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主体民族(汉族)传统文化中,在以儒、道、佛三教为主干的大传统之下,还有一个以信仰因素为主导的民间文化小传统。这一民间宗教文化,包括信仰体系、仪式体系和象征体系,影响着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因此,长期以来国外汉学与人类学界都相当关注中国民间宗教文化。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术概念和分析框架。

  • 标签: 中国 汉族 民间宗教 民俗信仰
  • 简介:1926年陈汉章发表在《史学与地学》第一期上的《中国回教史》,和陈垣在1928年发表在《东方杂志》第25卷第1号的《回回教入中国史略》,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作,堪称开山之作。虽说他们仍然依循传统旧式的研究路数,但其成就对后来更多的学者还是具有直接的启迪意

  • 标签: 20世纪 伊斯兰教 宗教史 回教史 书评 《中国回教史》《中国回教史鉴》
  • 简介:上清道教在原始“洞”观念基础之上,进行了宗教式的建构,创造了具有阶段性特色的“洞天”理论。“句曲洞天”的核心是创生型宗教的“度灾之府”,是建立在“末世论”基础上的“千禧年主义”(millennialism)的一种产物,与后世道教发展生成的“洞天福地”系统有相当程度的不同。

  • 标签: 洞天 句曲洞天 度灾之府 上清道教 道教
  • 简介:从远古至今,萨满教一直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中国萨满教研究肇始于20世初,与中国民族学起步相随。中国最早的关于萨满教研究的期刊论文发表于《地学杂志》1914年第6号,善之的《萨满教》一文是最早的一篇萨满教研究的文章。经过百年的学术历程,中国的萨满教研究已由零星研究发展到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阶段。进入21世后,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逐年增多。据统计,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在2000年至2013年之间逐年上升,共有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6名研究生完成136篇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专业涉及教育学、文物考古、地理历史、民俗、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文献、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政治、宗教等众多领域;学位论文内容涉列广泛。其中萨满艺术、萨满祭祀、综合类研究、萨满文学、萨满习俗、萨满仪式、萨满信仰等主题成为热点,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涉及满族、蒙古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侗族、达斡尔族、彝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纳西族、汉族等16个现存少数民族和古代的女真、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萨满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关萨满教研究的学位论文所涉及的地域较广,据统计96%以上都是有关中国各地各民族萨满教研究方面的论文,其中有关北方民族地区的论文有127篇,占总数的88.9%。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1世以来中国萨满教研究学位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归纳,为今后的中国萨满教研究打下学术史的文献基础。

  • 标签: 萨满教 学位论文 文献计量学 统计分析
  • 简介:中国穆斯林历来有举办圣活动的传统,大多在伊历3月份内择日举行隆重的圣活动。圣活动上,穆斯林多在清真寺内诵经祈祷、吟诵赞圣词,讲述先知穆圣生平事迹和道德情操,教诲穆斯林坚守正信、完善美德、服务社会。

  • 标签: 中国本土化 伊斯兰教 传统 纪实 摄制 穆斯林
  • 简介: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而是出自对神恩的信心、对他人良知的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中得以认知,而对宽容的评价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12世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的理解,处分异端分子的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舍于爱,而爱就是关怀人类的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绝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相应的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的特殊情形,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的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的借口;严格执法,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的机会。教会法对株连的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的原则在律法的解释和施行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迫害和滥用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可知在寻求真理的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绝罚(excommunication)在《英华大词典》中译为“革出教会”;该词典还说明,“大革出”是指开除教籍。在中古西欧,绝罚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准确认识这一教会处分是研究教会史和探讨中世纪社会深层结构所必不可少的工作,

  • 标签: 历史语境 12世纪 西欧国家 绝罚 法论异端
  • 简介:22年前,我曾在《中国民族博览》创刊号(1992年1oA出版)发表一篇短文,题为《沉睡五十年的一页珍贵史料——介绍新发现的老舍讲演词》。介绍的是堙没了51年的老舍先生一篇佚文。1941年(伊历1360年)4月9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重庆十八梯清真寺举行“至圣默罕默德诞辰暨明忌纪念日”扩大纪念会,出席者有白崇禧、唐柯三、时子周、麦斯武德、达浦生,马松亭,王静斋,丁歧山,温少鹤等回族政界人士、伊斯兰教大阿訇和在渝回胞五百余人。

  • 标签: 老舍 重庆 佚文 回族 致词 中国民族
  • 简介:道教在东汉末年创立后不久,随着移民的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展开而传到周边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显著。这样一种以“道”为本,通过种种修道术来追求“得道成仙”的信仰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朝鲜半岛又如何与朝鲜半岛的本土文化互动的?

  • 标签: 道教 动态性 韩国 教授 朝鲜半岛 东汉末年
  • 简介:这次上海市道教协会的“道教文化知识讲座”要我来讲“面对21世的中国道教”。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预测性的题目。就我的学识而言,我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是因为我刚从日本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回来,在那里我作了十个月的研究工作,研究的题目是“面向21世的中日宗教特点的比较研究——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这次研究工作中,有关于对21世展望的内容,因此,我同意来讲这个题目,并且把它当作向大家汇报研究工作的机会。

  • 标签: 题目 中日 汇报 文化研究 学识 知识讲座
  • 简介:第三,21世里,人对于物质文明的需要会趋于多样化,同样,人对于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会趋于多样化。这个多样化,并不影响我们中国人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个人兴趣和爱好等等精神生活领域里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上海道教协会 “道教文化知识讲座” 教义思想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简介:16世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Watts,1674一1748)于18世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 标签: 瓦茨 18世纪英国教会圣诗改革 传统与创新
  • 简介:“人逢喜事精神爽”,应中共中央邀请,罗老作为党外宗教界代表,荣幸地列席了党的十五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能在有生之年,见证这一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对于一个历经半个世纪中国社会、教会沧桑岁月的老同工而言,心倩自然是格外欣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在开幕式上听了江泽民同志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

  • 标签: 中共十五大 廿一世纪 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基督教
  • 简介:本文以马伯乐道教学术遗稿的法文(两版)、日、美四个版本为线索,分析说明20世初至今的海外道教学术观的确立、发展、争鸣以及变化趋势。认为20世初欧洲的道教研究的重要传统开始形成,但直到20世中叶,道教独立的学术研究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世下半叶则有多种学术争鸣,海外主流道教学界重新找回并大力发展了20世初确立的道教学术观,即一种整体、流动、发展、历史的道教学术观。

  • 标签: 汉学 道教学术观 马伯乐
  • 简介: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所宣八万四千法蕴,经摩诃迦叶等声闻尊者三次结集,而成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教.唐太宗贞观三年(西历629年),松赞干布嗣登吐蕃赞普之位,次第芟除叛逆元凶,削平内乱,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降服苏毗羊同诸部,统一青藏高原;同时,初开释教,崇信佛法,创制文字,建筑寺院,翻译佛经,依佛典订定十善法及十六要律,并以此教化民众.雪域西藏,由此步入文明强盛之途.

  • 标签: 版甘珠尔 丹珠尔纳塘 纳塘古
  • 简介:尊敬的王德林书记:山西人民感谢您!您调任山西一年来,带领新的省委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反腐倡廉、从严治党,提出“六权治本”,推进“六大发展”,弘扬“三个文化”,使得山西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 标签: 省委书记 人大常委会主任 省委副书记 山西 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