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某肉鸡养殖场肉仔鸡发生了一起以心包积液、肝炎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对病死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PCR检测、鸡胚接种试验等确诊为该鸡场发生了禽腺病毒的感染,通过采取系列治疗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

  • 标签: 肉鸡 禽腺病毒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腺病毒包装质粒pBHGE3与携带LASP-1 siRNA的穿梭质粒pZD55-LASP-1、pCA13-LASP-1在HEK293细胞内,包装成病毒ZD55-LASP-1和Ad-LASP-1。方法利用Effectene DNA转染试剂将质粒pBHGE3与质粒pZD55-LASP-1、pCA13-LASP-1分别感染HEK293细胞,纯化并扩增病毒。通过PCR鉴定Ad-LASP-1、ZD55-LASP-1是否包含目的基因,E1区是否缺失及有无野生腺病毒污染。鉴定正确的病毒进行扩增,CsCl梯度离心纯化,TCID50法测病毒滴度。结果PCR鉴定证明ZD55-LASP-1未混杂野生腺病毒,且包含目的序列LASP-1 siRNA;Ad-LASP-1 E1区缺失,且包含目的序列LASP-1 siRNA。ZD55-LASP-1滴度为4×1010 PFU/ml,Ad-LASP-1滴度为2×1010PFU/ml。Western-blot证实ZD55-LASP-1在肿瘤细胞中表达E1A,Ad-LASP-1不表达E1A。结论靶向表达LASP-1 siRNA序列的病毒ZD55-LASP-1重组成功,为肾癌的下一步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 标签: LASP-1 肾细胞癌 条件增殖型腺病毒
  • 简介:目的构建含有人E2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pEGFP)的腺病毒载体,为聋病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已知的E2F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相应的双链DNA,将其与酶切线性化的pDC315-EGFP载体片段连接,构建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并将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对重组腺病毒进行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方法验证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穿梭质粒的构建;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蛋白质印迹)方法,分别检测质粒pDC315-GFP-E2F2和重组腺病毒表达E2F2蛋白情况。结果经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与设计一致;经荧光显微镜检测,分别由穿梭质粒pDC315-GFP-E2F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HEK293细胞均可观察到GFP表达;经WesternBlot检测出在72kDa~95kDa处有条特征带,其大小和E2F2-GFP融合蛋白(~76kDa)相吻合;滴度测定为1×1011PFU/ml(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结论成功构建了人E2F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能在HEK293细胞中表达。

  • 标签: E2F2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戊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胆汁淤积性戊病毒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汁淤积性戊肝炎占同期收治戊病毒性肝炎的15.4%(35/228).男22例,女13例,年龄55.1±13.8岁,其中≥60岁者为42.9%(15/35);乙、戊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为25.7%(9/35).黄疸消退时间为71.6.±21.82(41~126)天.血清总胆红素为255.55±118.4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957.8±582.3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612.4±460.9u/L,碱性磷酸酶(AKP)为316.86±237.62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257.74±199.66u/L,痊愈22例,好转13例.结论由戊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符合淤胆肝炎的一般临床特点,但肝脏损害较重,黄疸程度高,持续时间长;老年戊肝炎患者更易发生胆汁淤积.

  • 标签: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析 治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腺病毒7(human adenovirus type 7,HAdV-7)感染对于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检测HAdV-7对于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的感染;应用ELISA方法检测HAdV-7感染对于IL-1β的激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感染对于NLRP3、pro-IL-1β、caspase-1等mRNA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病毒感染后细胞内NLRP3、pro-IL-1β的表达及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检测显示HAdV-7可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WB显示HAdV-7感染诱导细胞内pro-IL-1β蛋白表达上调,ELISA检测表明HAdV-7感染可诱导IL-1β的分泌表达(MOI=0.5,P=0.0008)。使用Ac-YVDK-cmk抑制caspase-1表达后,HAdV-7感染上清中IL-1β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025);HAdV-7感染caspase-1缺陷的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同样被显著抑制(P=0.0191)。荧光定量PCR检测HAdV-7感染可以诱导细胞内pro-IL-1β和NLRP3 mRNA表达上调(NLRP3:P=0.0004;pro-IL-1β:P=0.0007),同时WB显示HAdV-7可以诱导细胞内pro-IL-1β和NLRP3蛋白表达上调;使用NLRP3特异性抑制剂MCC950处理细胞,可抑制HAdV-7感染的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P=0.0027); HAdV-7感染NLRP3缺陷的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89)。分别使用TLR2、TLR4、TLR7/9信号传导抑制剂,抑制HAdV-7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结果显示抑制TLR4信号传导,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调(P=0.0122);使用ROS抑制剂、组织蛋白酶B抑制剂,或抑制K+外流,分别处理HAdV-7感染THP-1分化的巨噬细胞,结果显示抑制组织蛋白酶B(P=0.0292),或抑制K+外流时(KCl, P=0.0022;Glibenclamide, P=0.0275),细胞上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调。结论HAdV-7感染THP-1细胞激活NLRP3炎症小体,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第一信号通过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传导,第二信号主要通过半通道模型介导K+外流的和溶酶体破坏模型释放组织蛋白酶B的激活NLRP3炎症小体。

  • 标签: 人腺病毒7型 NLRP3炎症小体 IL-1β TLR4 组织蛋白酶B
  • 简介:目的构建携带融合基因SLC-Her-2/neu-P53-Fc(SLC-HP-Fc)的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表达载体。方法提取SLC-HP基因及含Fc段基因的质粒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SLC-HP-Fc,经酶切线性化后转入含有pAdEasy-1质粒的E.coli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真核表达载体AdEasy^TM-SLC-HP-Fc。线性化后的病毒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细胞,通过包装扩增并经PCR鉴定后得到大量复制病毒并纯化保存。结果得到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成功转染293细胞出现细胞病变反应,经酶切及PCR法确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SLC-Her-2/neu-P53-Fc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重组腺病毒AdEasy^TM-SLC-HP-Fc种子病毒库和工作病毒库,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基因与肿瘤相关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C-ERBB-2 P53 趋化因子SLC 重组腺病毒 表达载体
  • 简介:摘要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也是目前造成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降低儿童腺病毒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此文就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叙述。

  • 标签: 腺病毒科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的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探究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给予患儿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儿护理前护理后的家长情绪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后患儿家属焦虑评分(43.21±2.63)分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儿家属抑郁评分(41.25±2.32)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针对儿童腺病毒肺炎患儿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可以改善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同时促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采用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腺病毒肺炎 临床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腺病毒感染是我国儿童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肺炎发病率最高。并且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严重的肺炎之一,病死率高,存活者有14%~60%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肺后遗症。而重症肺炎患儿常并发多种细菌感染和存在肺外表现。护理上应积极预防可导致的并发症,同时应注意呼吸、神经、循环、消化系统的观察,尤其要做好呼吸道的管理,如胸肺物理疗法。加强持续高热的护理,并且应尽量隔离,以预防交叉感染。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通过呼吸道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人类腺病毒7阳性,且血清腺病毒IgA抗体阳性,同时应用咽拭子PCR法检测甲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7合并甲H1N1病毒)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敲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和对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的调节机制。方法构建稳定敲低TNF-α的病毒载体(AAV9-shRNA-TNF-α)后,40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大鼠左后肢胫骨骨腔中植入煮沸的Walker 256细胞构建假手术组;肿瘤细胞植入组(TCI组):将Walker 256细胞植入大鼠左后肢胫骨骨腔中诱导骨癌痛模型;TCI+AAV9-shRNA-TNF-α组:TCI大鼠鞘内注射AAV9-shRNA-TNF-α;TCI+AAV9-shRNA-NC组:TCI大鼠鞘内注射AAV9-shRNA-TNF-α的阴性对照(NC)。各组大鼠造模前1 d及造模后1、3、7、14、21 d分别使用von Frey纤维测痛仪以及热板痛觉测试仪检测大鼠左后足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觉缩足潜伏期;于造模后21 d处死各组大鼠取L4~L5节段脊髓和DRG。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和脊髓中TNF-α和TRPV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脊髓TNF-α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CI组机械痛阈值在3 d(8.174±0.181)g、7 d(7.089±0.582)g、14 d(6.344±0.222)g、21 d(7.603±0.122)g降低(P值依次为0.006、0.021、0.016、0.022),热痛觉缩足潜伏期在3 d(6.41±1.05)s、7 d(6.21±0.15)s、14 d(6.58±0.12)s、21 d(6.42±0.47)s也降低(P值依次为0.003、0.018、0.012、0.032);与假手术组比较,TCI组21 d时的DRG中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3与0.008),脊髓中TNF-α蛋白表达升高(P=0.017),DRG中TRPV1的mRNA升高(P=0.006),脊髓中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分别为0.016,0.009)。与TCI+AAV9-shRNA-NC组比较,TCI+AAV9-shRNA-TNF-α组机械痛阈值在3 d(12.224±0.802)g、7 d(15.331±1.917)g、14 d(18.903±5.882)g、21 d(21.321±4.695)g升高(P值依次为0.011、0.023、0.018、0.006),热痛觉缩足潜伏期在3 d(10.18±0.23)s、7 d(11.91±0.53)s、14 d(11.76±0.17)s、21 d(12.15±0.26)s也升高(P值依次为0.015、0.032、0.009、0.017);与TCI+AAV9-shRNA-NC组比较,TCI+AAV9-shRNA-TNF-α组21 d的DRG中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29与0.017),脊髓中TNF-α蛋白表达降低(P=0.031),DRG中TRPV1的mRNA降低(P=0.036),脊髓中TRPV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6,0.009)。结论沉默TNF-α可缓解骨癌痛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并抑制大鼠脊髓和DRG中TRPV1 mRNA水平及脊髓的TRPV1蛋白水平。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癌痛 骨肿瘤 腺病毒干扰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
  • 简介:摘要已知人腺病毒有多种血清,不同血清腺病毒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感染,包括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腺病毒肺炎。仅靠临床表现很难区分腺病毒与其他病原体感染。快速、准确地识别腺病毒感染并对其进行有效分,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院感防控及流行病学监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人腺毒的分子特征、流行病学和分检测及研究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决策。

  • 标签: 人腺病毒 社区获得性肺炎 血清分型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乐山地区腺病毒在儿童流行情况,为预防儿童腺病毒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4095例腺病毒病原菌检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腺病毒在乐山地区儿童中的发病率及好发季节。结果:腺病毒感染总体发病率为 12.58%,主要集中在6个月-7岁的儿童中,占总发病率的93%,腺病毒四季散发,但秋冬季是腺病毒的高发季节,占总发病率的58.06%。结论:腺病毒传染性强,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和特异性治疗,应提高对腺病毒的认识,及早切断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合理对症治疗。

  • 标签: 腺病毒 儿童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腺病毒(HAdVs)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41例HAdVs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HAdVs肺炎有逐年增高趋势,541例HAdVs肺炎患儿中男327例,女214例,年龄中位数为2岁7个月,6岁以下占89.3%(483/541例)。98.3%(532/541例)的患儿有咳嗽,其次是发热(93.7%,507/541例)、气促(36.6%,198/541例)和喘息(32.5%,176/541例)。13.3%(72/541例)患儿有基础疾病,重症HAdVs肺炎占33.8%(183/541例),最常见的肺内并发症为胸腔积液(18.6%,101/541例)和呼吸衰竭(7.0%,38/541例)。在混合感染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46.9%,254/541例)和细菌(21.6%,117/541例)。98.5%(533/541例)的患儿好转出院,1.5%(8/541例)的患儿死亡或自动出院。惊厥[P=0.026,OR=7.312(95%CI:1.267~42.191)]及细菌混合感染[P=0.030,OR=2.724(95%CI:1.101~6.741)]与重症HAdVs肺炎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HAdVs肺炎在学龄前期儿童多见,主要以高热及咳嗽为首发症状就诊,气促及喘息在病程中较常见,约1/3的患儿会发展成重症肺炎,惊厥及细菌混合感染与重症肺炎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腺病毒 肺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人腺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易引起重症腺病毒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也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仍是当今临床儿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人腺病毒致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腺病毒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是免疫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本文就人腺病毒腺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腺病毒 重症肺炎 发病机制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