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析皮穿刺与开引流术治疗策略,帮助患者达成理想的治疗结局。方法:针对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0年1月,截止为2021年1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开引流术,观察组为皮穿刺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患者以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皮穿刺治疗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有益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减少疾病造成的损伤,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 开腹引流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给予的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情况,治疗组的满意几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2.8%和71.4%。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70.36±0.14、80.36±0.25、24.23±0.25、5.23±0.11,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总有效率,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几率是7.1%,对照组复发几率是17.8%,数据分析可知,治疗组优势显著,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经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势更为明显,该方式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前置胎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与会阴超声进行联合诊断对于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一将腹部超声检查,实验组采取经腹部与阴道联合的检查送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联合诊断的诊断效果更佳,相比对照组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诊断准确率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前置胎盘诊断中采用超声联合会阴超声检查,不论是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还是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度较高,但是联合诊断依然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在实际临床确诊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前置胎盘 经腹部超声检查 经会阴超声检查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并发症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核除术 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拔管、白细胞数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8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手术临床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拔管、白细胞数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的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1 097例,术后发生早期(术后14 d内)吻合口漏46例(4.2%),采用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为:骶前双套管持续冲洗低负压吸引;用32~34号硅胶管与内套管8号硅胶管制作成双套管,肛灌洗负压引流:肛双套管负压(-50 mmHg)应超过骶前双套管的负压(-25 mmHg),每1 h间断全速冲洗同时脉冲式挤压防止粪便堵塞,保持引流通畅。总结分析其疗效。结果46例患者采用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治疗后,中位随访169 d,保守治愈39例(84.7%);再手术7例(15.2%),其中1例因黏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治愈),1例因出现直肠阴道瘘行回肠袢式造口和择期修补手术(治愈,造口已关闭),1例行回肠袢式造口(因肝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2例因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灌洗引流(1例治愈,1例因肺转移先行治疗,漏未愈合),1例复诊时择期行漏口修补(治愈),1例因造口闭合后再发骶前脓肿而行清创手术及再次转流性肠造口(未愈合)。结论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手术早期吻合口漏者,肛双向灌洗负压引流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接近85%。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化疗 直肠癌手术 吻合口漏 负压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统疝气修补术联合腹腔镜治疗造瘘口疝临床疗效。方法:以50例造口旁疝患者为对象,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联合开修补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联合开腹修补手术 腹腔镜修补手术 造口旁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在子宫肌瘤皮微波消融(PMWA)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后PMWA的24例子宫肌瘤患者。记录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救援镇痛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30 min、1 h、2 h、4 h、6 h、12 h、24 h的疼痛程度并行量化评估,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实施成功率100%,且术中、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术中5例(20.83%)患者出现轻度疼痛,无需干预;4例(16.67%)患者出现中度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分、4分、5分、6分,予以救援镇痛后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完成一次消融,无消融失败及二次消融者。术后部分患者有轻度疼痛,无需干预,且均于6 h内自然缓解。所有患者消融当天返回家中且对TAP联合宫颈旁阻滞镇痛效果满意度100%。结论超声引导下TAP联合宫颈旁阻滞应用于子宫肌瘤PMWA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 宫颈旁阻滞 子宫肌瘤 经皮微波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两种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86例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别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子宫肌瘤剔除术(参考组)。参考组、研究组患者例数1比1,均为43例。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例数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结果 对比2组临床指标,结果可见研究组相较于参考组各项时间指标均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推荐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相较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恢复更快,有利于保障术后安全。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肾脏肿瘤时采取开放性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选择我院69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参照组(34例);治疗组采取经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参照组采取开放性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比较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腹腔镜 肾肿瘤部分切除术 肾脏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同一手术团队实施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的5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预后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慢性疼痛组(n=54)和非慢性疼痛组(n=5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腹部手术史、腹股沟疝病史、疝类型、疝囊大小、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视觉模拟评分(VAS)、补片固定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 3.6.1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45岁(OR=2.202,95%CI:1.080~4.491),体重指数≥24 kg/m2(OR=2.231,95%CI:1.204~4.134),疝囊直径≤5 cm(OR=2.623,95%CI:1.309~5.257),复发疝(OR=2.769,95%CI:1.118~6.860),术前疼痛(OR=4.121,95%CI:2.004~8.476),缝合固定(OR=2.204,95%CI:1.151~4.219),术后急性疼痛VAS>3分(OR=5.814,95%CI:2.532~13.350)为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7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9(95%CI:0.718~0.840,P<0.01)。结论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 kg/m2、疝囊直径≤5 cm、复发疝、术前疼痛、缝合固定、术后急性疼痛VAS>3分是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地预测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疝,腹股沟 疼痛,手术后 危险因素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U),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因下腔静脉发育异常而导致输尿管环绕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受压迫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其临床表现为无特异性,诊断较难,容易误诊,在临床常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该病治疗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肾积水程度和有无肾功能损害。肾盂积水较重的患者需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结合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中双J管的位置确诊为RU且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粘连较重的RU病例进行分析报道。

  • 标签: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取74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其等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p

  • 标签: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同全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比较。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84例患者,其中42例行经全子宫切除术称为对照组,其余患者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称为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用时高于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疗归元术遵循天地运行规律,以九宫八卦对应五行、七情、八风、脏腑等关系为理,内观感应为主,在腹部通过触诊寻结知病、定位定性、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过程;运用特色手法,以结为点,以指代针,以手代药,通则气行,散结治病;知气血之升降,明脏腑之盛衰,斡旋中土一气周流。以结知病为理论,以结治病为手法。对已病或未病辩证施治起着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指导意义。在脾胃病所致不寐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中医外治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地位。见证中华易医文化的奥妙无穷及当代医术的怦然崛起。

  • 标签: 〖〗腹诊腹疗归元术 九宫八卦 寻结知病 散结治病 斡旋中土 沿骨开窍 天地人之八卦 收功纳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完全途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传统后腹腔腹腔镜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9例和移植肾对侧组8例);24例患者行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14例和移植肾对侧组10例)。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41例患者,男16例,女25例,年龄57(53,70)岁。单一体位对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单一体位同侧组及后腹腔对侧组、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44)、(159±49)、(196±20)、(205±21)min,均P<0.01];上述各组术中出血量[(84±39)、(106±44)、(109±20)、(112±21)ml,P=0.271]、住院时间[(10.6±2.1)、(11.8±1.7)、(10.3±1.5)、(11.4±1.5)d,P=0.1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4个月,13例患者出现对侧复发或转移,8例出现膀胱内复发,5例死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结论单一体位全腹腔镜治疗肾移植术后原肾输尿管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适用于治疗移植肾术后原尿路尿路上皮癌,尤其适用于移植肾对侧的原肾及输尿管切除。

  • 标签: 肾移植 移形细胞癌 移植后肿瘤 肾输尿管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8.1±13.1)个月]。手术时间为35~150 min[(84.6±26.3)min];切口长度为8~12 cm[(9.4±1.0)cm];术中出血量为100~1 200 ml[200(300,500)ml];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3.9±0.9)个月]。术后第二天Matta复位标准:优32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9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16.1±1.5)分],术后12个月为13~18分[(17.3±1.2)分](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良34例,可6例,优良率为86%;术后12个月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P<0.0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后感染1例,髋内收乏力5例,术后螺钉松动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放性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成人肾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成人肾积水患者66例(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为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观察组(33例)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治疗的对照组(33例),观察手术情况及患侧肾小球滤过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成人肾积水患者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值得借鉴。

  • 标签: 开放性肾盂成形术 经腹腹腔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成人 肾积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壁整形术后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全腹壁整形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不同的镇痛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给药,舒芬太尼100 μg +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术后行直肌鞘内下行置管,连续泵注0.262 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泵注速度为2 ml/h,连续泵注48 h,锁定时间15 min,Bolus:0.5 ml。研究组的置管方式:直视下于直肌前鞘内单侧放置导管,于脐平面以下2 cm做切口,导管进入该切口后,向下延长3 cm左右达弓状线以下,导管另一端从脐周穿出,连接镇痛泵。记录术后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恶心、躁动、呕吐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的患者满意度。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男9例,女47例,年龄27~5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级,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6~33 kg/m2,直肌分离范围为3~7 cm。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48 h的疼痛VAS评分降低[(3.9±1.5)分vs. (5.2±1.4)分,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2.9±0.3)次vs. (3.9±0.4)次,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0/30)vs. 42.3%(11/26), P<0.05]。结论直肌前鞘鞘内置管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轻全腹壁整形术后腹壁的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住院期间患者舒适度和术后1个月满意度。

  • 标签: 腹直肌鞘 罗哌卡因 腹壁整形术 置管 术后镇痛 镇痛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