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经过了热烈讨论,然而学者对"模式建构论"批判意味着要用一种不同方法论去探讨。首先是重新审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权利条款设计具有具体和明确指向,从而与其他部门法区别开来,违宪审查权也要置于一个国家权力体系下。对于我国,首先要清楚宪法落实程度这一状况。可以发现我国宪法文本权利设计上存在着难以体现"宪法本色"缺陷,其他部门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权利,但无疑也淡化了宪法所体现公民权利。另外一方面,在权力体系上,模式建构论面临着困境,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造"较大。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立足于现行制度,充分利用《立法法》开创处理"法律"之间关系及相应审查机制制度,完善"宪法"与"法律"关系部分,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 标签: 违宪审查制度 宪法本色 权利条款 权力体系 中国语境
  • 简介:后金融危机时代,要使金融业充分地活跃起来,逐渐摆脱命运危困阴影,最重要课题之一即是强化保护金融消费者立法,重树大众对金融市场信任。针对此主题,本文总结了现实立法改革中起步困境,并选择几个重点问题加以探索:第一是完善对策之出发基点问题,在此问题中文章尝试厘清金融消费者概念;第二是保护体系之完整化设计问题,在此部分本文探进了软法与硬法机制有效结合;第三是核心权利之制度构塑问题,即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障问题。对前述若干重点问题研究,旨在挖掘立法完善进路,以求与其他学者商榷。

  • 标签: 金融消费者 弱势群体 软法 硬法 知情权
  • 简介:<正>目次:一、引言二、产权私有化,商品化和责本化三、离婚和财产:变动法律参数四、谁能得到房产(一)在上海和北京焦点小组讨论(二)参与者在问询中回应(三)参与者对3张照片回应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后社会主义"下夫妻财产权一、引言当代中国城市夫妻建立家庭情况与毛泽东时代晚期有极大不同。在

  • 标签: 离婚 房产改革 产权纠纷 私有化
  • 简介:引言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制度出现了重大改变,引入以西方法治理念为基础司法制度,乃其中一个最重要改革。新法律制度除了带来新日常生活规则和新纷争解决方法外,还带来新社会阶层和职业,律师行业亦生于这个动荡多变年代。

  • 标签: 中国法律文化 律师行业 《申报》 演变 近代 讼师
  • 简介:依据我国《宪法》第19条第5款规定,普通话相对于方言和民族语言具有特殊宪法地位——普通话条款规范内涵明确指向了国家目标条款规范效力。国家法层面的节制态度并不影响语言成为国家和宪法学说中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问题宪政立场首先表现为作为人权语言权在宪法中以基本权利形式具体展开与功能建构,其次则是由国家目标条款所形成国家任务,而其背后蕴藏更是对语言形成自我决定与自我实现功能认识。

  • 标签: 普通话 语言权利 国家任务 基本权利
  • 简介:领导工作是"领导-部属-任务",而不是"领导-任务-部属",领导若把自己当"拼命三郎"、"个人单挑"是难以成功。据此,领导在立场上首先为部属成长着想,同时要有挖掘与展现每位部属才华方法。

  • 标签: 部属 领导工作 协调 个人
  • 简介:<正>一、问题提出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刑罚化与非刑罚化乃是刑法变革常态。为了控制交通风险和增强公民规范意识,《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在刑法第133条后增加1条,作为第133条之一,即"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依照处罚较重规定定罪处罚",从而实现了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学界对此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1],集中体现有三:(1)对危险驾驶罪规范理解与适用进行解释学分析,包括其与《刑法》其他条文(如第13条、第114条)之间

  • 标签: 危险驾驶 犯罪化 情节恶劣 非刑罚化 定罪处罚 法定刑
  • 简介:对被害人研究是对社会犯罪现象一个研究角度,犯罪与被害都不是一个绝对静止概念,二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一对矛盾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研究被害人心理演变,提高防范被害意识,减少被害发生,亦即减少了犯罪发生。

  • 标签: 被害人 社会犯罪 心理演变 相互依存 矛盾 概念
  • 简介:<正>一、前言(一)分歧定义台湾地西I)现行"刑法典"虽然对于"间接正犯"(mittelbareT(?)terschaft)这种正犯类型未设明文规定,但学说及实务长久以来均几乎一致地认肯此一概念。尽管如此,翻开台湾地区内刑法教科书,却可发现大家对于间接正犯这个概念所下

  • 标签: 间接正犯 无责任能力 犯罪论体系 构成要件错误 林山田 主行为
  • 简介:莫教授是国内学术界提倡"依宪治国"第一人,始终引领"依宪治国"理论发展。莫教授基于自己20多年"依宪治国"理论研究,结合党内法规建设、合宪性审查工作等当下热点问题,阐述了未来中国法治建设发展方向。莫教授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提出"依宪治国"概念背景、"依宪治国"内涵不断丰富、当前"依宪治国"主要任务等。其次,莫教授针对2017年"依宪治国"理论发展又具体阐释了合宪性审查内容与意义。再次,莫教授强调了党内法规建设与国家法律体系建设之间关系: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组成部分。最后,莫教授将细化合宪性审查研究,即从审查时间、审查程序、审查结论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 标签: 依宪治国 合宪性审查 党内法规 法治建设
  • 简介:本文论证了后现代时期中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学生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模式,克服现行大学教学中,在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能力培养上主观与盲目,拟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营造教学互动后现代文学氛围,以期进一步提高现当代文学课教学质量.

  • 标签: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法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土地征收"概念是宪政国出现才开始孕育。近代中国学习西法,土地征收制度与概念被引入。然而,"土地征收"概念在中国产生与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清末先是使用"购地",学习日本法后,转而使用"收用土地",后直接改为"土地收用"。进入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还使用"土地收用",至南京政府时期改为"土地征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土地收用""土地征收"夹杂出现,并没有明显区别;同时,又产生了"土地征用"一词。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土地征收制度立法与学理,比较"土地收用"、"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等概念,可知民国时期"土地征收"概念经历了"古典时期"与"扩张时期"演变与发展。这种变化也是民国政治制度与公法制度变迁缩影。

  • 标签: 土地征收 土地收用 土地征用 民国
  • 简介:婚姻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社会制度,它为繁衍人类、发展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冲击,这种冲击首先发生在西方社会,而后逐步扩展到全世界范围。西方国家离婚率居高不下和发展中国家离婚率逐步上扬。是当今社会婚姻家庭关系一个显著特点。我国是一个婚姻家庭观念很强国家,与西方社会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

  • 标签: 婚姻家庭关系 发展中国家 悲剧 演变 幸福 社会制度
  • 简介:<正>犯罪是刑事法基石范畴,刑事法是围绕着犯罪而展开实体或者程序规范体系。同时,犯罪又是一种社会事实.对于犯罪考察,局限于规范是片面的,应当透过规范对犯罪进行事实分析。规范与事实。作为考察犯罪双重视角。具有各自功能,因此而形成刑事法理论不同语境。本文拟从规范与事实两个视角对犯罪加以考察。以期形成一种二元犯罪理论。

  • 标签: 犯罪理论 犯罪学 犯罪概念 双重视角 刑法学 规范体系
  • 简介:刑罚功能是刑罚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部分,但近年来我国对此领域研究似乎陷入瓶颈期,关注度也较少,本文试图从传统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理论视角出发,到法社会学,再进一步到犯罪社会学视角下刑罚功能进行考究,探索从经历了纯粹法学思维,法学理论主导下功能说,到适当考量社会因素功能说,再到完全将其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充分考量社会变量功能说,见证社会选择下刑罚功能观发展历程。借鉴社会研究分析方法,以社会本体为考量基准,揭示刑罚在控制犯罪,维持社会有序运转过程中所实现独立社会价值,体现社会选择必然性,并由此论述对我国通说刑罚功能观可资借鉴之处。

  • 标签: 刑罚功能 法社会学 犯罪社会学 社会选择
  • 简介:法律制定出来要获得人们遵守,若独依赖于国家强制力作为其效力根据是不行,更需要人们内心对法律合理性认同,也就是说法律实际效力依赖于法律自身合理性,而立法过程合理性则影响人们对法律合理性认同。

  • 标签: 法理性 立法现状 转型时期 法律合理性 中国 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