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患者55例。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天及放射治疗后1天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选取b值为800s/mm2。在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比较放疗前后所测量数值的变化。结果:放射治疗前转移洼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2.36±0.52)cm、(5.98±0.41)cm3、(1.38±O.40)mm2/s。放射治疗后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体积及ADC值分别为(1.21±0.78)cm、(2.8±0.86)cm3、(2.51±0.44)mm2/s。放射治疗前后所测数值有显著差异P=0.001〈0.05。结论: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长径及体积显著缩小,ADC值显著增加。因此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作为评估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治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食管癌 扩散加权成像 放射治疗 ADC值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OC曲线对1.5T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1.5T 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准确性为96.7%,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C曲线对1.5T 磁共振成像对踝关节运动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工具。

  • 标签: ROC曲线 1.5T磁共振成像 踝关节运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胰腺囊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2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病理学确诊前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与MSCT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是83.87%,核磁共振是98.39%,核磁共振更高,与多层螺旋CT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DCE-MRI)及MRS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院内行前列腺疾病检查患者75例为观察对象,经病理确诊前列腺癌患者25例,前列腺增生50例,均行DCE-MRI及MR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观察诊断精准度。结果:DCE-MRI检查中,分别在2min、1min、21s时对比,前列腺癌患者信号值均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MRS检查中,前列腺癌组患者的(Cho+Cr)/Cit、Cho/Cit值均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5)。以病理结果为标准,75例患者中25例阳性,50例阴性,经DCE-MRI检出阳性19例,精准度76.00%,经MRS检出阳性18例,精准度72.00%,经DCE-MRI+MRS检出阳性24例,精准度96.00%,联合检验精准度高于分别检验(P<0.05)。结论:DCE-MRI与MRS对于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相似,将两者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精准度。

  • 标签: 前列腺癌 核磁共振 DCE-MRI MRS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72耳)和对照组50例(66耳)。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声频共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72耳中,痊愈30耳,显效21耳,有效19耳,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66耳中,痊愈16耳,显效20耳,有效17耳,总有效率为80.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耳鸣的发生环境、对睡眠的影响、持续时间、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对情绪的影响,患者主观感觉等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电针配合声频共振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针刺 电针 声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