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8月3日发生的鲁甸地震是我国继2013年芦山地震之后的又一次破坏浅源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工程结构破坏.本文处理了我国数字强震动台网捕获的60余组主震三分量强震动记录,绘制了震中附近区域的峰值加速度等值线图,长轴沿西北-东南方向展布.通过与中国西部常用衰减关系的对比,发现各模型的预测值均不同程度高估了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观测值.最后以水平向峰值加速度较大的三个典型台站为例,详细调查了附近建筑的破坏情况,结合宏观烈度分布结果,分析了地震动特征与震害的相关.

  • 标签: 鲁甸地震 强震动记录 谱烈度 衰减关系 震害调查
  • 简介: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水位高速采样技术系统的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8年5月12日汶川8.0大震及强余震的50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进行分析,与同一台站的测震和强震动记录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动水位对全球中强地震具有良好的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 标签: 水震波 采样率 震时效应 周至深井 汶川地震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40916142020118°41′22°36′台湾海峡73191Ⅷ主余震  表中震源深度为台湾台网测定。二、地震烈度分布震中位于远离陆地的海域,调查在闽粤沿海陆地上进行,最高烈度为Ⅵ度,存在Ⅵ度强乃至Ⅶ度的异常点,仅勾划出Ⅵ度及Ⅴ度两条等震线(见图19-1),它们均呈北东走向微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图19-1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地震等震线图Ⅵ度区:成带状展布于福建省厦门、漳州及广东省汕头、潮州等地。Ⅵ度等震线北起福建省泉州的石

  • 标签: 台湾海峡 震源机制解 地震序列 台湾浅滩 地震基本参数 震中分布
  • 简介:分析了汶川8.0地震前后的关中垂直形变及陕西地区地倾斜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跨断层垂直形变表现出阶段变化特征,南大同、大塬、涧峪口、清河口、口镇等场地的垂直形变出现了明显的趋势转折、加速变化。汉中、宝鸡、乾县、西安台的地倾斜潮汐因子γ存在3个月左右异常变化。

  • 标签: 汶川地震 垂直形变 潮汐因子γ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 标签: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大形势 中国大陆
  • 简介:从灾情收集、地震现场、震情监测、趋势研判、区域联动、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灾害评估等方面对青海省地震系统在玉树地震中的应急工作进行了概述。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应急 青海省
  • 简介: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汶川8.0特大地震,震后作者深入地震重灾区开展了震害现场调查工作。利用现场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极震区北川县城区的震害现象,发现山坡和河岸滑坡、断层地表破裂以及柔底层结构底层破坏所导致的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是城区的主要震害现象,同时看到仍然有一些砌体结构建筑震害较轻,处于轻微或中等破坏,甚至基本完好状态。这些震害现象展示了山区地震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复杂

  • 标签: 汶川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柔底层结构 极震区
  • 简介:对发生在1999年9月27日青海省河南县5.1地震的考察结果进行了报道,并对震后趋势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青海 震后趋势 河南县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50225111508118°42′24°22′晋江海外5310Ⅵ主余震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未作推断,从图面的合理性考虑,应在微观震中的北偏西10余公里处。二、地震烈度分布由于震中位于海域,离震中最近的金井围头也有20公里左右。在所有的现场调查点中,最高烈度值只有Ⅴ度,故仅勾划出一条Ⅴ度等震线(图21-1)。图21-1 1995年2月25日晋江海外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Ⅴ度等震线在惠安的辋川、斗尾一带入海,向西南,经过南安的洪濑,安

  • 标签: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方位仰角 地震基本参数 晋江 1995年
  • 简介: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5.2地震前多项地震学参数(地震空间分布,b值,C值、D值,Mf值,GL值,YH值,AC值等)的异常变化,期望从中能够找出对中强地震短临预报有意义的地震学参数和特征图像,以增加对中强地震孕育过程的认识。

  • 标签: 山东 苍山地震 地震学参数 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活动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701091153511177°249°1177°249°长泰坂里371926Ⅴ主震  微观震中定位于安溪龙涓的半林附近,宏观震中确定在长泰坂里的黄西坑,在前者西南面5公里左右。表中的震级为全省的平均值ML=37。依据宏观烈度分布图,采用古登堡与李希特以及马德里的计算公式,得出的震源深度分别为19Km和26Km。图3-1 1977年1月9日长泰坂里地震等震线图二、地震烈度分布从图3-1可以看出,宏观震中位于长泰坂里的黄西坑(东经11

  • 标签: 7级地震 等震线 地震基本参数 长泰 前兆异常 震源深度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L)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8809180734241116°25′25°54′116°24′25°55′长汀铁长3952Ⅴ小震群  本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长汀县铁长乡芦地村的石元头一带,在微观震中的西北方向3公里处(见图11-1)。二、地震烈度分布通过对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石城等地的8条路线、37个调查点的考察,勾划出39主震的烈度分布图(图11-1)。图11-1 1988年9月18日长汀铁长地震等震线图Ⅴ度区:极震区。Ⅴ度等震线东抵长汀的黄田、坑尾,西至芦地村

  • 标签: 震源机制解 地震基本参数 1988年 长汀 小震活动 烈度分布
  • 简介:共和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共和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表断裂形变特征对比,确定共和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北缘断裂带,并对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震、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发震演化及活动特征 共和地震 柴北缘断裂带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疆于田7.3地震灾区建筑物主要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典型震害现象及特征,阐明了新疆先后实施的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总结抗震安居工程和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结合于田多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对城乡居民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地区的民居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于田地震 建筑结构 震害特征 抗震设防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7808100336251204°252°1202°254°平潭东南53主震  地震发生在平潭东南海中,宏观震中及烈度无法作实地考察,仅根据陆地上宏观调查的等震线趋势进行推测。二、地震烈度分布图5-1为本次地震宏观调查的等震线图,陆地上仅存在Ⅲ度及Ⅳ度线的片段。图5-1 1978年8月10日平潭东南海中地震等震线图1Ⅳ度区:Ⅳ度线经过福清的高山,向东北延伸至平潭大练岛东侧,包括了整个平潭岛,向西南延至南日岛西部,南日岛大部分属Ⅳ度区范围

  • 标签: 台湾海峡 平潭 地震基本参数 重力异常 莫霍面 等震线图
  • 简介:通过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手段共88个台点的资料系统分析、整理、汇总,认为在昆仑山口西8.1地震中短期内前兆异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并认为8.1地震的发生不仅仅是大构造断裂带活动的产物,更是在某种特殊的力源作用下,大区域构造应力发生显著变化,并在几条边界构造大断裂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1次强震活动。

  • 标签: 前兆异常 时空特征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 简介:本文对苍山5.2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鲁南地区 波速比 低值异常 苍山地震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水氡共7个台项观测资料及4个前兆数字化观测点的12个测项(水氡、水位、水温或地热)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2001年11月14日青海省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存在部分异常,但异常的比例不高,未见明显趋势异常。格尔木新建数字化地热仪观测到了较突出的同震效应。

  • 标签: 昆仑山口西地震 地下流体 特征
  • 简介: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了7-8大地震,本文作者在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现场地震救援的同时,深入地震重灾分布区开展了工程震害的现场调查工作。本文基于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灾害状况和工程震灾特点,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给出了一些经验教训。

  • 标签: 巴基斯坦地震 震害调查 地震滑坡 地形效应 抗震设防
  • 简介: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 标签: 九寨沟7.0级地震 灾害特点 地震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