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恩海姆说:“表现性”是所有知觉范畴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范畴。它平衡了内在的深刻性和外在的表面性。在谈及表现时,阿恩海姆不仅带给我们专业知识上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赞叹他敏锐的视知觉和敢为人先的作为。鉴于此,我们也获得了艺术创作的一些方法论。

  • 标签: 阿恩海姆 表现性 艺术理念
  • 简介:  在数字艺术世界中,"光"的艺术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现实中许多光的理论仿佛已经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但是在CG世界中,"光"的探索脚步永不停止.……

  • 标签: 三维动画表面 散射现象 数字三维动画
  • 简介:在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高峰,这离不开前代画家、美术理论家的努力与丰富繁多的绘画作品的铺垫,尤其是“以形写神”理论。远古时期,庖羲氏观象于天,取法于地,始作《易》八卦,被认为是艺术的起源。从先秦两汉时期许多哲学家已经对“形神”概念作出了一些讨论,这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奠定了基础,为后期人物画理论和实践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以形写神”理论的发展和对唐代人物画的影响。

  • 标签: 人物画 以形写神 唐代
  • 简介:于明诠先生于2011年末在《书法》杂志上撰文《说“展览体”》,指出当下书坛中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成熟的“展览体”书法,基本特点是,技法精到,注重作品的视觉效果,然而笔墨点画之间缺少书法之外的趣味和意义,缺乏书者性情的自然流露,“把‘大写意’当成‘工笔’来画”,“点画线条的每个汗毛孔里都透着小心翼翼和战战兢兢”。特别是那些在黑底用金粉、银粉写中山王之类的作品。

  • 标签: 书法发展 专业化 困境 理性 工具 《书法》
  • 简介:中国书法在其早期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模式-“摹古派”与“任情派”;张怀Guan在两种模式之外,又提出了书法艺术的“第三条道路”-“自然派”。自然派的艺术理想在“通过书法艺术笔墨表现语言的拓展和再创造,确立自然在书法艺术表现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对大千世界自然气象的抽象摹拟和概括表现,再现自然生命的神奇浑壮之症状,借此感化、净化心灵,实现书法艺术由追求悦目之形的”技“向介入社会文明进化、”赞天

  • 标签: 张怀Guan 书法艺术 书学理论 学术研究 创作模式
  • 简介:早在三十年代末,丁文雋先生即以其专著《书法精论》问世而享誉书坛。时隔近五十年,丁老又一新著出版,反响强烈。凡是了解丁老的人,无不对这位年届耄耄,身被残疾,为祖国的书法事业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老人生出无限的感动和敬佩之情。日前我专程走访了丁老。

  • 标签: 书法理论 丁文隽 人书俱老 敬佩之情 现代书法 吴玉如
  • 简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即学生经过学习、实践与反思,其经验系统发生了重组、转换或改造,由此形成了建构出的学习结果。这一理论对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一方面,基于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实践训练是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驱动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整合。

  • 标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
  • 简介:策展人高远和石冠哲将本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超级景观(meta-spectacle)",他们大概是借用了美国学者米歇尔的"元图像(meta-picture)"一词,以此来探讨景观世界中更为复杂的语法关系。对于meta这个前缀的译法,我和他们有过一些讨论,有些学者将它翻译为"超级",由此meta-picture被翻译为"超级图像"。追溯meta这个前缀的词源,它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在……之上",如英语世界中用metaphysis这个词来表达"物质世界之上"或"超越于物质世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形而

  • 标签: 展览主题 picture 策展人 英语世界 语法关系 客观物象
  • 简介:侯云汉:这次“提名展”巡展到武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大家平时都很忙,少有机会共同探索感兴趣的东西或是提出疑惑的问题,在此我们可畅所欲言。在讨论之前,我们先请此次“提名展”参入者之一张广慧介绍一下这次提名展发起的动机以及在京理论家、版画家对此次“提名展”的看法和见解。

  • 标签: 版画家 当代青年 理论研讨 中国版画 版画创作 主体形象
  • 简介:尚辉:衷心感谢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以及广西的领导和画家代表。首先,对这个展览我稍微介绍一下。是中国美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同主办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继中国美协举办的“雪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和“七彩云贵”之后第五个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题材的中国美术创作,所以在展厅里边我们看到不仅仅是当下美术家对广西题材的展现,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美术 作品展 南方 少数民族地区 美术创作
  • 简介:在塞尚夫人研究日益受学界重视的背景下,本文旨在用梅洛-庞蒂的“肉身”理论为塞尚夫人肖像画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塞尚研究始终不能忽视对于主客问题(艺术表现了主体和客体的何种关系)的诠释;在塞尚的肖像画中,主客问题尤为重要。塞尚夫人研究史中,里尔克、弗莱、夏皮罗等人通过不同研究方法对主客问题做出了解答,各有其局限。梅洛-庞蒂晚期的“肉身”理论则通过“肉身”消弭主客之间的隔阂,为塞尚艺术中的主客问题提供了解答,其特征表现为身体与深度、知觉的可逆性、身体与世界的可逆性等。最后,通过“肉身”理论的此三种方面,结合其他塞尚研究的方法,对《身着红裙的塞尚夫人》(1888—1890)做出了解读,对现象学理论做出了分析与应用,也为日后的同类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发。

  • 标签: 塞尚夫人肖像画 塞尚夫人 塞尚 梅洛-庞蒂 肉身
  • 简介:灵感是人类创造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独特而奇妙的现象。20世纪法国著名的美学家马利坦把灵感放在他独特的诗学体系语境中加以阐发,并将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论述,并系统的对灵感的实质及特点、发生过程及类型进行阐述。马利坦所论述的两种灵感类型,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虚静"说有极为相似的地方,本文梳理从老庄到魏晋时期对"虚静"说的认识,这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并得到文艺理论家的共识。"虚静"说亦体现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书画理论中,艺术家以虚静之心实现创作上灵性自知的"顿悟",在艺术欣赏上以虚静之心体悟到大千世界之美。

  • 标签: 马利坦 灵感说 虚静说
  • 简介:传播是一切社会交往的实质,因此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人类在不断地改进自身对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处理,以及吸纳有用信息的能力。因为传播信息是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要素,所以人类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在不断提高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和清晰度,以达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 标签: 传播理论 文化脉络 北大荒 黑龙江 传播信息 版画
  • 简介: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美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可以说,自然美学是整个人类美学史的源头。中国的自然美学受到了儒、道、禅三家为精神主干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模仿理论 山水画 意义 美学关系 自然美学
  • 简介:在中国雕塑界,朱尚熹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研究方面,将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双向深入,齐头并进,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 标签: 创作实践 雕塑 形体 探索者
  • 简介: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 标签: 以大观小 思维智慧 视觉经验 层次空间
  • 简介:在独白式教学思维影响下,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仍面临着单向度的师生关系、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等问题。为此,应当推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思维转向,以对话式的师生关系、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等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高等师范 美术专业 理论课 思维
  • 简介:熊秉明先生远在巴黎,却长久以宏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使我们这些后辈钦之佩之。大约是十年前在熊先生的同学翻译家罗达仁教授那儿见到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熊先生大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借回家中,细细阅读,还把书里一些精湛论述作了笔记。后来在《美术史论》、《中国书法》等刊上多次读到熊先生华彩文章,其中觉得最过瘾的莫过于《张旭与狂草》一文了。当时就想写点什么,但为琐事所累,一直拖到了今天。熊先生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哲学系,后留学法国巴黎主修哲学,转习雕塑。平素坚持写诗、作画,

  • 标签: 中国书法 熊先生 熊秉明 理论体系 仁教 古典精神
  • 简介:针对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梳理,需要明确其交织出的两条主要历史脉络,一条是艺术学理论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发展途径;另一条是按照学科设立体制形成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发展途径。涉及前者的史学问题比较复杂,涵盖自新时期以来艺术学理论演变历史进程中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探讨。后者关于艺术学学科史的问题则较为直接,这是对一个学科发展路径的考察。从学科史研究来看,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增强对学科性质、学科定位、学科价值及学科作用的认识,而且更可以了解学科发展规律与趋势。同时,也将从学科史的角度拓展对我国新时期以来艺术学史整体发展格局的认识。简而言之,本文试图从艺术学学科设立的历史和艺术学理论演进的历史这两方面,来考察新时期以来我国艺术学史的发展状况,为完整论述中国现当代艺术学史作进一步的跟进探究。

  • 标签: 新时期 艺术学学科 艺术学理论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