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杂技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是一门有着3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又是一门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国际国内市场与赛场的演出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 标签: 杂技艺术 中国 民族优秀文化 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 有机融合
  • 简介:<正>饰者,修饰之谓也。人要美化自身,就离不开修饰。人类早就懂得以饰物来点缀自己,在没有制成衣服之前,我们的先人就用兽骨、兽牙、羽毛、贝壳来装扮自己,以求得一种自我表现的娱悦,同时表达对原始宗教和图腾的崇拜。对于光泽怡人的饰物,各民族自古以来都有极大的兴趣。巴西的阿吉辛古部落,杰出的战士可以戴羽毛帽,以便在部落内区别于普通人。汤加部落的领袖用鲸鱼牙齿做成的项链来美化自己。英国前王妃戴安娜说过:“没有比首饰更能显示欣赏倾向了,长久以来,婚礼都是由首饰陪伴的,最深的感情可以通过首饰来表示,所以首饰的魅力将是永存的。”因此,对于中国民族服饰中头饰的研究,也是研究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 标签: 中国民族 头饰 中国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少民族 各民族
  • 简介:中国画讲究用笔,乃是受中国画的以线造型及造型的装饰性、平面性所约束.试想,一个人物只有寥寥几根线条支撑,倘不注意笔力,人物就会瘫倒,更不用说画大山大水了,一个主要由线条组成的画面,倘若线条无多品味,这幅画还有什么看头?

  • 标签: 中国画 笔法 审美观念 艺术形式 笔墨语言
  • 简介:杂技是否需要幽默感?这是讨论中国杂技是否缺乏幽默感的前提,假如说用幽默感这种文化意义过重的词汇来要求杂技艺术有些过于苛责的话,那么换一种说法,幽默元素是否应当出现在杂技艺术当中?或许有人说,在杂技中寻求幽默感实在是缘木求鱼,要找幽默感去听相声看喜剧片不就好了,

  • 标签: 杂技艺术 幽默感 元素 中国 文化意义 喜剧片
  • 简介:"湘"见北欧,友谊穿越万里;感知中国,"湘"风劲吹千亩湖。在芬兰独立100周年的2017年仲夏时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共同主办的"感知中国"芬兰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音乐厅隆重举办。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梦之旅》于6月27日精彩亮相赫尔辛基市音乐厅主剧场内。编剧用17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串联成一台完整的舞台剧,杂技演员用高难度技巧展示梦幻式的剧情,

  • 标签: 杂技节目 杂技艺术 杂技剧 文化交流活动 舞台剧 杂技演员
  • 简介:主演:吴兴国(京剧·台湾当代传奇剧场)赵志刚(越剧·上海越剧院)田蔓莎(川剧·四川省川剧学校)柯军(昆曲·江苏省昆剧院)李小锋(秦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 标签: 文化记忆 四川 上海越剧院 中国 赵志刚 田蔓莎
  • 简介:傅恒学,1933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曾任北京《民族画报》、《民族团结》杂志美术编辑,1973年任《陕西文艺》、《延河》杂志美术编辑,1978年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驻会专业画家、常务理事,陕西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 标签: 中国 美术家协会 出版工作者协会 名家 国画 协会会员
  • 简介:在美国戏剧史上涌现过许多采用中国戏曲手法的剧作,其中一部获得巨大成功,并获得普利策奖的便是桑顿·怀尔德(ThorntonWilder,1897—1975)的《小镇风情》(OurTown,1938年,又名《小城风光》和《我们的小镇》等)。从艺术的视角上说,直接影响他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像《黄马褂》这样中国题材的戏剧的成功;二是中国京剧泰斗梅兰芳的访美演出:三是剧作家少年时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中国文化的熏陶。

  • 标签: 中国情结 风情 《小城风光》 中国戏曲 普利策奖 中国题材
  • 简介:今年恰逢中国爱乐乐团组建十周年。歌剧,应该视为其回顾系列最无法回避的话题。一个有着浓厚歌剧情结的艺术总监,开本土职业交响乐团风气之先,从第一个音乐季开始.

  • 标签: 中国爱乐乐团 蜕变 艺术总监 交响乐团 歌剧 剧情
  • 简介:新世纪十年.中国戏剧已经熬过它最窘迫的时期.缓慢与艰难地走出低谷.整体状态开始逐渐回升。但我们还不能放弃对历史的认真反省,回顾往昔,中国戏剧整体上的价值错置,实为戏剧陷入危机最为关键和致命的内在根源。因此,戏剧要避免重蹈覆辙.保证未来的健康发展.价值重建是其当务之急。

  • 标签: 中国 戏剧艺术 价值重建 传统戏剧
  • 简介:1986年5月10日,北京市首都体育馆。以纪念“国际和平年”为名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令初夏的北京变得热浪滚滚。当舞台上那位衣着华丽、行腔婉转的歌星转入幕后之后,一位头发蓬乱,面容冷峻、身穿长褂子、裤腿卷得一高一低、捧着一把老吉它的青年出现了:正当人们满腹狐疑怔忡不安时,一股强劲的音乐伴着狂放的歌词迅速开始擅击演唱会现场18000名听众的耳膜和心灵:“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在音乐声嘎然而止的时候,掌声和欢呼声却如旋风一般从观众席上卷起。从此,中国摇滚乐界有了一个传奇性的摇滚歌手崔健,有了一个叫得响的

  • 标签: 中国摇滚 学乖中国
  • 简介:三、戏剧构成因素的系统性分论如前所述,构成中国戏剧这一完整系统的各子系统:演员、剧场、观众等等,本来是紧密勾联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祭祀仪式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子系统也是不可游离于系统之外的。但是,我们为了订论的清晰、方便,又不得不分而述之。叙述时,客观上既不能避免子系统之间的参差与瓜葛,主观上也不能忘记每个子系统与母系统的统属关系,更不能忽视子系统之间的密不可分性。

  • 标签: 中国戏剧 系统性 子系统 祭祀仪式 不可分性 演员
  • 简介:在第七届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上,中国齐齐哈尔马戏团《空中小飞人》节目以精彩的演技获得铜奖。此前于1月中旬,这一节目在西班牙第二届国际马戏节中此节目也获得了铜奖。

  • 标签: 中国飞人 国际大赛 大赛夺
  • 简介:汪杨在《戏剧文学》(2008/2)上发表了题为《喧哗背后的隐忧——解读中国当代先锋戏剧》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先锋戏剧在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潮后,短短几年间就门庭冷落了,其原因有三:一、文化的断层。西方先锋戏剧实质上是一种哲学和信仰的聚合,每一个先锋戏剧团体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而中国先锋戏剧对内质领悟尚浅,只是对西方先锋戏剧做形式上的变异,急功近利地借用西方的意识与概念来进行自我创造和解脱,造成形式大于内容、导演重于创作的偏差,

  • 标签: 先锋戏剧 中国当代 解读 哲学基础 戏剧文学 九十年代
  • 简介:秋日的杭州城,万木苍翠迷人,处处勃发盎然生机。位于西湖岸边的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里的一幅幅水彩画精品流溢出醉人的芬芳,络绎不绝的观展人群交汇在美院校门大道上。展厅内观众在缭绕情怀的轻音乐陪伴下沉浸在画面的意境中——交流、对话、欣赏、感慨、惊叹、品尝展品中渗透的哲理意蕴。当人们徐徐离开画面时,仿佛心灵还依依地寄托着期望。

  • 标签: 中国水彩画 散记 杭州 哲理意蕴 轻音乐 画家
  • 简介:2010年1月26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联国际部承办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春招待会”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在希及中国文联所属各文艺家协会领导,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驻华使节、外交官等近百人出席了招待会,并同近千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晚间的专场杂技演出。

  • 标签: 中国文联 招待会 国际部 杂技 协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
  • 简介:2014年2月12日上午,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郭运德来到中国杂协机关调研,看望杂协机关干部职工,与干部职工一握手,致以问候,并与大家亲切座谈。

  • 标签: 中国文联 机关 调研 成员 干部职工 书记处
  • 简介:新时期的大幕开启不久.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的格局中.一些人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带着赞赏或批判的态度对本土文化进行观照、审视、梳理,由此形成了声势较大、波及广泛、影响深远的文化寻根思潮。这场文化寻根思潮由文学发起并命名,然后迅速蔓延到电影、戏剧等领域。30余年来。文学寻根一直是研究热点。电影寻根研究也有人涉足,但戏剧寻根却无人问津,迄今为止。竟无一篇研究论文。其因有二:一是新时期以来的戏剧危机使得人们降低了对戏剧现象的关注度;二是戏剧寻根者并没有像韩少功、郑万隆、李杭育等文学寻根者那样发表大量的相关言论.

  • 标签: 戏剧现象 寻根意识 中国当代 文学寻根 本土文化 文化寻根
  • 简介: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使用着一套独特的程式符号。这套程式符号之于戏曲文本的关系,就如书法艺术之于文学文本的关系一样:戏曲程式符号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自足的审美对象。于是中国戏曲就拥有了双重意义阈:符号意义阈与故事意义阈。相应的.中国戏曲具有双重的审美层面。区分这双重意义阈并阐发双重意义阈不同的性质,是我们揭开中国戏曲美学精神之谜的基本保证。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程式 舞台表演 书法艺术 曲文 独特
  • 简介:首届中国歌剧节于11月30日在福州胜利闭幕了!从11月6日开幕,在历时将近一个月的节期里,一共上演了17台歌剧,其中中国作品13部(其中有两团体演出同一剧目),外国作品3部,另外还举行了有关歌剧的学术研讨会、评论会,参演的单位既有国家级的歌剧院.

  • 标签: 中国歌剧 学术研讨会 中国作品 外国作品 歌剧院 省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