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大清新刑律》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西化的刑法典,它的“”不仅体现在采取了西方刑法的基本制度,贯穿了资产阶级刑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法律背后的伦理的变化,是法律的精神革命。研究沈家本与这场伦理革命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沈家本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贡献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国法律现代化的性质和使命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沈家本 《大清新刑律》 中国 近代 刑法 法律精神
  • 简介:<正>不安抗辩权,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依据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发生某种情形可能构成对自己利益安全的危险,对方又拒不提供担保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的一种权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

  • 标签: 不安抗辩权制度 合同当事人 新合同法 履行债务 对方当事人 中止履行合同
  • 简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被誉为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但由于立法者在立法思想上的相对保守以及立法能力和立法技术上的明显不足,刑诉法确立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证人出庭的范围、强制证人出庭的手段以及证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等基本制度面,都遗留下了一定的缺憾和问题。由于我国司法现实的复杂性,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可能在实践中产生制度空转甚至制度反转效应,使得促使证人出庭的立法目的落空。

  • 标签: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证人出庭 直接言词原则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
  • 简介:<正>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布了。这个条例是在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二日所公布的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从近几年在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发,并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相衔接进行修订而成的。《条冽》与老《条例》相比,无论是在条文结构上,还是在具体条款的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改动。为什么要修改老《条例》呢?主要考虑到老《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已有二十八个

  • 标签: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新情况 治安处罚 法律 社会秩序
  • 简介: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几点认识:(1)治国理政,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依法办事是第一要求;(2)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载体,从制度上、程序上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怎样科学地管理国家权力,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继续回答的重大课题;(4)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整体法律秩序下多元化的统一;(5)强化程序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依法办事 法制统一 程序法治
  • 简介:<正>亲爱的读者、作者同志们:祝新年好!新年快乐!新年伊始,我们迎来了八十年代的第七个春天,又适逢《法学》复刊五周年。五年来,我们在广大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共出版了六十二期,发表了二千八百余篇文章,贯彻了学术民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为开展我国的法学研究、宣传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去年本刊被评为上海市高等院校的优秀刊物,

  • 标签: 法学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八十年代 法律问题 高等院校
  • 简介:<正>众所周知,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其实质在于允许并鼓励公民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奋起反击,以便制止不法侵害,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保障他人或本人的权利不受侵犯。正当防卫主观上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罪过心理,客观上有助于遏制和预防犯罪,正是这种主客观机制的统一,深刻地揭示了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的根本区别所在,反映了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本质所在。

  • 标签: 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 必要限度 新刑法 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
  • 简介:通过对中国34个产品自损案件和美国49个产品自损案件进行比较,发现商业关系规则、纯粹经济损失规则及“以危险方式致产品自损”规则是影响产品自损能否依侵权法进行救济的关键因素。中国法院不排除商业关系之诉,很少采纳纯粹经济损失规则,认定不合理危险缺陷导致的产品自损,可依产品责任获赔。美国法院先排除商业关系之诉,在此基础上,绝大多数法院依纯粹经济损失规则拒绝产品自损的侵权法救济,中间派法院认可危险方式导致产品的自损可依侵权法救济,少数派法院允许产品故障的自损依侵权法救济。中国受害人在产品自损领域获赔的可能性更高,与美国受害人在其他产品致害领域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 标签: 产品自损 商业关系 纯粹经济损失 危险方式致害
  • 简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关系到公司和企业的主体资格是否存在的问题,从而该制度与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制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公司法》第20条虽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这仅是“无视”公司人格,只因“约定俗成”关系,称之谓“公司人格否定”。然而,公司还存在,其法人人格并没有完全被否定。对于近阶段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情形,仍应当慎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法》的人格否认和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定存在否定程度、选择性、否认发起者及否认依据和理由的不同;《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对单位犯罪的影响表现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

  • 标签: 新《公司法》 人格否认 单位犯罪
  • 简介:地方政府与城市房屋拆迁利益攸关,地方政府实际上是城市房屋拆迁的“利益中人”。在我国现行权力配置格局和法律制度下,法院也承担不了充当“公共利益”判断主体的重任。因此,由全国人大立法或中央政府制定行政法规,采用列举方式具体界定“公共利益”,是克服“公共利益”虚置的唯一可行方式。“公共利益”具有宽泛性、发展性、主观性、层次性,给列举式立法带来了困难,但并不构成列举式立法界定“公共利益”不可克服的障碍。“公共利益”的列举立法方式宜采用正面列举的方式。

  • 标签: 拆迁条例 修改 公共利益 列举式
  • 简介:刑法颁布之后,关于刑法分则第397条的罪名和罪过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同时,“两高”司法解释对该条罪名的规定也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关于罪名,本文在评析不同意见的基础之上,结合刑法中的罪数理论、法条竞合的立法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条只规定了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两个罪名。关于罪过,文章从刑法中的罪过理论、立法意图等方面加以分析,主张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是故意,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

  • 标签: 新刑法第397条 罪名 罪过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 简介:《会计法》的重大冲突之一是确立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构建了以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组成的的会计责任体系,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 标签: 会计资料 会计责任 单位负责人 会计人员 会计法
  • 简介:<正>倾销,因出口商品廉价销售挤进进口国市场,打击进口国相似产品生产,影响进口国经济发展和消费者根本利益,被普遍认为是贸易价格歧视的表现,是不正当贸易竞争的行为。对此,许多国家均借助于立法手段,制订反倾销法律制度加以制止或制裁。反倾销法的原旨在于予防或抵制产品倾销,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维护贸易公平竞争和国际贸易的良好秩序。可是,由于一些国家经济长期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

  • 标签: 反倾销投诉 对外贸易 进口国 新课题 反倾销调查 终裁
  • 简介:在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知识经济崛起的时代,国家秘密载体由低介质为主发展到声、光、电、磁等多种形式,运行方式也出现新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的挑战。根据对国家秘密的密级责任认定以及泄密后果的评估,作者认为保密工作应实行动态管理。保密工作不仅是基础性工作,更是一种领导行为。

  • 标签: 国家安全利益 保密法 贯彻实施
  • 简介:<正>体制改革和观念演变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实现现代化的主旋律,法的领域也不例外。当我们着手改进现行法制建设时,法观念的变化便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然而,中国的法观念正在发生着哪些变化、对传统法观念如何评价,传统法观念于今人有何影响,怎样建构适合目前中国社会、适合现代法制需要的法观念,等等,这些问题,昨天还纠结在一起,乱麻一样地困扰着我,而读完《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心中的疑云渐渐消散,思路

  • 标签: 法观念 观念演变 波斯人 实现现代化 当代中国改革 信札
  • 简介: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概述我国1979年刑法典未规定此罪。但我国对商业秘密进行民事法律保护的依据却早已有之。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1991年4月9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第66条和第120条),但未揭示其内涵。在此之前,国务院1985年颁...

  • 标签: 商业秘密 权利人 侵犯商业秘密罪 行为人 犯罪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