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两湖地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区早期传播的一个"传播标本",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专文或专著从整体上进行相关探讨,这与两湖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历史作用、地位和影响是极其不相称的。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北京、广州、四川等各省市地区传播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早期传播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省市地区传播的独特之处。正是上述这些特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两湖地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使湖北和湖南两省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历史进程中两大"革命策源地"。

  • 标签: 两湖地区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特点
  • 简介: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非意识形态化'成为意识形态领域影响最大的观点,新自由主义观点虽受挫折但依然有一定市场,宪政观借'中国梦'的提出'老调重弹',历史虚无主义观点透过历史事件评价广泛渗透,普世价值观虽然在理论上不能自恰但还是具有潜在的杀伤力,后现代主义在青年中成为一种思潮和时尚,民族主义观点伴随着中国大国崛起而日益增长,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伴随着中国文化热而走红,'新左派'的观点在一批中老年群体中依然顽固,民粹主义观点打着民意的旗号得以滋生。这些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意识形态领域的观点表达越来越表面化、公开化,各种意识形态背后的利益诉求日益明显,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点诸源汇流,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观点通过整体设计、碎片植入的方式影响大众,意识形态通过学术观点和政策建议方案方式设置议题影响社会舆论,意识形态与网络等新型媒体相互促进。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意识形态舆情的研判,提升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意识形态 新变化 新特点 应对策略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阐释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但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伟大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运用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的内在关联,才能体会到它的当代意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 标签: 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 简介: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社会形态的对立性、社会发展因素的互补性、全球利益的价值认同性、主导地位的替代性。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全球化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我国当前社会矛盾主要是在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内容和核心具有利益性;我国特殊的国情不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一些社会矛盾表现得特别复杂和严峻。而且还具有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的特点;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社会矛盾互动方式趋于激化。正确解决和处理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各种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

  • 标签: 社会矛盾 特点 和谐
  • 简介:邓小平在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过程中,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不动摇,坚信中国必须走社会主道路最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这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目的和任务是一致的;二是坚持创新不停步,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始终,并以此作为历史和逻辑起点,创造了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新境界
  • 简介:自从1998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改新方案出台以来,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三进”(即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步伐。为适应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各省(区)教育厅(委)纷纷组织编写“两课”统编教材,在众多版本的同类教材中,陕西省教委组织13所高校编写的由陕西师范大学郭欣根教授任主编,由卢烈英、宋忠泰教授审定的《邓小平理论概论》,以表述准确、体系严密、敢于创新等特点使其成为同类教材中较好的一种。

  • 标签: 精心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共中央 毛泽东思想 创新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有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已为同行的学者、专家们所承认,并且通过论文、专著、教材等多种形式,对这一理论体系作了有益的探索。尽管见仁见智,各说不一,但都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见解和理论观点,对于推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大有裨益。这有力地说明了,科学理论需要在探索和争鸣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也需要在探索和争鸣中发展。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理论体系 学术见解 军事辩证法 军事著作 十大关系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1939-1940年前后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于三民主义论战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两党论战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上消溶与反消溶的凸显性,三民主义理论上论争的空前性,三民主义继承方式上的异质性。

  • 标签: 国民党 共产党 三民主义 继承方式
  •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发展与深化,经历了初步探索、调整发展、稳步推进和全面深化四个阶段,这一领域的改革方向集中反映于历次党代会的报告之中,充分体现了党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关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呈现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作用的理论逻辑、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现实逻辑、问题解决与目标实现相统一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的改革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坚持一元多向、多点突破的改革路径,坚持以民主理想、利益预期和危机意识为主导的合力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 标签: 改革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新时代 逻辑进路 经验
  • 简介:近五年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新判断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这些经济思想有着特殊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其主要特点是,秉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既着力当下,又着眼长远;遵循经济规律;紧密结合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实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其方法论是,顺应时代要求,破解时代难题,坚持根本和发展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以变制变、以新促新,实现“时代-实践-理论”良性互动。现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乃“上篇”,未来必将不断谱写新篇章,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续篇。

  • 标签: 习近平经济思想 框架结构 主要特点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