低于对照组,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相比于全棉布包装而言,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医用无纺布包装,可提升阻菌率,有效降低临床使用成本,效果更理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全棉布包装 医用无纺布包装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追溯系统的建立及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做出以下调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的质量管理的建立效果。其中涉及的方法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方法:入选的对象是选择 201 8 年 12 月 -201 9 年 11 月某一个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中的手术器件进行研究分析,共 400 件,将 400 件医学手术器件根据随机事件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各 200 件。其中对照组的医用手术器件采用的是常规的消毒方式,而观察组的医用手术器件则采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追溯系统提供的消毒方式,最后经过周期性的观察对比两组医用手术器件的消毒情况以及使用对比情况,以此判定出两者实验对临床的满意程度。 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有关医用手术器具的消毒情况与使用出错率为 3.0% ,对照组中有关医用手术器具的消毒情况与使用出错率为 12 . 3% ,因此,两组对比依据统计学的原理再次比较其两者差异性,于是发现,观察组对于临床的满意程度反馈率为 98.3% ,而对照组对临床的满意度反馈率为 78% 。结论: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在临床中消毒工作的效果较好,可以保证医用手术器件进行全面消毒,安全放心,对临床的应用起到积极作用,帮助临床医学提高了工作效率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疗 医用手术器件 质量管理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针对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综合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3月,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以一般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作为此次一般组观察对象, 2018年 5月 -2019年 8月,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以综合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作为此次观察组观察对象,两组管理方式效果均按照服务质量、护理质量、回收供给及时度等进行有效观察与对比。结果:两组管理方式的科室满意度对比中,其服务质量一般组( 76.3±5.5)分,观察组( 95.5±6.1)分,观察组优于一般组,除此之外,护理质量、回收供给及时度对比,观察组于一般组而言都表现得相对较好(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而在两组的服务、安全、防范意识对比中,观察组效果显著(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结论:在集中消毒供应室中应用综合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科室中相关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地提高,有利于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 标签: 集中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综合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对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 19名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者,并将其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选取 2019年 1月 -6月的作为观察组,选择 2019年 7月 -2020年 1月的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相关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成员的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及安全意识的总体打分由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明显, 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工作者的差错防范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对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满意程度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建议临床上推崇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满意度 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 15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全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同时统计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结果: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共出现 82 次,危险 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其中 利器刺伤占比 6.1% ,紫外线占比 4.87% 。噪音占比 35.37% 。烫伤 21.96% ,血液污染 15.85% 。化学消毒剂 15.85% ,最为常见因素为噪音与烫伤,护理人员受到职业危害后均可及时进行处理。 结论: 针对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来实施与之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发生几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全程质量管理使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中,观察该管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消毒清洗再生医疗器械为观察对象,并且观察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前后质量对比中,主要是从对器械包质量不满意科室、回收器械不合格数、包装不合格数、发放物品差错数、器械洗涤不合格数、灭菌后外观不合格数对比,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后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全程质量管理使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效果良好,该种方法值得推荐。

  • 标签: 再生医疗器械 消毒供应室 全程质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医院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对消毒及灭菌工作的作用。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室的 84 例 工作人员为对象,通过 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 42 例,进行常规管理 )实验组( 42 例,进行细节管理 )。比较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结果: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进行细节管理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该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 价值。

  • 标签: 细节管理 医院供应室 消毒及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课题以笔者医院消毒供应室为试点,于2020年1月开展 PDCA 循环法管理模式,收集在职医务人员15 例为客观分析对象,比对PDCA循环法开展前后管理情况。结果:PDCA循环法开展后,其无菌样本抽检、清洗合格、分类合格、包装合格等指标均高于开展前,经假设校验表意义(P

  • 标签: []PDCA循环法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索分析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在降低医院感染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364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179例,对照组 18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消毒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发生感染 5例,围手术期感染率为 2.8%,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 13例,感染率为 7.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骨科手术感染 1例(切口感染),普外科手术感染 1了(肺感染),妇科手术感染 1例(泌尿系感染),泌尿科手术感染 1例(肺感染),其他手术感染 1例(肺感染);对照组耳鼻喉科手术感染 1例(肺感染),胸外科手术感染 1例(肺感染),骨科手术感染 3例(肺感染 1例,切口感染 2例),普外科手术感染 2例(均为切口感染),妇产科手术感染 2例(切口感染 1例,肺感染 1例),泌尿系手术感染 1例(肺感染),其他手术感染 2例(肺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结论: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能够显著的降低各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感染风险。    【关键词】 手术室; 强化消毒隔离; 院内感染; 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患者感染是外科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1]。已有研究报道,手术室消毒隔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从而影响术后感染发生率。严格的手术室消毒可降低手术室内致病菌的数量,减少围手术期感染风险 [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手术室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探讨强化手术室消毒隔离在降低医院感染方面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364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179例,对照组 18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手术室的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手术室消毒处理,观察组均进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确保手术室的地面清洁、物品表面清洁。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每日进行手术室操作台、桌椅以及门把手等处的消毒工作,采用 500 mg/L的消佳净进行上述场所的擦拭,尽可能的做到地面和物品表面无尘,并且定期进行手术室地面和物品的消毒效果检查,对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例如,针对手术室地面没有明显的污染时,可以通过湿式清扫和清水擦拭的方式进行清洁;针对手术室地面出现显著污染时,首先采用 1000 mg/L的消佳净进行地面污染的擦拭( 30 min),之后在进行后续清洁处理。( 2)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严格遵照《手术室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手术室消毒,根据有关资料,手术室空气消毒方式一般为采用紫外线照射方式进行空气消毒,这就需要针对手术室的灯管布局进行消毒效果的考量。例如,当手术室的灯管数量为 12只 /室、灯管高度为 4 m时,传统的术前紫外线照射消毒无法起到有效的空气消毒效果,此时需要于手术进行前对手术室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并且于手术结束后再次进行时长为 1 h的空气消毒。( 3)进行手术室有效的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器械消毒需要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而定,当患者出现严重的感染时,其使用过的手术器械需要采用 2000 mg/L的消佳净进行时长为 30 min的浸泡处理;针对未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其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进行处理时,需要打开器械的各个轴节,采用酶清洁剂进行浸泡和擦拭,之后进行擦干处理,并且采用高压方式进行灭菌。此外,手术室的金属器械在进行术后消毒时,需要进行防锈剂处理之后再进行清洗,并且采用洗涤剂溶液进行浸泡和擦拭,确保去除手术器械上的污血和其他污染物,针对手术时器械存在缝隙和关节以及齿槽的情况,需要尽量的将其进行拆卸清洗或者张开以确保彻底清洗,之后采用清水进行冲洗和擦干以及高压灭菌处理。( 4)针对特殊感染手术治疗的手术隔离技术。针对出现特殊感染类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首先需要在患者的手术通知单上备注感染的诊断结果以及隔离种类,院方需要为患者准备设备简单实用的专用隔离手术室,并且在手术室标志以隔离标记,手术室内,医护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有序的进行手术治疗和配合工作,避免出现混乱现象,以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器具全部采用一次性器具,在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当中,严厉禁止医护人员中途外出,当需要物品等时,需要通过室外工作人员的传递方式来进行;当手术完成之后,医护人员需要严格进行手消毒,并且将手术使用到的一次性器具进行塑料加封和焚烧处理,采用过氧乙酸对手术台和手术器械进行熏蒸消毒,以降低手术室感染现象的发生率 [3-5]。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患者出现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表示,采用字 2检验,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总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围手术期发生感染 5例,围手术期总体感染率为 2.8%( 5/179),对照组围手术期感染 13例,总体感染率为 7.0%( 13/18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各类手术感染情况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方法: 将本院 2018.3 至 2019.3 时段内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共 50 名,随机划分为甲组( 25 名)、乙组( 25 名)。甲组为传统管理模式,乙组为细节管理模式,比较医护人员总满意度。 结果: 甲组医护人员总满意度为 84.00% ,乙组为 10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期间联合细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总满意度,预防医院感染,可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医务人员总满意度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 方法: 以 2018 年 6 月施行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根据其护理管理情况,和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5 月常规管理情况 进行对比分析 。 结果: 实施前工作人员满意率 71.8% ,较低于实施后的 93.7% ( P < 0.05 )。管理前风险事件发生率 12.5% ,较高于管理后 1.2% ( P < 0.05 )。 结论: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细节管理 发挥 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同时降低风险事件,使其具有较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进行消毒管理的消毒用品(400个)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消毒用品随机分为两组,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200例),每组护理管理人员10人,观察组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感染发生率、工作质量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合进行管理质量判定。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优势统计学意义存在,观察组发生率更少(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消毒用品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7 月消毒供应中心 3000 件灭菌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 3000 件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500 件。对照组手术器械通过常规管理方法进行消毒、回收供应管理;观察组对手术器械实施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方法,根据标准化流程进行消毒、回收供应管理操作。观察记录两组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 1500 件手术器械,及时回收了 1485 件,回收及时率为 99% ;对照组回收了 1275 件,回收及时率为 85% 。并且观察组的手术器械供应为 1487 件,供应及时率为 99.13% ,对照组手术器械供应为 1324 件,供应及时率为 88.27% ,观察组回收和供应及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仅如此,观察组手术器械质量综合评分为( 9.45±0.56 分),手术器械合格率为 99.8% ,对照组中手术器械质量综合评分为( 7.14±0.39 分),手术器械的合格率为 94.67% ,观察组手术器械综合评分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方法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的回收和供应,并且手术器械的标准化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器械的质量合格率。保障手术器械的质量水平,全面增强手术器械的管理水平。

  • 标签: 手术器械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方法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沟通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沟通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优化手术器械的管理,保障手术室高效运转,提高满意度。结果:针对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善,使器械的周转加快,包装准确率提高,清洗质量提高。结论:通过一系列措施,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有效沟通,能够缩短物品供应时间、加快手术周转率、降低差错率,提高清洗消毒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室 沟通 解决方案
  • 简介:摘 要:包装技术作为无菌物品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流程,包装材料作为影响最终质量的关键,需明确材料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无菌物品包装材料逐渐从单一的材料转变为多样化的材料,其材料的标准逐渐规范。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无菌物品包装材料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

  • 标签: 无菌物品包装材料 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卫生工作对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所在地区的两家私立托幼机构在2020年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作为主要研究资料,A托幼机构共214位幼儿,应用常规消毒卫生方案,B托幼机构共231位幼儿在疾控部门督导下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做好对A、B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对比,做好对消毒卫生工作价值的把握。结果:B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患儿发病率远低于A托幼机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升消毒卫生工作力度,严格按照疾控部门要求开展消毒卫生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具有较强的预防效果。

  • 标签: 消毒卫生 手足口病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PDCA 护理措施针对门诊采血室消毒隔离管理加强应用,提升管理质量。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采血检查的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分为两组进行讨论,即 18 年下半年为常规管理措施, 19 年上半年则为 PDCA 循环护理管理策略,针对 280 例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 98.6% ( 138/140 ), 对照组为 92.1% ( 129/14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刺伤事件发生以及院内感染事件上,两组患者以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即观察组为 1.4% 和 0.7% ,对照组则均为 2.1%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方案更佳。 结论: 采用 PDCA 循环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采血室的护理治疗,做好隔离、消毒准备,有利于预防院内较差感染,提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创伤。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消毒隔离 PDCA护理 缺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觀察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5年 8月 -2018年 10月因各类疾病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序列发生法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消毒管理,观察组采用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过程中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及具体手术感染情况,统计分析感染患者致病菌分布及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感染发生率在行头颈部手术、耳鼻喉科手术、骨科手术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共 8株,占 53.33%;革兰阴性菌共 5株,占 33.33%;真菌共 2株,占 13.33%。结论: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手术室 ; 消毒隔离管理 ; 医院感染 ; 围手术期 ; 感染类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