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声景即声音景观,是人文地理景观核心要素之一,它既塑造了特定区域文化地理特征,也是地方感知重要依托,声景主观感知评价对声景创设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六个历史文化街区实地声景为例,选取九组语义对,利用语义细分法进行声景主观评价实验,初步分析了客观声学参数与主观语义评价定量关系。在对普通学生与本土人群对比分析基础上,指出应关注对本土受众意义重大,反映本土地理、人文声音及其发生场所和行为习惯,以期为历史区域建设提供新思路,也是从声景角度进行人文地理探索。

  • 标签: 历史文化街区 声景 语义细分法 观评价 原生性
  • 简介:2015年7月5-14日,三年一度国际历史地理学者大会(1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HistoricalGeographers,简称‘ICHG2015')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如期召开。本届大会共有近40个国家686位学者参加,其中超过60%与会代表分布在东道主英国本土之外世界各地,主要包括欧洲大陆、北美、亚洲以及大洋洲、中东、南美和非洲。

  • 标签: 历史地理 学者 国际 欧洲大陆 东道主 大洋洲
  • 简介:王兴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他是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倡引者与践行者之一。他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用现代新人文思想引领中国对空间对偶价值观结构研究,创立了系统"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学理。具体表现在倡导探讨空间(或地点)社会—文化空间秩序构成规律,引领对人文空间社会公正与价值尊严结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他力践中国新人文地理学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社会空间基础、结构与解构及其规划系统理念与原理。他以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现代人文地理学领域中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以及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等四大领域系统研究中。人文地理学大师吴传钧先生生前在王兴中先生前三部代表性力作《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和《中国城市商娱场所微区位原理》序言中,赞称填补了该三大领域研究空白,为我国城市社会地理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城市社区体系规划原理》一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思想。不仅如此,王兴中先生运用新人文思想对旅游资源景观和行为地理研究,也取得了开创性成就。王先生积极投身于我国人文地理研究,成为复兴人文地理学生力军,通过他具体工作,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学术杂志《人文地理》,在我国人文地理学复兴和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特别是2001—2010年,在王先生带领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学术会议几乎年年召开,积极地促进了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王先生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将载入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册。

  • 标签: 学术思想 人文地理学 贡献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所区域经济与城市研究室主任姚士谋教授与国内一些高校及省、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学者王兴中、陈振光(香港大学)、陈浩光、张立生、周复多等教授,经过五年多耕耘、探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大学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心资助下,完成《中国大...

  • 标签: 中国大都市 空间扩展 城市地理学 大城市 国际性城市 学术
  • 简介:六胡州是唐初为安置突厥降户而设置鲁、丽、含、塞、依、契六个羁縻州府,由于其在历史研究上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并取得诸多进展。但六胡州城址地望长期以来完全处于悬而不决状态。近年来部分综合交叉研究在定位六胡州城址上取得了创建性成果,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学术争议。本文拟通过历史文献考证与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研究方法,运用城市地理学原理和3S技术手段,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一些城址进行了再次定位。研究认为,六胡州中鲁州确应在今宁夏盐池兴武营城址处;而匡州城址、故宥州城址和兰池都督府均处于查干巴拉嘎素古城所在,且沿用是六胡州中丽州或契州。

  • 标签: 毛乌素沙地 唐代古城址 六胡州 历史地理学
  • 简介:本文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地理学所面临理论、实践和研究者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种种挑战。为适应新社会经济体制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文章认为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并就学科发展指导思想、研究主题、理论建设及研究者知识结构改善和思维定式转变等提出了创新思路

  • 标签: 经济地理学 市场经济 挑战 创新思路
  • 简介: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是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并立三大地理学分支之一,居于主要地位。但是,在五十年代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却走了一条曲折道路。当时,学习苏联,在自然地理学获得较快发展,经济地理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保有一席之地,可是,人文地理学却受到极左思潮影响,处于厄运,被戴上¨资产阶级”科学帽子,打入另册。结果,在学校课表上销声匿迹,原来讲授人文地理教员不得不改行,讲授其他课,学校中是没有教员教此课,学生也无从学该课。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于八十年代初,我国人文地理学老前辈李旭旦先生才大声疾呼恢复人文地理学,得到地理学强烈反应。

  • 标签: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随笔 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大革命
  • 简介:在全球化主题研究上当代人文地理学占据相当重要地位。但人文地理学具有跨学科和追求时尚学科特点,受多种理论和方法论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庞杂全球化概念和理论。对于地理学家而言,把握地理学全球化观点,正确理解相关名词和全球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三大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一是当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理论方法演化及其全球化研究主题;二是全球化概念及空间辩论演化;三是通过全球化历史演化框架,了解全球化动力机制,和制度空间结构理学观点演化。

  • 标签: 当代人文地理学 全球化 空间 空间规模 全球化历史演化
  • 简介:2014年11月7~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太原师范学院承办。山西省地理学会协办“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下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兰州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及科学出版社等单位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学术研讨会 环境变迁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创新 流域
  • 简介: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是实践性较强学科,需要在野外踏勘与观测过程中强化理论应用和实务熟稔,以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创业贯通式专业人才培养。运用SPSS22.0统计识别宁波中心6区沿三江切分城市剖面要素,筛选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实习初筛样点;同时采用ArcGIS10.0可视化文化层累,验证与确认初筛样本,继而构建表征宁波城市剖面地方性专业实习线路。研究得出:(1)宁波城市剖面以水系和古人类活动遗址及水运为特色,表征地方性样点是戚远城、泮池、保国寺、天一阁、它山堰、宁波三江口(大运河宁波部分)、水则碑、永丰库遗址、阿育王寺以及天童寺。(2)能够表征宁波城市地方性的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认知实习线路是人类文明起源、水利港口工程海防、书藏古今等样带,及1条补充性市内综合实习路线--宗教建筑与微人居环境观测。

  • 标签: 地方性 城市剖面 城市文脉 文化层累 野外实习 三江六岸
  • 简介:<正>中国地理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4-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这次讨论会是中山大学地理系受中国地理学委托组织承办。来自全国各地59个单位140多位青年地理学者参加了大会,共提交论文150篇。这次讨论会还得到了老一辈地理学关心和支持。四天讨论会是在活跃、亲切友爱气氛中进行。大会设了地理理论、生态环境,水资源环境、人文与经济地理和遥感与新技术5个分会场。与会代表除了汇报自己近年工作和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地理学 学术讨论会 地理学研究 青年工作 中山大学 水资源环境
  • 简介:<正>一历史地理学两大流派有一种说法叫做“知识地球仪”。象地球仪这样球体,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只能看到一个半球。要想看到相对称另一个半球,必须把视点转移到完全相反另一面。在历史地理学当中,要想掌握完整知识,也要从两个相对应视点来观察“知识球体”。这就是人文主义视点和实证主义视点。实

  • 标签: 历史地理学 人文主义方法 地球仪 视点转移 完全相反 球体
  • 简介:2016年1月26日,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该榜单基于客观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研究数据来自于爱思唯尔旗下Scopus数据库。Scopus是全球最大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与科研活动有关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

  • 标签: 爱思唯尔 地理学者 研究机构 论文索引 单基 同行评议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女性主义思潮与人文地理学研究相结合,致力于揭示和消除“男造环境”中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空间和地方使用上面临种种限制,从而开始了女性主义地理学发展。本文对国外近几十年来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回顾,探究这一学科兴起具体学术渊源,分析和评价它主要研究路径和成果。论文最后从三个方面展望在当下中国发展这一学术领域前景,认为它将会有助于:①拓展性别分析交叉性;②实践女性主义知识生产位置理论;③为性别主流化提供政策依据。

  • 标签: 女性主义地理学 性别 空间 性别主流化
  • 简介:<正>由香港大学主办《地理研究与发展》研讨会经过一年筹备,于1990年4月27日至5月1日在香港如期举行,这是海内外华人地理学家欢聚一次空前盛会,也是展现与交流华人地理学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陆、台湾、香港地理学研究成果、探讨地理科学发展、增进相互了解、培植感情与友谊、开辟未来合作良机.出席此次研讨会有87名学者,其中来自大陆17个单位22名代表,来自台湾6个单位18位代表最为引人注目,这是海峡两岸关系缓解以来,地理学一次大交流.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教授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刘鸿喜教授本有同窗之谊,相隔43年后

  • 标签: 地理研究 研讨会 香港大学 地理学研究 中国地理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