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锯齿状腺瘤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可以独立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重要通路,但目前对于锯齿状腺瘤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析锯齿状腺瘤在结直肠中的分布特点及潜在恶变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病理类型病变的患者。总结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在28 730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311例(1.08%)锯齿状腺瘤患者,共发现锯齿状腺瘤372枚。按WHO分类,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22枚(5.9%),传统锯齿状腺瘤84枚(22.6%),未分类锯齿状腺瘤266枚(71.5%)。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型增生病变106枚(28.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228枚(6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38枚(10.2%)。病变长径<10 mm有204枚(54.8%),≥10 mm有168枚(45.2%);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238枚(64.0%),右半结肠134枚(36.0%)。内镜下大体分型:扁平型16枚(4.3%),无蒂型174枚(46.8%),亚蒂型117枚(31.5%),带蒂型59枚(15.9%)。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Ⅰ型85枚(22.8%),Ⅱ型280枚(75.3%),Ⅲ型4枚(1.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及不同WHO分类与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有关(均P<0.05);不同NICE分型的锯齿状腺瘤,其恶变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10 mm(OR=6.699,95% CI:2.843~15.786)以及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OR=2.657, 95% CI:1.042~6.775)是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锯齿状腺瘤主要位于左半结直肠,当病变长径≥10 mm或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时,易发生恶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锯齿状腺瘤 临床和病理特征 恶变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环保要求日渐提高,对电除尘的投运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电除尘器运行期间电场阴极锯齿线断裂时非常容易搭接在阳极板上导致电场短路停运;利用外部电源,采用大电流熔断法,确保在不停炉情况下处理电除尘器阴极锯齿线断线造成的电场短路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方法。

  • 标签: 除尘器 锯齿线 电场短路 大电流熔断
  • 简介: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文对其恶变机制及内镜下诊治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锯齿状病变 癌变机制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针对国际市场高压电缆外护套的差异化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和描述高落差用高压电缆锯齿型外护套设计与生产的相关原理和注意事项,解决了该类产品设计与生产中的难点问题。

  • 标签: 高落差用高压电缆  锯齿型外护套设计与生产 
  • 简介:摘要:针对国际市场高压电缆外护套的差异化需求,本文主要介绍和描述高落差用高压电缆锯齿型外护套设计与生产的相关原理和注意事项,解决了该类产品设计与生产中的难点问题。

  • 标签: 高落差用高压电缆  锯齿型外护套设计与生产 
  • 简介:摘要:采煤工作面回撤,安全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大;采煤工作面上网上绳、扩回撤通道在断层附近,工作面易片帮、冒顶,矸石滚落架间伤人风险;扩掘设备回撤通道期间,由于断面跨度较大,存在顶板冒顶伤人风险;设备回撤期间,巷道受采动影响,底鼓变形、顶板破碎,存在冒顶伤人风险;液压支架回撤运输环节复杂,占用人员多,存在零打碎敲、运输伤人等风险。文章主要对采煤工作面回撤安全技术进行研究应用。

  • 标签: 采煤工作面 收尾回采 安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P53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传统腺瘤、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希望能够间接证实传统型锯齿状通路的存在。方法复习大庆油田总医院2007~2009年的结直肠息肉标本,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选取增生性息肉60例、锯齿状腺瘤60例、传统腺瘤60例、腺癌60例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P53,统计分析各种病变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P53组阳性表达分别为增生性息肉13%(8/60),锯齿状腺瘤53%(32/60),传统腺瘤65%(39/60),腺癌95%(57/60)。组间方差分析比较锯齿状腺瘤P53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低于腺癌(p<0.05)。锯齿状腺瘤与普通性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53在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说明随着锯齿状病变中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凋亡作用也同步降低。使癌变的可能增加。从而间接证明了锯齿状成瘤通路可能存在。

  • 标签: 锯齿状病变 结直肠 免疫组化 P53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内径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检出的63例S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SSA/P患者多位于近端结肠,浅表型的占比较高,病灶直径多>5mm;63例SSA/P患者无异型增生32例(50.7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38.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1.11%),远端结肠、隆起型、病灶>5mm、JNET分型高的SSA/P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结论:SSA/P的患者结直肠癌恶变潜能高,根据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特征对病变诊断,需要根据便便典型特征分析,辅助病变的早期检出。

  • 标签: 结直肠 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 内镜 病理学特征 锯齿状病变
  • 简介:摘要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adenomaSA)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回顾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并经病理证实SA69例。男51例,女18例。腹痛38例(55.1%),腹泻29例(42.0),便血2例(3.8%)。病变位于直肠20例、乙状结肠21例、直乙交界处1例、横结肠13例、降结肠8例、回盲部5例、升结肠3例;多发2例。69例中广基锯齿状息肉42例(60.9%);非广基锯齿状腺瘤27例(39.1%);伴腺上皮异型增生1例;癌变2例。SA少见,多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对SA进行确切分类,利于对SA的研究。

  • 标签: SA 结肠镜 病理
  • 简介:摘要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被认为是除了传统成瘤途径的又一重要癌变通路,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可以检测到多种基因的改变,如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基因突变等,正确认识这些基因的改变可以指导医师发现早期癌前病变,以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的目的。

  • 标签: 锯齿状腺瘤,甲基化,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经内镜逆行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锯齿状腺瘤,结合文献探讨内镜下治疗阑尾锯齿状腺瘤的可行性及长期实用性。

  • 标签: 阑尾 锯齿状腺瘤 内镜下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锯齿状自动弹力线套扎加外痔切缝术(文中简称"锯齿状RPH-4")与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Ⅱ~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Ⅱ~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行锯齿状RPH-4自动弹力线套扎加外痔切缝术,几个套扎点位按顺序连线呈锯齿状,对照组行PPH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t=-9.351,P<0.05)、术中出血量(t=-18.571,P<0.05)、住院时间(t=-4.471,P<0.05)、术后并发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术后第1天:t=-15.879,P<0.05;术后第3天:t=-3.901,P<0.05),出血(术后第1天:t=-6.914,P<0.05;术后第3天:t=-2.335,P<0.05),水肿(术后第1天:t=-4.068,P<0.05;术后第3天:t=-4.424,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PPH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5)。结论锯齿状RPH-4加外痔切缝术在治疗Ⅱ~Ⅳ度混合痔上明显优于PPH术,能安全、快速、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门疾病 自动弹力线套扎 痔上黏膜环切术
  • 简介:介绍了大连极地海洋动物馆屋盖结构体系及结构选型依据。其屋盖结构根据建筑造型及功能要求选用了双层网架、单层筒壳、单层球面网壳及锯齿状锥面网壳等4种空间结构体系。重点介绍了锯齿状锥面网壳结构构成;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锯齿状锥面网壳部分进行了静力分析及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得到了此类结构的应力分布、位移分布等静力特性及稳定性能;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获得了其自振频率、振型等自振特性,为后续对结构进行动力分析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该结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稳定性良好,适于建筑造型呈锯齿状,屋面恒荷载较小的建筑物屋面。可为今后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标签: 结构选型 锯齿状锥面网壳 静力分析 非线性稳定分析 自振特性
  • 简介: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组异质性病变,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广基锯齿状病变、广基锯齿状病变伴异型增生、传统锯齿状腺瘤、锯齿状管状绒毛状腺瘤和无法分类型锯齿状腺瘤6大组织学类型。这些锯齿状病变近年有不同程度的研究新进展,作者通过对这类病变的典型形态学、不同组织学亚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总结和病例分析,强调这些病变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

  • 标签:
  • 简介:“中棉工业杯”2007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棉花检验员、锯齿轧花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决赛于2007年12月2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这次大赛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主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供销合作社协办。

  • 标签: 供销合作社 职业技能大赛 棉花加工 锯齿轧花 检验员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递进式锯齿状不规则指固有血管神经蒂"V-Y"皮瓣在指端软组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我们共收治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38指),切取同指指固有血管、神经束递进式锯齿状不规则"V-Y"皮瓣进行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面积为0.6 cm×1.1 cm~2.5 cm×2.2 cm。皮瓣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长度达中节基底至近节近端。结果术后34例患者患指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皮瓣色泽及质地同其他手指,患指指端饱满,无钩甲畸形及患指屈曲挛缩畸形。末次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患指指间关节功能:优32例,良2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4,两点分辨觉为4~8 mm,平均5.8 mm。所有患者均恢复原工作。结论同指递进式锯齿状不规则指固有血管神经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能有效延长修复距离,皮瓣安全可靠,感觉及外观恢复好,是修复指端缺损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指固有动脉穿支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