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菌专项整治前后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68例及专项整治后(2011年7-12月)87例,对围手术期抗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使用率由专项整治前的100%下降至专项整治后的26.44%;围手术期抗菌使用的合理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通过抗菌专项整治活动及临床药师的积极干预,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使用率明显下降,抗菌使用合理率明显提高。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1年1月-2012年6月抗菌专项整治过程中我院抗菌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对《抗菌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的执行情况。方法对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整治中(2011年7-12月)、整治后(2012年1-6月),我院门急诊抗菌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费用;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使用强度(AntibioticsUseDensity.AUD)、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比例、使用抗菌平均天数、合理使用抗菌比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一年的整治,我院门急诊抗菌处方比例、人均使用抗菌费用和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使用强度明显下降;住院患儿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显著提高;Ⅰ类切口手术抗菌使用基本合理。结论一年的抗菌专项整治在我院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我院抗菌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AUD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专项整治前后门诊内科抗菌的应用情况,为抗菌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专项整治前(2011年1~9月)及整治后(2012年1~9月)的门诊内科处方各6000张作比较,对抗菌在干预前后的使用、联用、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的门诊内科抗菌使用率为48.40%,干预后下降到16.60%,下降了31.80%;不合理用药由干预前的23.03%下降到干预后的12.95%,下降了10.08%。结论我院抗菌在干预前使用率偏高,干预后大大降低;体现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门诊 合理用药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注射的贮藏、调剂与使用管理进行分析,使注射的应用更为安全合理。

  • 标签: 注射剂 贮藏 合理用药 管理
  • 简介:近年来由于新药不断出现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在输液中添加其他注射合并使用的机会日益增多,几种注射合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注射的配伍变化问题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 标签: 注射剂 配伍 变化
  • 简介: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其一大亮点为——建立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据业内专家透露,曾闹出人命的双黄连等10多种中药注射跻身其中,令人匪夷所思。基本药物目录的初衷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此举动看似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中药注射该不该东山再起?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医改方案 人民群众 双黄连
  • 简介:目的:规范注射的正确使用。方法:结合文献和临床工作,分析影响注射合理使用的因素。结果:稀释液的选择、输注速度、注射器的材质和注射的附加都是影响注射安全使用的因素。结论:应遵循注射正确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注射

  • 标签: 注射剂 稀释液 输注速度 材质 附加剂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在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屡屡见诸一些专业学术刊物,媒体也时有相关报道.2005年甚至有“取消中药注射”的强势呼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到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就有1006例。这不但给广大患者也给许多临床医生带来疑虑:中药注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都有哪些不良反应?还应不应该使用中药注射?该怎样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医生 学术刊物 监测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抗菌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管理中的实践。方法2015年11月,正式建成医院抗菌合理实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查询系统、职能工作三个板块,药学部、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护理部、检验科都有相应的登录窗口,在系统中开展部分医务工作,包括最新药学结果公示、合理用药最新指南信息、奖惩信息,病原学检查的结果、样本质量结果、药敏分析、耐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结果公式与分析等。结果2016年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抗生素使用率、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全程抗生素静脉用药率、医院感染率、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4%、45.6%、2.5%、10.6%、4.3%、56.1%、1.3%,低于2015年15.3%、53.6%、2.9%、12.5%、4.6%、59.5%、1.5%,2016年门诊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菌处方合格率、住院抗生素用药处方采样率分别为85.1%、89.1%、75.6%,高于2015年81.1%、84.9%、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抗菌管理水平,降低了耐药、医院感染风险。

  • 标签: 信息管理系统 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中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加强抗菌管理前开具的处方,研究组为加强抗菌管理后开具的处方,对比两组处方的抗菌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抗菌使用率(22.8%)低于对照组(30.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菌管理在医院抗菌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抗菌使用率,值得推行。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控制抗菌使用强度(AUD)效果。方法将2014年1-6月与2014年7月-2016年6月作为我院实施PDCA循环前后阶段,比较抗菌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后抗菌(预防)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相对于实施前明显下降,而使用合理率、微生物送检率及术前停药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用于抗菌使用强度的控制及促进抗菌使用持续改进成效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菌是一把双刃剑,虽可防病治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抗菌用得合理即为“药”,用得不当反成“毒”,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本文重点探讨抗菌在感冒发烧使用中的误区,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和做法。

  • 标签: 感冒 发烧 抗菌药物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开展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对抗菌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门急诊每月开具的抗菌的处方160张作为研究资料数据,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将其分为2019年3月-2020年2月的未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未实施组)与2020年3月-2021年3月开始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实施组),对比医院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后抗菌的使用情况。结果:与未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前的未实施组相比,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门诊、急诊的抗菌各项使用指标明显改善;实施抗菌处方专项点评后的点评组抗菌不合理使用占比明显降低,以上数据经分析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抗菌处方专项点评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抗菌使用的基本指标,进而有效的降低不合理使用抗菌的占比;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而发生的不良事件,具有着积极作用,可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药注射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合并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分析儿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该院儿科2009—2013年间中药注射液的销售数量及金额,对年度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药物利用指数,以及抽取41张儿科住院处方,对其适应证、用法、用量、联合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作一分析。结果:2009—2013年间儿科中药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结论:儿科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较为合理,但尚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监测。

  • 标签: 儿科 中药注射液 DDDS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归纳和总结中药注射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制定预防对策。旨在加强中药注射的知识和临床应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建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机制,树立早发现,早防治,早救治的原则,强化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以加强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不良反应 防治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39-02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药注射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合并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