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聊斋俚曲曲牌〔银纽丝〕的形态研究陈玉琛一、在我们的民族音乐艺术中,大凡一个曲牌,都有一个或几个起主导作用的曲牌,它们的艺术特点往往可以代表这一曲种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认识这一曲种时,不妨可以从其主要曲牌入手。研究聊斋俚曲音乐大概也不例外。聊斋俚曲...

  • 标签: 聊斋俚曲 银纽丝 南银纽丝 河南曲剧 典型形态 地方色彩
  • 简介:对于戏曲流派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论题之一,有许多论著研究各流派的艺术特色、各流派的创始者之背景,以及其艺术修为等。从目前已产生的戏曲流派观之,大多是以板腔体为音乐基础的剧种,如京剧就有梅派、尚派、张派、荀派等:而少见以曲牌体为音乐基础的剧种产生流派,如昆剧就不见流派产生,究竟是何原因造成此种现象?此论题值得深入探究。因此也必然得从“曲牌体”与“板腔体”的体制内涵着手,才能抽丝剥茧分析其原因。

  • 标签: 戏曲流派 曲牌体 剧种 不易 艺术特色 板腔体
  • 简介:蒲松龄(1640—1715)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具有"中国小说之王"的称号,其《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在不同作品、情节和人物上不断变化或局部变奏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具有灵活的艺术手法,体现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本文主要通过对蒲松龄俚曲曲牌《耍孩儿》进行分析,探析了蒲松龄俚曲曲牌的艺术风格。

  • 标签: 蒲松龄 俚曲曲牌 耍孩儿
  • 简介:在以庆阳市为中心的陇东地区,唢呐曲牌《雪花飘飘》是在婚丧嫁娶、娱乐祭祀中广泛应用的曲目,同宗系唢呐曲牌《雪花飘飘》在本地以多种形式出现。《雪花飘飘》的“母体”源自江苏民歌《鲜花调》,二者不论是在主题结构节奏,还是旋律调式等各方面,既存在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笔者在文中对唢呐曲牌《雪花飘飘》的艺术特点、曲牌源流及分类进行梳理,并将其与“母体”进行音乐特征对比分析,以供大家进行地方音乐改编、创作使用,并促进陇东地区唢呐音乐文化的更好传承。

  • 标签: 庆阳 唢呐曲牌 《雪花飘飘》 音乐特征
  • 简介:近年来,随着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与电视剧在全国电视媒体的播出,二人转艺术也随着红遍了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作为东北地方特色的二人转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瞩目,其丰富多彩的舞台表现、贴近生活的演唱内容、音乐风格的地域色彩与曲牌的灵活多变及兼容并蓄等因素都是使其能够存活、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之所在。

  • 标签: 中的主调 主调曲牌 二人转音乐
  • 简介:魏良辅是戏曲史和音乐史上著名人物,其身份、生平和对昆曲的贡献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笔者在此综合多种学说和材料,进一步提出他是乐籍中人,从乐籍文化视角对其身份、隶属机构、生卒年代和籍贯作多层次研讨,并提出对昆曲和传统曲牌创承的一点看法,指出曲家魏良辅精神的可贵之处。

  • 标签: 魏良辅 乐籍 教坊 昆曲 曲牌 创承
  • 简介:在昆曲曲牌音乐的理论中,“主腔”是一个重要概念,因每一曲牌都有其富有特征的腔型,而被称为“主腔”.这一理论自产生之日起,就被众家所认同,并在昆曲界、戏曲理论界得到发展.目前,众家对“主腔”理论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结合昆曲名著《牡丹亭》同名曲牌及南北曲的字格腔型、特性音调的分析,指出“主腔”概念已具有两种含义指向,即作为同类曲牌特性腔之“主腔”与作为昆曲共用腔之“主腔”.

  • 标签: 《牡丹亭》 昆曲曲牌 主腔 南北曲特性音调
  • 简介:本文从文化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唐代道教曲牌音乐文化构成的条件,并深入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揭示了唐代道教曲牌音乐文化形态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由此展现唐代音乐文化的厚重。道教曲牌音乐在多方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于唐代社会迅速发展并丰富,积累了大量具有道教雅韵的器乐与声乐作品。独特的文化形象不仅形成了道教曲牌音乐的悠远意境,有利于道法传播,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唐代燕乐的创作表演,进而形成音乐文化的合力。

  • 标签: 道教曲牌音乐 文化形态 燕乐大曲
  • 作者: 苏英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湖北戏曲发展史上,湖北清戏是第一个在湖北流变并由湖北艺人创造的曲牌体大剧种。清戏之前的湖北戏曲(以1599年青阳腔传至湖北为线),正处于以傩歌舞、民间歌舞、广义上的楚调以及对外来艺术形式的演唱(如对北曲的演出等)阶段,其严格意义上的“湖北自己的地方戏曲剧种”尚未确立(见《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作为较为完备的戏曲舞台艺术样式,湖北清戏的形成,不仅标示着湖北地方戏曲剧种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湖北戏曲正式进入了曲牌体时代,形成和开辟了湖北全境新的戏曲艺术格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06
  • 简介:《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是成书于清代中叶的、最早一部记录有大量南北曲曲谱的重要音乐文献,其中的曲牌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这些曲牌的乐句句式的旋律结构、长短句结构及词、曲句法关系3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作了分析,并由此探讨了对传统声乐曲牌进行曲式结构分析的方法

  • 标签: 九宫大成 曲牌 曲式 乐句 词句 乐节
  • 简介:【摘要】昆曲和丝竹都是江南文化的精粹二者同时同地域产生并相互影响。但其音乐内涵和风格却是有很大相近相似之处。不管是在昆曲的演奏中,还是在民族器乐的演奏中,竹笛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竹笛作品《小放牛》出自昆曲曲牌,也在民乐江南丝竹中被推广。以竹笛作为媒介连接其中,是本次课题的亮点。本文就以竹笛作品《小放牛》作为研究昆曲曲牌和江南丝竹音乐在竹笛的演奏中如何运用昆曲竹笛和民乐竹笛的演奏技巧展开具体探索。

  • 标签:
  • 简介:陕西曲子是属曲牌联缀体的曲艺品种。其曲牌含量之丰富,来源之广博,品类的繁多,结构形式之多样,都是其它诸多曲种里所罕见的。今仅就其曲牌的来源、结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曲牌的来源陕西曲子的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仅就目前所不完全统计的(缺西安、汉中、延安、商洛等地资料),就有三百五十七个。其中,唱腔曲牌三百一十三个,器乐曲牌六十二个。现将其音乐曲牌的来源分述如下:

  • 标签: 陕西曲子 闹五更 杂调 珍珠倒卷帘 放羊歌 滚白
  • 简介:在属于皮黄系统的粤剧音乐中,板腔体是主体,曲牌体是辅体.但在粤剧音乐的发展中,曲牌音乐在为丰富粤剧唱腔的表现力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粤剧曲牌音乐曲体的基础结构形态,变化结构形态,以及在粤剧唱腔中的具体运用三个方面,论述了粤剧曲牌音乐的曲体基本特征及其运用.

  • 标签: 粤剧音乐 曲牌音乐 结构形态 唱腔 表现力 音乐文化
  • 简介:高洛音乐会是冀中及京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组织之一,对高洛音乐会《普庵咒》曲牌在仪式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仪式中《普庵咒》曲牌的仪式功用、“两级变量思维”中的《普庵咒》曲牌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发现《普庵咒》曲牌被局内人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祭祀音乐。以《普庵咒》曲牌为代表的祭祀音乐与信仰观念、崇拜对象、祭祀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共同支撑仪式的进行。实际上,仪式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 标签: 高洛 音乐会 普庵咒 仪式
  • 简介:昆曲《西厢记》是由明代李日华在前人王实甫杂剧《西厢记》及崔时佩《南西厢记》的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的,在明清3百多年的戏曲舞台上长期盛演。昆曲《西厢记》音乐结构是以曲牌体为主,曲牌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兼收并蓄各时代之音乐成为一大特色。本文主要论述昆曲《西厢记》音乐的曲牌在剧中分布、运用与演唱的特点,并探究部分曲牌来源的情况,从而了解到其音乐结构的基本面貌。

  • 标签: 昆曲《西厢记》音乐 曲牌 特点 探究
  • 简介:江西民歌丰富多彩,种类繁多,有山歌、灯歌、小调、号子以及革命民歌等。《斑鸠调》是赣南客家地区耳熟能详的民歌之一,它曲调欢快,地域风格特征明显。在赣南采茶戏创作及地方风格的音乐创作中,艺术家常将其用于人物形象塑造、气氛烘托等方面。一、《斑鸠调》与赣南人文地理环境赣南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民歌是先民在长期劳动生息中,形成的不矫揉造作、不修饰应景,自然流露出来的、以真情实感传唱的口头文学。由于客家人追求

  • 标签: 赣南采茶戏 戏剧音乐 人文地理环境 人物形象塑造 衬词 赣南客家
  • 简介: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作曲家群体中,说起来我跟王激最熟了。而真正熟悉和了解王激,是在1994年。导演杨通民应时任西安三意社社长樊允哲之邀,执导剧作家张平的剧作《少帝轶事》,杨通民特邀王激作曲。那时候的王激,意气风发,一头披肩的乌发,挂在他前额有些谢顶的头上,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气质。在剧院和整个陕西戏曲界,他更有着很好的人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名家云集,前辈有音乐理论家王依群、碗碗腔音乐家党唏光、眉户音乐家马生采、秦腔板胡演奏家肖炳、杨满元,王激在他们眼里还只是个晚辈。

  • 标签: 戏曲音乐家 舞者 吟诗 板式 曲牌 《少帝轶事》
  • 简介:<正>《〈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下称《新证》)以"曲牌"证"《张》剧的编写年代不早于元初",然因其"曲牌论"既昧于曲牌之特性,又违背牌子歌曲的发展规律,故该文非但矛盾丛生不能自立,且其曲牌研究的"随意性",也给曲律研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现特列异议如下,予以商榷。

  • 标签: 张协状元 山坡羊 带过曲 红绣鞋 锦缠道 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