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试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2月到我院行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术并选择行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患者60例,分为三组,每组20例,均接受罗哌卡因行麻醉。Ⅰ组浓度为0.500%,Ⅱ组浓度为0.375%,Ⅲ组浓度为0.250%。比较神经阻滞以及麻醉情况。结果比较Ⅰ、Ⅱ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P>0.05);同Ⅲ组对比(P<0.05)。同Ⅱ、Ⅲ组比较,Ⅰ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镇痛情况较佳,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长(P<0.05)。结论临床中在行超声加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麻醉药物浓度能够增加麻醉效果。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锁骨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感觉神经及运动能力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及运动能力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颈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缩短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低浓度罗哌卡因 颈丛臂丛联合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在神经阻滞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行上肢骨科手术治疗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右旋美托咪定联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1)注药后30min,两组患者神经阻滞DBP和SpO2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BP水平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2)观察组患者术后6、12以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分数明显降低。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和右旋美托咪定用于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右旋美托咪定 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18例上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为常规组,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9例),高于常规组55.56%(6例),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1.3)min,麻醉操作时间为(4.1±1.2)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332.4±21.3)min,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上臂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推荐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臂骨折手术
  • 简介:摘要神经受损多因外伤所致,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神经系统解剖结构比较复杂,损伤类型多种多样。在神经损伤诊断过程中,肌电图(EMG)检测发挥着很重要作用,肌电图检测可以对损伤部位及受损程度进行定位,对临床医师选择合适治疗方法及患者病情预后有积极指导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肌电图检测方法与损伤判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肌电图在外伤性神经损伤诊断中应用。

  • 标签: 神经生理检查 肌电图 臂丛神经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术中应用肌间沟结合改良锁骨上两点阻滞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上肢手术患者150例纳为研究样本,随机均分为甲组、乙组与丙组,三组均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对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Ⅰ级与Ⅲ级阻滞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Ⅱ级阻滞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无临床可比性。结论将肌间沟与改良锁骨上两点阻滞相互联合应用在手部、前臂以及上臂手术患者中效果确切,优于单点阻滞,安全性高。

  • 标签: 臂丛 锁骨上阻滞 肌间沟阻滞
  • 简介: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行颈联合阻滞麻醉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肌间沟阻滞麻醉,观察组进行颈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监测水平。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疼痛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监测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疼痛程度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麻醉中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生命体征不同测量值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麻醉效果,降低麻醉实施前、麻醉实施2小时、麻醉实施12小时、麻醉实施24小时、麻醉实施48小时疼痛程度情况。

  • 标签: 锁骨骨折 颈臂丛 阻滞麻醉 可行性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性神经损伤应用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情况。方法分析本院于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分娩性神经损伤90例患儿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一般康复治疗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1.11%和上肢功能优良率84.44%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娩性神经损伤应用神经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穴位注射 神经丛封闭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神经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小儿神经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肌力以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明显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通过对2组患者有效率进行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神经损伤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电针 康复训练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中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所收治74例高血压麻醉阻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分别给予其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啶应用,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对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并且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OAA/S评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中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临床表现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时,只要准确进针,无误穿刺,多数患者均可麻醉成功且无并发症出现。

  • 标签: 颈神经丛阻滞 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肌间沟神经麻醉应用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90例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90例手术患者均选择肌间沟神经麻醉,分析90例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医师职称和经验,可以分成经验主治医师、一般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3个组,评价3组麻醉优良效果。结果90例手术患者中有3例麻醉效果较差,改为其他麻醉方法,麻醉总有效率96.7%;90例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穿刺部位较大血肿,并发症发生率1.1%;经验主治医师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等情况对比,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神经阻滞时间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经验主治医师麻醉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住院医师与一般主治医生。结论肌间沟神经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 麻醉效果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收集60例,按照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观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术后对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 感觉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治疗小儿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进行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月。治疗前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测受损神经传导速度,并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分别评定患儿上肢肌肉肌力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快(P<0.05),且治疗组增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恩经复,同时结合运动疗法、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小儿神经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小儿 电针 穴位注射 恩经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下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高血压阻滞麻醉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0.5ug/h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毕镇痛及镇静效果,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SVA及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观察组SVA及OA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对照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采用右美托咪啶,镇痛及镇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下镇痛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治我院接受阻滞麻醉8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行麻醉阻滞麻醉之后,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较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具有一致性,研究组患者镇静清醒程度比对照组患者清醒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阻滞麻醉下镇痛临床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