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拓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将更深化、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三大规律 探索和创新
  • 简介: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大工业资本时代在场方式的某种超越,但是背后仍然可能隐藏着资本创新逻辑的故事。在以大工业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旧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曾经是反生态的,资本疯狂逐利曾经是造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以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全球化时代,资本创新以各种节约型、高科技、生态化产业为主导,表现为一种生态资本主义。生态领域绝不是阻挡资本逻辑深度进入的天然屏障。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必将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强大历史动力;生态产业成为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产物。绿色资本主义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全球现实。深绿思潮是生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社会主义预言“生态是资本主义天然屏障”的判定是对资本创新逻辑的严重误读。但是,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与资本的生态逻辑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全面历史地重新反思生态文明与资本创新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生态的资本逻辑 资本的生态逻辑 批判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贡献和亮点。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在新时代的必然产物,“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分别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使命、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应对措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 简介:作为成功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家,李达和冯契的共同之点在于,他们坚持自觉的民族意识与中国问题意识的统一,坚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究与兼收并蓄的统一,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保持独立人格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 标签: 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方法 李达 冯契
  • 简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哲学研究所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编辑部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讨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9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知名教授和上海市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创新 研讨会 会议综述 2005年
  • 简介: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在执掌政权、掌理国家政事的过程中所依据的价值观念和原则,是执政党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以政治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为本”的三个发展阶段。“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确立,回答了执政和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和“惠及谁”的问题,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创新

  • 标签: “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 创新 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
  • 简介: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之际,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提升对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的认识,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高层论坛于8月25—27日在素有'天下英雄城'美誉的江西南昌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国

  • 标签: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发展 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
  • 简介: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长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实现自我创造开辟新的境界的历史。不仅改革开放,而且全部近代以来中国历史,都不符合任何一种既定的理论,原因正是在于其独特的起始条件和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人民的发奋图强和自我创造。

  • 标签: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世界历史进程 民族创新
  • 简介:自从1998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改新方案出台以来,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三进”(即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步伐。为适应高等院校教学的需要,各省(区)教育厅(委)纷纷组织编写“两课”统编教材,在众多版本的同类教材中,陕西省教委组织13所高校编写的由陕西师范大学郭欣根教授任主编,由卢烈英、宋忠泰教授审定的《邓小平理论概论》,以表述准确、体系严密、敢于创新等特点使其成为同类教材中较好的一种。

  • 标签: 精心 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中共中央 毛泽东思想 创新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以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阐述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研判经济发展现实、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5I领经济造福人民、以历史性成就和深层次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制定和部署经济发展战略、以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进中国深度融入世界。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经济发展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梳理和研究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战略的重大意义;二要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自信,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三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握时代脉搏,集聚创新人才,全面实现创新驱动战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突出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高度的创新自信,这一深入完整的科技创新思想为走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习近平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第一动力源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一致的三重逻辑:新时代与新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实践逻辑。把握以上三重逻辑,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发展的根据,也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地位的基础。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
  • 简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战略思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三个面向'作为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根本思想和方法论,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的目的性、全面的开放性、敏锐的前瞻性和深刻的系统性,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的现代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明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人本性双重目的,确立施教者与受教者双向主体,把握灌输式与体验式双重范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需要实现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再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需要施教者善于老方法新用,敏于新方法熟用,巧于诸方法混用。

  • 标签: 三个面向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性转型
  • 简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 标签: 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 服务型政府建设 社会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体制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蕴。伟大的思想地位源自伟大的理论创新。在生存发展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思想传承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新篇;在道路价值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境界;在国际影响维度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新方案。

  • 标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 简介:毛泽东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他的一些典籍批语、读书笔记和讲话中,都体现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毛泽东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批语和讲话,反映了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早期思想发展的影响。毛泽东对“德治”思想的发展,对“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的提升,把“实事求是”由学习方法的命题改造为党的思想认识路线,对传统的“大同”理想社会进行的探索,都是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具体体现。

  • 标签: 毛泽东 批语 谈话 传统文化
  • 简介: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着眼于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江泽民同志 发扬 新观点 当代中国 继承
  • 简介: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对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可以给更好地研究和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提供有益的启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破与立巧妙结合、理论的原始创新与实践的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有机统一、个人创造与全党集体智慧完美融合、政治家和学者良性互动等基本特点。它启示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重点应是蕴涵在其中的战略思想,避免把注意力放在搞数字游戏式的碎片化观点罗列或搞空泛的体系建构上;要充分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与实践的互动关系,避免把兴奋点放在既违背历史又不符逻辑的文字游戏式的时髦话语堆砌上。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形成特点 研究和阐释 创新理论 启示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方法论上一直存在是否遵循唯物史观方法论原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及取得的多方面的重要成就,正是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结果;而目前存在的一些淡化和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属性和功能的现象,也是偏离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野导致的。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无疑需要继续创新,这种创新应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结构展开。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 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