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G20杭州峰会召开恰值9月,正是满城飘香的季节,“江南最忆是杭州,杭州最忆桂花香”,一个峰会,再加上两个“最忆”,杭城经历着不小的考验。为不给杭州添堵,也为了不辜负美好时光,我们一家老小响应号召,驱车直奔黄山,把杭州让给客人。

  • 标签: 黄山 焦虑 杭州 峰会 江南 客人
  • 简介:本文根据作者2007年3月31日在凤凰卫视中文台“世纪大讲堂”所作的演讲速记稿整理而成,主旨是运用政治心理学的方法探讨毛泽东的死亡意识与他晚年所发动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关系问题。认为毛泽东是一位时时与死亡对话,但又同时是一位时时挑战死亡焦虑的天才,正是这种对肉体死亡不畏惧的“幸存者”情结,使他产生了对精神永生的追求,于是试图通过频频发动政治运动来消除其晚年的政治焦虑

  • 标签: 毛泽东 死亡 “幸存者”情结 焦虑
  • 简介:通过官方史书上关于唐代皇帝的出生、即位和死亡地点的记载,通过比对和考释,从空间位置的角度对相关的唐代政治沿革及宫室制度变化进行分析,对于诸如太极殿与大明宫之作用、皇权对于太子诸王的压制等方面做出解释。

  • 标签: 地点 唐代皇帝 官书记载 政治史
  • 简介:布朗肖认为,西方哲学史上一切有关死亡的哲学话语事实上都是对死亡的篡改,将死亡简化成积极的那一面,即与主体相关的那一面,而真正的死亡却从未被思考过。在现代哲学的语境之内,死亡更是被纳入了主体性的权利范围之内,尤其是作为死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自杀,成了这种主体性的死亡观膨胀的极致。而布朗肖通过分析自杀中存在的两重悖论,而实现对自杀的解构,从而也使主体性的死亡观面临困境。

  • 标签: 主体性 自杀的悖论 死亡的不可能性
  • 简介:1958年夏、秋,《人民日报》连篇累牍报道全国各地农业生产大丰收、产量放“卫星”的新闻。7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平均亩产7320斤的最新、最高纪录。因7月以后小麦已经过了收获季节,看来西平县小麦高产“卫星”之最已成定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9月22日,还是《人民日报》,报道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赛什克农场第一生产队小麦亩产8585斤6两。西平县小麦高产“卫星”被打破了。

  • 标签: 青海省 《人民日报》 死亡 饥荒 农业生产 柴达木盆地
  • 简介:这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的死亡档案.说他年轻,是因为他死的时候只有34岁.如果他活到今天,该是一位76岁的老人.1963年5月11日,人们发现他死在单位一间破败不堪的独身宿舍里.

  • 标签: 死亡档案 毕业生死亡 清华毕业生
  • 简介:攀岩家亚历克斯·霍诺尔德(AlexHonnold)先生是鄢类几乎每天都会被人在网上询问“他死了吗”的人。生于1985年的他拥有多项徒手攀岩项目的世界记录,包括在2014年成为独自徒手攀爬上加拿大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半顶山600米绝壁的第一人。

  • 标签: 攀岩 徒手 死亡 重力 对抗 国家公园
  • 简介:作为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代表作家,阿尔贝.力口缪在其戏剧作品《误会》(LeMalentendu,1944)中注入了对生存意义和死亡本质的思考。加缪的死亡观之形成,不仅与作家的个体经验和感悟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以及西方文明“直面死亡”的传统。本文试对《误会》中的死亡主题加以探讨,从而进一步揭示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观——“荒诞”与“反抗”。

  • 标签: 死亡 存在主义 荒诞 反抗
  • 简介:那棱格勒峡谷地处青海高原上的昆仑山区.它东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公里,宽约33公里,海拔3200--4000米.

  • 标签: 峡谷探险 峡谷神秘 探险纪实
  • 简介:近代文化变迁以来,“中国哲学”这个称谓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哲学作为一件“事情”,在中国是有的,哲学本也不是件东西。“事情”,德语为Sache,意指“争执”,“论争”。自古希腊,“哲学”就是对“智慧”的“爱”,是无尽的探问与追思,是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互通有无,即“对话”,因此对话是哲学的最为原初最为根本的形式,其表达形式则应该是多种多样并且与生活连在一起的。

  • 标签: 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中国哲学” 焦虑 “对话” 文化变迁
  • 简介:《文选》卷五六“铭”类收録此体文章,计有五篇:汉代班孟坚《封燕然山铭》、汉代崔子玉《座右铭》、西晋张孟阳《剑阁铭》以及萧梁陆佐公(470--526)《石阙铭》、《新刻漏铭》。粗略看去,这五篇作品文体相同,

  • 标签: 萧梁 焦虑 正统 政权 《文选》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