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作者: 李秋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7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 简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个话题,近三年对大家多少都有些影响,不管是心理还是身体上,对有基础疾病及高龄的朋友尤其体现得更加突出。做为心脏内科的一名医生,发热门诊和住院部都接诊了很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随着对冠病毒感染的了解进一步加深,高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了冠病毒,进展为重症的风险增加,那么应该注意哪些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6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289例,其中男159例、女130例,年龄43~82(61.7±8.0)岁。患者均行能谱CT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颈总动脉易损斑块的检出率。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能谱CT及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Kappa值分别为0.844、0.882,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除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较低、能谱CT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较低外,能谱CT及颈部血管超声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在颈总动脉上,DSA共检出易损斑块1 672个;颈部血管超声检出876个,其中软斑块384个、表面不规则斑块80个、溃疡斑412个,易损斑块检出率为52.39%(876/1 672);能谱CT检出367个,均为软斑块,易损斑块检出率为21.95%(367/1 672)。血管超声易损斑块检出率高于能谱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0,P<0.001)。结论能谱CT成像与颈部血管超声均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超声可能在颈总动脉易损斑块评估中更具价值,临床应用时可将两种方式联合使用。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能谱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粥样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各种人体测量指标在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MS受试者的人体测量指标与心血管风险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通过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数(cardiometabolic risk index,CMRI)评估心血管代谢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人体测量指标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1)各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腰围身高比(WtHR)、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fat index, VFI)、锥度指数(conicity index, CI)、体形指数(a body shape index, ABSI)、身体圆度指数(body roundness index, BRI)、腹部体积指数(abdominal volume index,AVI)]MS组明显高于非MS(P<0.05),同时2组的CMRI评分及高心血管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无论在总体人群还是在非MS人群或MS人群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心血管风险随着BMI、VFI、腰臀比、WtHR、CI、BRI、AVI升高而增加(P<0.05)。(3)经ROC曲线分析,BMI、VFI、AVI在总体研究人群AUC值分别为0.767、0.734、0.770,在非MS人群分别为0.844、0.816、0.795,在MS人群分别为0.701、0.666、0.702。对于总体人群、非MS人群,BMI诊断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6.04 kg/m2、24.36 kg/m2,VF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0.25、9.75,AVI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7.3 cm2、15.53 cm2。在MS人群BMI诊断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27.63 kg/m2,AVI诊断MS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最佳截断点为18.08 cm2。结论BMI、VFI、AVI可用于普通人群早期心血管风险监测,BMI可作为MS青中年男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而AVI可作为女性心血管高风险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人体测量指标 诊断预测 代谢综合征 心血管风险
  • 简介:摘要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学习临床和影像等数据,自动提取与脑血管相关的疾病信息,有效降低主观因素干扰,在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预警、精准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估与预后预测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成为临床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

  • 标签: 人工智能 脑血管病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的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通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儿童版(PedNIHSS)评分及治疗后3、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血管内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及后期颅内出血等情况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儿中男3例,共进行了5次血管内取栓治疗;5例次起病年龄分别为4.6、13.8、7.8、8.0、8.9岁,从起病至血管内取栓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0、25.0、22.0、4.0、16.5 h。5例次均实现了成功再通(mTICI≥2b级),治疗前PedNIHSS评分分别为39、14、25、39、24分,出院时分别为8、1、12、39、5分。所有患儿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第2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合并严重脑水肿及脑疝,虽成功再通,但症状无改善,放弃治疗后死亡。其余3例患儿随访至术后6个月,均恢复良好,mRS评分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3、1、2分,6个月分别为2、1、1分。结论即使距起病超过6 h,血管内取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仍可能是有效的和安全的,但合并心脏疾病的患儿可能预后不佳。

  • 标签: 卒中 儿童 血栓切除术
  • 简介:摘要代谢组学是采用高通量组学技术对所有代谢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生命科学研究,近年来在心血管代谢疾病的病因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系统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从代谢改变的视角提供了病因探索的新思路。代谢组学的研究问题包括分析代谢物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联、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等。本文从物质类别出发详细介绍代谢组学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展望。

  • 标签: 代谢组学 心血管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提高绩效和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TeamSTEPPS)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TeamSTEPPS在未来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护理人员团队协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综述 TeamSTEPPS 团队合作 心脑血管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后的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近端病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观察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行改良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近端病损的患者13例,其中1例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行双侧手术,共14侧髋关节。其中,ONFH 7侧,股骨颈骨折(FNF)6侧,股骨近端动脉瘤样骨囊肿(ABC)1侧。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观察指标包括临床Harris髋关节评分、影像学塌陷进展和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6~98个月,随访期间本组患者影像学塌陷进展2侧,其中1侧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总体保髋成功率92.86%,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43分。有1侧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结论改良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术可以有效减缓和防止股骨近端病损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关节置换。

  • 标签: 带血管蒂髂骨瓣 股骨近端病损 手术改良 修复
  • 作者: 糜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清镇551400
  • 简介:目的:研究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1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挑选66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脑钠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再住院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79%,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6.06%,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8.18%,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要更低(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脑钠肽具有较高治疗有效率,且很少出现再住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钠肽;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人体内的尿酸作为细胞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不同范围内可能分别起到促氧化和抗氧化这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既往多数研究主要针对高尿酸血症的促氧化特性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互影响。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尿酸过高或过低时均可能促进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尿酸代谢异常,已有研究者发现尿酸水平变化与微血管并发症有关。该文就血清尿酸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微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血管畸形致腰麻术后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126例血管畸形致腰麻术后截瘫患者为,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者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分、各时间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口面积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血管畸形致腰麻术后截瘫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护理能取得较好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管畸形 腰麻 术后截瘫 综合康复护理
  • 作者: 董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6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3年第5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患有脑血管疾病且吞咽困难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之间接收的患有脑血管疾病且吞咽困难患者中选出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进行单双号编号来进行区分。单号患者为研究组,并为其提供精细化护理治疗;双号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传统方法治疗,最终比较两种组别在吞咽困难评分方面的效果。结果:通过为期15d与30d的观察,在吞咽困难评分方面明显发现,研究组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管患者吞咽困难精细化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病情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临床表现优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建议推广和使用精细化护理方式,以便发挥其最大功能价值被社会所接纳。

  • 标签: 精细化护理;脑血管患者;吞咽困难;应用效果
  • 作者: 赖晴斐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循证指导护理干预改善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患者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所收诊的80例以血管重建术诊治烟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随机分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40例;对于实验组采取专业的循证指导护理,而参照组采取常规普通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社会支持程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社会支持程度各项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干预后社会支持程度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患者在接受专业的循证护理后,预后有积极变化。

  • 标签: 循证指导;护理干预;烟雾病血管重建术;预后效果
  • 作者: 程莲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 简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生活习惯与生活状态发生了相应改变,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率增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各种肾病,严重则会出现肾衰竭、终末期肾病以及急性肾损伤等,持续发展只能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在此期间需要在患者机体上建立自体血管内瘘,帮助患者顺利治疗,由于多种外界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会出一些并发症导致治疗受到影响,护理干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血液透析;自体血管内瘘并发症;护理措施
  • 作者: 甘霏,喻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宜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西宜春336000
  • 简介: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泌尿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状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状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情况比对照组更加理想,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方法,对泌尿外科术后病人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情况,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加快病人的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新方法。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深静脉血栓;满意度
  • 作者: 吴冬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方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当中的主要作用。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提升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深静脉血栓;肢体肿胀;细节护理;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eta分析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肝细胞癌术前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预测中的效能。材料与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关于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肝癌MVI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8月20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SROC)曲线。此外,我们采用单变量分析、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以寻找异质性来源,并绘制漏斗图以评估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32项研究符合我们的标准并被纳入。共3059例患者,其中存在MVI者1339例,不存在MVI者1720例。汇总显示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值分别为81%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78%~84%],82%(95% CI:79%~85%)和0.89(95% CI:0.85~0.91)。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MVI方面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其可行性验证和临床转化仍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

  • 标签: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Meta分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特点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5~75(53.27±6.22)岁。根据患者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且经HR-VWI检查后再次行CISS分型,对比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分析血管壁成像特点,并根据患者斑块与缺血区责任动脉的关系分为责任斑块组(20例)与非责任斑块组(16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分析两组的HR-VWI特征。结果初步CISS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20例(33.33%),心源性卒中型(CS)6例(10.00%),穿支动脉病变型(PAD)17例(28.33%),其他病因型(OE)1例(1.67%),病因不确定型(UE)16例(26.67%)。60例患者HR-VWI检查后60.00%(36/60)分型一致,40.00%(24/60)分型不一致。HR-VWI检查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所占的比例升高了35.00%,穿支动脉病变型所占的比例下降23.33%,不明原因型所占的比例降低了13.33%,HR-VWI检查前后CISS分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3,P<0.05)。60例患者经HR-VWI检查颅内血管,30.00%(18例,25支)患者颅内血管壁未见明显异常,10.00%(6例,11支)患者发现管壁增厚,60.00%(36例,96支)患者颅内血管上发现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责任斑块组管腔狭窄≥50%、斑块位置位于大脑中动脉、斑块明显强化者比例为40.00%(8/20)、55.00%(11/20)、50.00%(10/20),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6.25%(1/16)、25.00%(4/16)、6.25%(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8.730、8.048,均P<0.05);责任斑块组管壁面积为(14.33±2.87)mm2,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11.76±1.14)mm2;管腔面积为(2.96±0.40)mm2,低于非责任斑块组的(5.44±1.29)mm2;狭窄率为(70.44±3.96)%,高于非责任斑块组的(39.15±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8、8.147、28.654,均P<0.05),责任斑块组管腔狭窄以<50%位置,斑块位置多见大脑中动脉与基底动脉,斑块强化成明显强化,管壁面积较大,管腔面积较小,狭窄率较高。结论HR-VWI可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病变,评估动脉硬化血管状态,为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 血管壁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二期行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没有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经端侧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改善,患侧全部出现口角上提运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口角动度:优秀15例,良好9例,一般2例。口角动度客观测量结果显示,患者术后静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4°±3.3° vs. 82.3°±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17);术后动态角度较术前提升(86.9°±2.8° vs. 80.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5,P<0.001)。结论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效果良好。

  • 标签: 神经移植术 腓肠神经 股薄肌 面瘫 组织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