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问题的缘起及其现实意义在房屋买卖中,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买方已经交清了购房款并且已经入住多年,但一直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等想起办理登记的时候却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此时再要求卖方协助办理过户登记的时候遭到卖方拒绝,

  • 标签: 房屋登记 诉讼时效 过户登记 房屋买卖 购房款 卖方
  • 简介: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起算后,可能会由于权利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导致其无法行使请求,对此法律通过时效中断制度来变相延长时效期间,以使权利人有机会行使请求,从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规定入手,阐述了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法定事由和效果,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完善诉讼时效中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 标签: 民法 诉讼时效 中断制度
  • 作者: 周颖(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71006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11-21
  • 出处:《文艺生活》 2009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法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具体制度的设计和适用上都有其差异性,本文从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立法目的入手,从而得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指导思想。关键字:诉讼时效制度诚实信用指导思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身体伤害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而将人身损害致人伤害和死亡的不同法律责任并列的法律倒是不少,假如说前述法律规定只是体现了造成人身伤害和死亡在法律责任方面的区别的话

  • 标签: 侵权致死 致死赔偿 诉讼时效期间
  • 简介:各种诉讼时效效力立法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采概念用语和时效援引规则的配置两个方面。各种立法模式的共性大于差异,对于诉讼时效届满的直接效力,各种立法模式均规定由义务人取得抗辩或援引;对于行使抗辩或援引的效力,各种立法模式的规定基本一致,具体体现为强制执行力的丧失、自愿履行不得要求返还、抵销的适用和对从权利的影响等。我国"民法总则"应立足于各种诉讼时效效力立法模式的共性,参酌本国相关理论和实务经验作出相应的规定。

  • 标签: 诉讼时效效力 立法模式 诉讼时效届满的直接效力 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效力
  • 简介:特殊债务不因任何原因转化为普通债务.特殊债务适用短期诉讼时效,不能因当事人的约定或其他原因转而适用普通诉讼时效.

  • 标签: 特殊债务 诉讼时效 约定
  • 简介:摘要:法谚云,“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诉讼时效制度滥觞于古罗马时期,是为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利益而创设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法律为刺激债权人行使权利的积极性,以诉讼时效内债权人享有胜诉权为激励,过时效后则使债权人丧失胜诉权,这亦是诉讼时效制度被创设的初衷。而在更复杂的多数人债务关系中,连带债务人中其一人诉讼时效发生中断是否有涉及其他债务人诉讼时效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的民事法律对于此亦规定不同。连带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涉他性彰显了一个国家(地区)民事法律偏于债权人或是债务人利益的立法价值导向。

  • 标签: 多数人之债 诉讼时效中断 涉他性
  • 简介:我国《民法通则》确定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及其起算方式,并不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无法实现诉讼时效制度的目标,是应予修正的。诉讼时效制度私人视角的缺失、不良信用环境的现实背景、权利人为中断时效的沉重证明负担、法官自由裁量带来的对确定性的损害造成我国现行法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及其起算方式的危机,而《德国民法典》在2002年的转变并不能够为此提供足够的辩护。我国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应当采取相对较长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加“客观”起算方式的模式,并同时作为例外规定各种较短的诉讼时效期间。

  • 标签: 诉讼时效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起算方式 反思
  • 简介:从实践角度而言,房屋租赁合同中,承租人按月、季度或半年等期限支付租金是交易习惯。房屋租赁合同的本质在于出租人让渡的是房屋使用,故租金的支付与买卖合同(标的所有权转移)纠纷中分期付款有所不同。下文采用比对的方式,分析分期支付房屋租金诉讼时效的问题。

  • 标签: 房屋租金 诉讼时效 房屋租赁合同 起算 所有权转移 交易习惯
  • 简介:1988年12月1日,原告曾某与被告钟某签订了一份协议,内容为:原告将自己的“东风—12型”小四轮汽车一辆实给被告,价款为2500元;付款时间为:1989年1月20日前付SOO元,4月1日前付1000元,7月1日前付I000元,分三次全部付清。协议签订后,被告在试车时发现该车上坡无力,便提出撕毁协议。原告未予理睬。以后原、被告均未对该车进行管理和使用。原告曾按协议时间分别三次向被告催收车款,被告拒付。1990年5月,原告因盗窃犯罪被判刑,1991年12月25日刑满释放。原告遂于1992年4月14目具状法院要求被告归还车款及银行利息。该案在审理中就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超过法定诉讼时效、其诉讼请求应

  • 标签: 诉讼时效 诉讼请求 合法民事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民事诉讼当事人 原告
  • 简介:林立国读者:张某与曲某签订的离婚协议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依法有效。张某未按协议约定的期限支付补偿款,显属违约,曲某要求张某支付该笔补偿款20万元及利息损失.符合法律规定。

  • 标签: 债务 诉讼时效期 分期履行 法律解释
  • 简介:2016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总草案》)。草案将民法中最为抽象的一般性规则予以规定,包括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以及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就该草案第九章“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规则,笔者认为仍有改进和完善之处,

  • 标签: 诉讼时效制度 民法总则 草案 批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简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264条关于海上保险时效规定的理解和适用,司法界、理论界颇有争议。保险赔偿请求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即可行使,时效也因此起算,将时效起算点确定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并无不妥。除保险赔偿请求外,还有其他与保险有关的请求。因此以保险请求受损害时为海上保险时效起算点更为合适。不能将非海上保险的时效制度引入到海上保险中来,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整体出发看待海上保险的诉讼时效制度。最后提出了修改该时效规定的具体建议。

  • 标签: 海上保险 保险赔偿请求权 诉讼时效
  • 简介: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特殊劳动争议,劳动者提请劳动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或者两年民事权利诉讼时效的限制。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记录两年保存期限的规定不能成为限制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利享有的理由。劳动者在工资表上的签字不能视为是其对工资支付数额、项目等无保留地接受的凭据,更不能等同于工资账目的结清。在企业广泛采用多种薪酬形式下,工资经折算后不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不能成为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合法的司法界定标准。

  • 标签: 仲裁时效 拖欠劳动报酬 加班工资 效益工资 诉讼时效
  • 简介:诉讼时效制度的正当化理由仅在于保护不应再履行义务的债务人。这本是德国民法早已解决的问题,但在我国却总结出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方便案件审理、利于物尽其用四大理由。有学者更夸张地列出减少纠纷、保护一般债务人、保护债权人、保护第三人、进行市场调节等项理由,并牵强地与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联系。诉讼时效制度正当化理由的原理还包括其必然性根源和负面性影响等内容。这些原理对审判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民法 诉讼时效 理由
  • 简介:但德国民法典却规定请求时效而消灭,这个法律之力(请求)因时效完成而消灭,也就是在实体法上规定请求消灭并不意味着请求程序功能也完全消灭

  • 标签: 价值定位 分析价值 时效法理
  • 简介:摘要:债权的诉讼时效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我国在立法上并未将诉讼时效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而是将其作为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之后的一项附随义务加以规定。基于此,简单讨论我国债权法中诉讼时效性的作用,深入探讨完善我国债权法中诉讼时效性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经济秩序 诉讼时效 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