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目前第三次分配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税收不是主要原因。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与作用。

  • 标签: 第三次分配 税收 政府与市场
  • 简介: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部门分配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别从三次分配的角度出发,论述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中的功能和机制,并对政府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税收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部门分配
  • 简介: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功能急需强化.文章对我国2002-2011年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的总体再分配效应在2002-2005年以及2007-2010年两个阶段中逐年增强,而在2006和2011两年中有所减弱.2006年和2011年税收累进性大幅上升的同时,平均税率出现大幅下降,致使个人所得税总体再分配效应出现下降.对于不同收入户而言,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在考察期间都是正向的.但是,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的收入份额增加显著高于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的收入份额增加.这表明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是个人所得税再分配的最大受益者.2002-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剩余收入累进性实证结果表明,当收入进入更高收入户水平时,各收入户适用的税率基本为比例税.根据实证结果,文章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功能缺陷进行了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强化所得税再分配功能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效应 税收累进性
  • 简介:作为一项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的在建民生工程,精准扶贫历来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以云南省精准脱贫财政资金分配机制现状为依据,深入研究分析云南省精准脱贫资金分配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建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机制、依托基础设施项目的精准脱贫资金分配机制三个方面为云南省精准脱贫资金分配方式与使用机制优化提出对策与建议。

  • 标签: 云南省 精准扶贫 资金分配机制 优化对策
  • 简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我们应遵循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允许、鼓励和保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了大力提倡和鼓励企业家进行创新,我们应确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确保其合法地位,这是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按劳分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转化形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承认“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并不等于认同萨伊的“三要素论”。

  • 标签: 分配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按劳分配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
  • 简介:建设项目承包商组成建设项目承包联盟来承揽工程项目,能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无序竞争,降低项目整体风险的目的。建设项目承包联盟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是导致项目承包联盟不稳定、不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设项目承包联盟中各参与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定量评价,对Shapley值法利益分配模型进行改进,克服了传统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模型没有考虑风险对收益分配产生影响的缺陷,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这种方法更为科学合理。

  • 标签: 建设项目 承包联盟 利益分配机制
  • 简介:文章基于政府间税收分配理论对产生区域间税源背离问题的相关原因进行探讨,认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划分不够规范、省以下分税制体系不健全是产生税源背离问题的根本原因,国地税征管部门职能交叉、地方政府和行政官员的利益驱动和横向税收分配制度严重缺失等是产生税源背离问题的直接原因。然后,对造成的区域间税收税源背离的效率损失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以上相关原因,提出解决背离问题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横向税收分配制度 分配协调机构 税源背离 税收竞争
  • 简介:<正>古代不少文人,深知当时税收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根本不公,在一些诗文中略有体现,且举数例;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曰:“……(农夫)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与“征”字通)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

  • 标签: 社会分配不公 赋税 古典文学 《论贵粟疏》 免租 积贮
  • 简介:文章对Kakwani(1977)税收再分配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税收是否具有累进性是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公平功能的决定因素。税收在具有累进性的前提下,改变平均税率或税收累进性是改变税收再分配效应的两个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研究过多的关注累进性及其分解而忽视平均税率及其分解,鲜少研究平均税率对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程度,也难分解因素的贡献排名。将Hossian(2011)洛伦茨拟合方程引入基尼系数的测算,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发现税收规模、平均税率和税收累进性对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贡献程度不同,税收规模和平均税率的变动对再分配效应的影响远大于累进性,提高税收规模或平均税率比提高累进性带来更显著的调节效果。在现阶段累进性较高的前提下,扩大税收规模或者挖掘税收规模潜力,能够为改善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和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再分配效应 洛伦茨拟合曲线 税收规模
  • 简介:我国于2002年由财政部专门制定了企业所得税地区间分配暂行办法,并根据形势变化,在2008年和2012年先后作了两次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中税收与税源背离的问题。但时至今日,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和办法本身的不足,企业所得税的分配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跨区转移现象依然很突出。文章分析了现行办法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完善的建议。

  • 标签: 企业所得税 总分机构 税收分配
  • 简介: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虽然我国现行税制的收入分配职能不断强化,但是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果并未充分体现.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果必须通过一个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途径实现.文章构建了一个“税收-税种及其要素-税系搭配及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的“四位一体”系统,运用1994-2012年的税收数据对我国的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协整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不利于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宏观税负、流转税中的增值税显著地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流转税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应发挥作用的消费税丧失调节功能;所得税系显著地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但是作用税种并非个人所得税.为此,应当通过合理设计流转税体系,改善所得税税制现状,完善财产税体系的相关税种,健全税收征管体系,完善税法体系,充分发挥税收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 标签: 税收制度 基尼系数 协整分析
  • 简介:本文运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有效性进行微观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九级累进税率、七级累进税率和综合个人所得税的假设条件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综合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效果最为显著。基于微观模拟结果,本文建议在我国实施综合所得税制度,工薪收入的费用扣除标准应考虑居民家庭负担情况,并实现个人所得税制要素的动态调整。

  • 标签: 个人所得税 居民收入分配 有效性
  • 简介:税收政策对山西省区域经济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韩建刚周平川一从全国范围看,山西省宏观税负偏高,对经济和收入分配具有双重影响1995年,山西宏观税负(工商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0.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22个百分点,在相邻...

  • 标签: 收入分配 区域经济 税收政策 对策研 基础产业 山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