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 9 年 1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 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 痛风性膝关节 炎患者 36 例的临床资料 ,比较治疗前后的 膝关节 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 VAS评分。结果 本组 36 例患者中,优 20 例( 55.56% )、良 11 例( 30.56% )、可 4 例( 11.11% )、差 1 例( 2.78% ),优良率为 86.11% ( 31/36 )。与术前比较,术后不同时期患者的 VA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 KSS 临床评分以及 KSS 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 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 疼痛程度以及 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 。

  • 标签: 膝关节表面置换 痛风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肺超声评分评估对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病情程度及评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60例NRDS患儿视为观察组,其中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21例,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23例,足月儿(胎龄≥37周)16例。另将同期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症50例视为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呼吸支持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于治疗前后给予肺超声判断,对不同胎龄肺超声征象和评分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可见两侧肺野透明度较低,肺纹理增多、增粗、散在B-线及斑点状密度增深的阴影。观察组可见胸膜线异常、融合B线、肺实变、胸腔积液、肺滑动征消失。观察组治疗前肺超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不同胎龄患儿肺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临床综合诊断结果,超声诊断NRDS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33%(50/60)、85.37%(35/41)、89.47%(17/19),与临床标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胎龄NRDS肺超声征象不尽相同,依据超声征象进行评分,并观察对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后的变化,有利于对病情的掌握,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超声 NRDS 胎龄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科NICU于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NRDS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PH、PO2、PCO2及OI等临床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RDS患儿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患儿PH、PO2、PCO2及OI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NRDS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纤支镜检查过程中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临床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 在本科室接收的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均应用纤支镜进行检查,且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0年10月之内,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单一雾化吸入表面麻醉的划成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咪达唑仑以及舒适护理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患者临床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接受检查的患者更多,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一定差异(P

  • 标签: 纤支镜检查 雾化吸入 表面麻醉 咪达唑仑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选择我院50名医务人员,采用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微生物培养法对其手部表面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含量较多时,随着菌数的增加,ATP含量也相应升高。以菌数对数值为横坐标,ATP含量对数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拟合,菌数对数与ATP含量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方法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能够用于评估医务人员手部微生物污染情况,结果与常规微生物培养法基本一致,可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ATP荧光微生物检验技术 医务人员手表面微生物 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肺表面活性物质)30例和实验组(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30例。对比组间血气分析指标、呼吸机参数指标。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的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无痛分娩产后下背疼痛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进行无痛分娩后下背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法;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背痛评分、腰背部功能等,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所表现出的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SC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患者MF、MPF显著下降,而观察组患者的AEMG比对照组的更高。结果: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可以使疗效得到提高,缓解了患者下背部疼痛,使患者的腰背部功能水平得到了改善,从而可以应用于相关的临床治疗。

  • 标签: 常规康复训练 悬吊运动疗法 产后下背疼痛 表面肌电信号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在翼状肩患者的实施不同角度俯卧撑运动对其肩周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基于此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收治的16例翼状肩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样本,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且自愿参与对照分析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样本,对其均行不通角度的俯卧撑,对照肩周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0°,PM肌电值最高于3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0°;对照组的UT肌电值最高于30°,PM肌电值最高于0°,SA肌电值最高于0°,SA/UT最高于30°;在0-90°过程中,观察组的UT肌电值呈稳定状态,变化较小,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的UT肌电值呈降低趋势,PM呈降低趋势,SA呈显著降低趋势,SA/UT较为稳定。整体上观察组患者在各阶段的UT肌电值、PM肌电值、SA肌电值、SA/UT肌电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在翼状肩的康复锻炼中,实施0°的俯卧撑仍然是目前最佳方案,另外提升角度会造成患者的前锯肌与胸大肌发力失衡,而保持0°则可以充分发挥前锯肌的运动,继而保证治疗效果。【关键词】翼状肩;前锯肌;胸大肌;机电信号;上斜方肌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苷类似物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低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者继续给予恩替卡韦,研究组恩替卡韦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患者血清 HBsAg、HBeAg水平以及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 HBsAg、HBeAg水平以及转阴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核苷类似物序贯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