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简易呼吸的临床性能对提高急救复苏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和解读了ISO10651-4:2002《简易呼吸专用要求》标准,然后从输出氧浓度、死腔、呼气阻抗、吸气阻抗、最小通气容积和压力限制等方面比较了国内外市场上五种常见的成人用简易呼吸的通气性能。

  • 标签: 简易呼吸器 ISO10651-4 性能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悬吊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平衡能力、生活自理嫩离、肌张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运动训练为主,应用Vojta以及Bobath等促进神经发育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时,还配合采用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患儿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运用Berg平衡量表来进行评分,看出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悬吊训练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肌群功能,从而提高腰椎的平衡稳定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异常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Treg/Th17平衡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热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推进发现雷公藤甲素对调节Treg/Th17平衡有着显著效果,固本文总结近些年有关雷公藤甲素基于Treg/Th17平衡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研究作以综述,以期为雷公藤甲素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甲素 Treg/Th17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措施结合平衡针刺法在缺血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缺血性眩晕患者取样63例,救治时间为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组,行常规院前急救(n=30,对照组)和院前急救+平衡针刺法(n=33,研究组),比较总有效率、VSI分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31/33),比对照组73.33%(22/30)高,头晕(2.08±0.75)分,头痛(0.86±0.25)分,恶心呕吐(1.75±0.53)分,平衡障碍(2.67±0.68)分,视觉敏感(1.90±0.63)分,眩晕(2.46±0.81)分,比对照组VSI分值低,P<0.05。结论:缺血性眩晕患者院前急救中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可提升急救有效性,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预后分析 缺血性眩晕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尿崩水钠平衡紊乱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实施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12月之间,在我院接受颅咽管瘤术且术后出现尿崩水钠平衡紊乱的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实施的价值。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率为90%,未出院的3例患者中,接受了针对性治疗病情稳定。出院患者中,11.11%患者为轻度尿崩,治疗两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实施临床护理,及早纠正患者水钠平衡,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一定预防水钠平衡紊乱复发的作用。

  • 标签: 颅咽管瘤术 尿崩水钠平衡紊乱 临床护理方法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八段锦操对老年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八段锦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平衡功能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平衡功能评分分别为(28.5±3.1)、(35.2±2.8)、(41.6±2.5),对照组分别为(23.4±2.9)、(27.6±3.2)、(30.1±3.0),实验组在平衡功能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操作为辅助康复手段,能有效提升老年卒中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

  • 标签: 八段锦操 老年卒中 下肢平衡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固定的应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尤其是相对于以往的骨折处理方式而言,推广外固定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就重点针对临床骨科治疗中外固定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外固定器 临床骨科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包皮环切缝合的应用对于提高包皮环切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36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新式包皮环切缝合)和对照组(传统包皮环切手术)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出血率相对更低,而患者的对于治疗的满意率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包皮环切缝合的应用对于提高包皮环切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其治疗效果获得了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 标签: 新式包皮环切缝合器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探索分析直线加速安装的若干要求,从机房选址、场地设计及施工方面整理安装场地的准备流程:从机房选址、辐射防护及屏蔽、电气设计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高能量直线加速的场地要求,总结出一系列适合直线加速安装场地的准备要求,对日后安装同类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安装场地 电气设计 注意事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卫生健康行业团员青年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使命。本文拟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平衡积分卡,梳理总结卫生健康行业团员青年先进性的关键要素,针对政治思想先进、道德品行先进、时代示范先进、能力业绩先进、执行纪律先进要领,构建卫生健康行业团员青年先进性评价体系。通过管理工具构建团员青年先进性评价体系,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平衡积分卡,公立医院,团员青年先进性评价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双重任务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BS评分和步态分析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双重任务训练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儿童平衡能力和步态。

  • 标签: 常规康复治疗 双重任务训练 痉挛型脑瘫 平衡能力 步态
  • 简介:【摘要】高血压作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会导致患者面临较高的继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积极防治高血压是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心血管疾病防治面临巨大挑战。为进一步探索治疗高血压的有效且安全途径,提高我国高血压治疗、控制率,本文在分析高血压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的药物、非药物治疗方案与机制展开论述,旨在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高血压知晓率,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高血压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降压机制
  • 简介: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36例,双腔起搏23例,起搏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加以保护。结果:起搏更换术原因为起搏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Ω、(637.2±143.6)Ω),R波、P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Ω、(623.7±135.1)Ω),((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起搏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加以保护。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永久 临时 电极导线 更换
  • 简介:摘要永久性心脏起搏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抗室性心动过速、自动除颤以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以其安装简单、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的特点,在各级医院越来越多地得到开展,抢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要素,因此患者进行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手术必须加强护理。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植入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