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译自ICPE的通讯(InternationalNewsletteronPhysicsEducation)第17期(1988年12月)及第18期(1989年3月),并请河海大学数理系印友法同志作了解答:他的解答中有一些特点,如理论中个别问题上的物理简化模型的近似等,实验题中的方法也较巧妙,操作步骤比较详细等。现《物理教学》1989年3、4期分别刊登了赵凯华等同志的翻译、解答,其中尚有评分标准等,读者可相互参阅。

  • 标签: 物理竞赛 奥林匹克 解答 实验题 河海大学 评分标准
  • 简介:速率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模拟核燃料机理行为的途径。通过建立微观尺度下的原子和晶体缺陷的速率方程,求解原子和缺陷浓度方程,模拟核燃料的裂变产物和缺陷的行为,计算核燃料的裂变气体释放率、包壳空洞肿胀速率和辐照生长应变率等与反应堆安全密切相关的物理量。介绍了速率理论在核燃料模拟计算中的应用,对比了国际上速率理论在核燃料模拟计算中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速率理论在模拟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速率理论在核燃料性能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速率理论 核燃料 性能分析 裂变气体 空洞肿胀 辐照生长
  • 简介:把光在多层膜中传输的矩阵理论应用于双啁啾镜的设计。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双啁啾镜可以对波长从600nm到1100nm波段范围的色散进行补偿,每次可以实现-100fs2的色散补偿量,而且双啁啾镜可以有效降低单镜色散补偿中的寄生振荡。用设计制造的双啁啾镜进行了实验测试,用双啁啾镜对畸变脉冲进行色散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两次色散补偿可以将脉冲还原至初始状态,而过量的负色散又将脉冲重新展宽。

  • 标签: 超短脉冲 啁啾镜 色散补偿
  • 简介:利用MCNP程序计算了不同燃耗下脉冲堆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并采用周期法实验测量了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对比了在不同燃耗下脉冲堆调节棒的微分价值实验值和理论计算值。结果表明:随着脉冲堆燃耗的加深,调节棒在高度200mm以下微分价值变化不明显,在高度200.390mm时,燃耗越深,微分价值越大,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 标签: 西安脉冲反应堆 燃耗 微分价值 MCNP
  • 简介:本文就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什么引入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及在教学中如何对实验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标准偏差 不确定度
  • 简介:1中学物理目标教学的理论依据中学物理目标教学模式是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并借助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矫正达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可以追溯到:A布卢姆(B...

  • 标签: 中学物理 目标教学模式 理论依据 教学大纲 与操作 教学目标
  • 简介:理论上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环节。知识逻辑结构展开。确定数学重点、难点的依据。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举例、实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技能等实施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想改变过去教师讲授式的教、学生被动式的学这一旧教学模式,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一新模式,营造师生互动之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学生间集体协作精神。

  • 标签: 中等教育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师设计思想 教学模式
  • 简介:柔爆索是航天运载器爆炸分离装置的能量来源,分离过程涉及小装药比情况下爆炸驱动外围壳体的飞散问题。一般认为,Gurney公式不适用于计算小装药比情况下壳体的飞散速度。为了分析分离碎片的飞散特性,基于柔爆索爆炸做功的三阶段分析,提出了计算壳体碎片飞散速度的理论方法,并通过与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理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装药质量比是影响柔爆索爆炸驱动壳体碎片飞散速度的主要因素,装药质量比越大,最终碎片飞散速度越大;同时,双层壳体的存在使得碎片驱动初期的两段效应凸显出来,说明提出的分析模型与实际结果比较接近。Gurney公式不适用计算装药比小于0.01的碎片飞散速度。

  • 标签: 柔爆索 圆筒模型 Gurney公式 动量守恒 装药质量比
  • 简介:目前人们对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仍不清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本文试图运用白组织理论对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进行辨析,并得出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接受式学习强调依靠外力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则强调依靠学生系统内部的自组织演化机制来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

  • 标签: 探究式学习 自组织理论 实践教学 学习方式 演化机制 学生
  • 简介:介绍了一种加热去除阳极吸附气体的方法,并利用热传导方程对阳极加热过程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要达到有效加热“强光一号”装置使用的阳极钽靶,电流幅值需为2~3.2kA,相应加热时间需为11~4S。

  • 标签: 轫致辐射 二极管 阳极 解吸附
  • 简介:本文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新理论-建构主义学说,并对新课程方案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的活动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建构主义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建立所具有的积极的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实现“意义的建构”,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考察分析。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 简介:回顾了平行系统理论的提出过程,总结了理论的具体内容,介绍了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抗辐射加固系统的特点,认为运用平行系统理论解决抗辐射性能评估难题在理论上是基本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开展抗辐射性能评估平行试验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 标签: 复杂系统 平行系统理论 ACP方法 抗辐射性能评估
  • 简介:ZEMAX和CODEV等光学设计软件,虽然有很强的优化功能,但如果想得到好的设计结果,初始解的选择至关重要。求初始解的普遍做法是,将已有的光学系统或其中某一个组元拿来进行缩放。这种办法带有盲目性。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高斯光学和三级像差理论求变焦距物镜的初始解。这一方法有助于创新设计,但却很少被应用。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运用这一方法过程中产生的观点、理念、经验和成果。本文通过一个十倍变焦距物镜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求初始解的过程,为了验证该初始解的效果,还用ZEMAX进行了像差优化。为了增加说服力,设计过程的每一步,都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包括经ZEMAX优化得到的最后结果。

  • 标签: 变焦距:高斯光学 三级像差 光学设计
  • 简介:结合第一性原理和准谐德拜模型计算了RE_3AlC(RE=Sc、Y及镧系稀土)系列具有反钙钛矿结构碳化物的德拜温度、格律乃森常数、体积模量、自由能、比热容等热物理性质随着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RE_3AlC碳化物的比热容、体积模量以及吉布斯自由能等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总趋势相似,其中RE_3AlC碳化物的体积弹性模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同时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吉布斯自由能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Sc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低,而Yb_3AlC化合物的自由能最高,表明Sc_3AlC化合物最稳定,而Yb_3AlC化合物稳定性最低;等容比热容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在0-300K温度段内变化较大,随后趋于平缓逐渐趋于杜隆.帕蒂极限值。

  • 标签: RE_3AlC 德拜模型 热物理性质
  • 简介:目的:探索1T-MoS2(多型结构的二硫化钼)的除汞机制。方法: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Hg~0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机理。2.考察1T-MoS_2的不同吸附位置。3.对不同的吸附构型,研究电子吸附前后的变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吸附过程。结论:1.化学吸附是Hg原子与1T-MoS_2单层吸附的主导因素。同时,在所有可能的吸附位置中,T_(Mo)(在钼原子上方)的位置是最强烈的吸附构型。2.汞(Hg)原子在1T-MoS_2单层上的吸附受邻近的硫(S)和钼(Mo)原子的影响。3.吸附的汞(Hg)原子在1T-MoS_2的Tmo位置上会被氧化,其吸附能为-1.091eV。4.从局部态密度(PDOS)分析来看,Hg原子和1T-MoS_2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汞(Hg)原子的d轨道与硫(S)原子的s轨道及钼(Mo)原子的p轨道和d轨道重叠所致。

  • 标签: 单层1T-MoS2 汞捕捉 吸附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D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