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主要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903~1904)中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命题”,即新教伦理是如何促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具体的思路是:

  • 标签: 马克斯·韦伯 宗教社会学 加尔文主义 宗教伦理 中国文化
  • 简介:赵建敏先生的论文集《二思集——基督信仰与中国现代文化的相遇》出版了。作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先睹为快,受益匪浅。特别是该书中的自序,作者不仅介绍了该书的基本内容,而且用“善真美”三个字来抒发其信仰的真谛,读起来更让人心旷神怡。现摘录如下。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化 基督信仰 责任编辑 论文集 出版 自序
  • 简介: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社区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村落到城市并日趋多元化的研究过程,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现在的社区研究有对经典田野点的再研究,也有对新形势下相关问题的多元化研究。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典民族志中的村落之一——山东青岛台头村一直是社区研究的实例和典范。台头村是传统的中国北方村落,是社区形式的一种。这个位于胶东半岛的海边村落从第一次为人所知到现在的几十年间经历了许多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和发展,同时它也目睹了社区研究方法在中国的产生和本土化过程以及多元化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社区研究 再研究 多元化发展 台头村
  • 简介:冰心(1900.10.5-1999.2.28),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冰心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风熏陶和西方教育,其父谢宝璋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地影响着冰心幼小的心灵。冰心自幼身处中国儒家、佛教、道教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多重熏陶之中:她接受过正规的私塾教育,同时也接受了开放的、

  • 标签: 冰心 宗教文化 意识 传统 西方教育 基督教文化
  • 简介:近代自启蒙运动始,按默茨(J.B.Metz)本人的看法,基督教遭遇了两种大变局:“其一,以前一直没有大问题的基督信仰与宗教意识之间的统一崩溃了,基督信仰发现与自己对立的是二个普遍的、批判的宗教观念……。其二,在此之前一其实在法国启蒙运动旱期已露端倪一一直理所当然的宗教与社会的统一、宗教生存与社会生存的统一瓦解了。”

  • 标签: 基督教 宗教信仰 现代社会 政治神学 宗教意识 启蒙运动
  • 简介:大约100年前,中国的佛教改革家太虚和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相继注意到了佛教和基督教两者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亲疏关系,并对此予以了研究,但由于条件所限,研究工作均未能深入。之后近百年,东西方许多有识之士对造成佛教、佛教徒和佛教国家在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方面长期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在现代社会尤其受人关注。本文通过对佛教和基督教信仰模式的对比,对形成二教经济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尝试的研究分析。

  • 标签: 佛教伦理 新教伦理 佛教经济 基督教
  • 简介:应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邀请,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代表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于2005年2月1日至3日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和平与和谐多元宗教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印度尼西亚国立伊斯兰大学校长亚齐马耳蒂·齐拉教授主持,政府宗教部官员致开幕词,前总统瓦西德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

  • 标签: 学诚法师 印度尼西亚 国际和平与和谐多元宗教 宗教事业 宗教工作
  • 简介:明代被称为“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有一嗜好,以观察美女为快事。但他却是个高度近视,看什么都是迷蒙一片,如同雾中观花。那时没有现代人用的近视眼镜,而用一个圆形的玻璃砖替之,亦叫“单照,”挂在身边。祝枝山一听说美女来了就赶紧过去,拿起“单照”放在眼前,对着美女细细欣赏一番。看到入神得意时,往往当场题诗助兴,后人戏称此乃文人之“雅事”。祝枝山的夫人也是当时出名的美女,有一次,夫人有事来到诗社找祝枝山,诗友们为调侃祝枝山有意开他的玩笑,一边将他的“单照”偷偷地换了一块可以放大几十倍的玻璃砖,一边告诉祝枝山,说有一个美女来找

  • 标签: 祝枝山 高度近视 观花 上了当 生缘 假有
  • 简介:行气又称炼气、食气、服气、吐纳,是古已有之的养生术。道门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五倨!理》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道教行气术作为治病、养生,最终实现成仙理想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修炼,并被后世广为流传。

  • 标签: 行气 现代价值 道教 综论 养生术 抱朴子
  • 简介:现今,人们在经历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普遍影响之后,已不再将传统与现代作为截然对立的范畴,而是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具有现代意义的命题。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因其玄虚旷达、自然无为、宁静致远的睿智,在当今社会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对现代生活仍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就“无为而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这一问题谈谈己见。

  • 标签: “无为而治” 传统文化 现代生活 道家 政治层面 管理模式
  • 简介:张宇初(1359-1410),字子璿,号无为子,江西贵溪龙虎山人.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著名学者宋濂曾称其为"颖悟有文学,人称为列仙之儒"①.明洪武十三年,嗣为第四十三代天师,多次受到明太祖和明成祖永乐皇帝的接见,并为朝廷举行祷雨和玉箓大醮等斋醮活动,一直受到明朝朝廷的重视和支持.张宇初继承天师之位后,研究道教教义思想,掌管天下道教事务,对于明代道教的发展做了许多贡献.

  • 标签: 张宇初 《道门十规》 教义思想 《道德经》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中,有一部分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他们多少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基督教音乐与基督教思想影响,有的甚至从事基督教音乐创作、编辑、推广、介绍等方面的辛勤劳动。这些音乐家不仅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及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介绍马革顺、许勇三、张肖虎三位代表人物。

  • 标签: 音乐家 中国 赞美诗 基督教思想 音乐教育家 音乐理论家
  • 简介:民国时期,佛教界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有强烈的入世倾向。厦门南普陀寺创办的《现代僧伽》杂志是当时众多宣扬佛教改革刊物中的杰出者,产生了较大影响。《现代僧伽》的发起人、编辑者皆是改革派人物,其创刊目的也是为了推动佛教改革。从刊发的文章来看,佛教改革的急迫形势、佛理的革新与僧才的培育等都是《现代僧伽》极力传播的内容。

  • 标签: 民国 佛教改革 现代僧伽
  • 简介:《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里的玄同指与大道混同其一的状态与境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和光同尘。这是太上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财富。这里的光也可以认为是时间、时代,而这里的尘也可以解释为空间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和光同尘可以理解为与所处的时空相协调,相适应。

  • 标签: 道教 教义思想 时代精神 民族文化
  • 简介:价值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理念之一。事物的价值究竟取决于什么?笔者认为:它既取决于事物的性质和内涵,又取决于社会的认同与尊重。有了这个基础,探讨洞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事情就好办多了。本文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洞经音乐文化 中国 道教 民族文化 宗教价值 交流价值
  • 简介:尊敬的韩国佛教天台宗总务院长朱正山长老: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学者、各位护法居士:今天,在韩国釜山举办中韩第三届学术论坛,我感到十分高兴,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此次学术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向莅临法会的高僧大德和居士表示亲切的问候和祝福!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现代社会 意义 管理 学术论坛 天台宗
  • 简介:现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呈现出全球范围的不稳定状态.我们在这样的外部影响下,内部的稳定每天都在受到威胁.科学技术和医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便利、繁荣和长寿,这是我们之前未曾经历的.但另一方面,意料之外的核电站事故、环境污染带来的自然破坏、武装冲突中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使用,已经开始给我们带来了生命的危机和恐惧.此外,像经济衰退、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这样,让我们的心陷于不安的因素不胜枚举.这就是现代社会.

  • 标签: 临济义 义玄 作主临济
  • 简介:以《现代佛学》命名的系列文章[载于《广东佛教》1998(2)-2000(6)]的真实旨意,是妄想以《现代佛学》取代佛陀创立的传统佛法,进而毁我佛教。文章中歪理邪见层出不穷,谤佛谤法触目惊心。《现代佛学》假冒佛法,毒汁四溅,是佛教界绝无仅有的歪理邪说。《现代佛学》的作者周泉缨(署名凡樱、常樱)狂心不歇,在其文章于佛学刊物上发表期间,又上网扩散到全世界,贻识众生,流毒甚广。

  • 标签: 佛学 现代 菩提 歪理邪说 佛教 文章
  • 简介:文化是否会像经济一样,形成全球文化,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文化是可分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族较强的文化,一类是世界较强的文化。民族较强的文化具有保守、排他、渐变性和相对等特点;世界较强的文化具有流动、全球和速变性等特点。复兴中华文化,应正确处理保守与创新、引进与输出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仅要保守而且要创新民族较强的文化,以维护作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维护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仅要大量引进世界较强的国外先进文化,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输出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促使东西文化取长补短,构建一种综合东西文化的长处、既不同于西方也有别于东方的一种新型的全球价值观、普遍伦理和行为规范,作为世界各国新的共识和准则。

  • 标签: 文化 民族性 世界性 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