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现代意义上的不定期,一般指的是相对不定期,它以刑罚个别化理念为指导,以彻底改造犯罪人、防卫社会为根本目的,符合现代自由发展的根本趋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改造思想的衰落和报应思想的抬头,反对论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了对不定期的猛烈批判,导致了不定期的有限适用.笔者从不定期的历史考察着手,在分析不定期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反对论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阐述了不定期的合理性,提出在我国的刑罚实践中对少年犯和累犯适用不定期的设想.

  • 标签: 刑罚 不定期刑 内涵 评价
  • 简介:纳吉扎德是伊朗北部城市贡巴德卡武斯的一位法官。一次,他审理一桩青少年拦路抢劫的案件,那名少年叫卡西姆,只有16岁,上高中一年级。经过了解,卡西姆之所以抢劫,是因为他的母亲发高烧,却没有钱去医院治疗。于是,他在晚上拦路抢劫了一名妇女,用抢到的100万伊朗里亚尔(约合人民币200元)把母亲送到医院治疗。

  • 标签: 读书 高中一年级 青少年 抢劫 人民币 伊朗
  • 简介:<正>我国《刑法》第48条、49条规定了罚金的执行制度,即“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只要我们稍加分

  • 标签: 罚金刑 罚金数额 犯罪情节 判处罚金 受刑人 分期
  • 简介:  :"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传说天乃炎帝之属臣,黄、炎两帝争斗,炎帝败.天被黄帝砍了头,他把自己的脑袋埋葬在炎帝的诞生地常羊山,站立起无首之躯化双乳为眼,化肚脐为口,挥舞着斧头继续战斗……晋人陶渊明诗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标签: 刑天舞 干戚 舞干
  • 简介:资格是指剥夺或限制犯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条件和身份的刑罚。立足于资格的功能、目的和本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资格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种类过少、对犯罪单位缺少资格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所涉及的权利过于宽泛等,因此需要完善。

  • 标签: 资格刑 不足 完善
  • 简介:自由的运用政策是一国刑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刑罚政策轻重的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自由在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借鉴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法对自由进行分析,认为自由的合理适用应遵循"轻轻重重"两极化的刑罚政策.从这一结论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自由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我国自由政策合理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 标签: 自由刑 政策研究 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政策 边际效益 合理适用
  • 简介:<正>《周礼》大宰掌治、教、礼、政、、事六典,佐王治邦国。其中又以教典扰万民、以礼典谐万民、以刑典纠万民,三者相辅相成,交织成重教、隆礼、明的治民思想体幂。本文着重分析《周礼》礼与的内涵及其本质,以此揭示共治民思想的时代特征。

  • 标签: 周礼 荀子 时代特征 先王 先秦文献 思想
  • 简介:科学地规定罚金在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罚金上升为主刑,但可以并科适用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既使罚金主刑地位十分明确,而且毫不影响罚金对于自由补充功能的发挥,还有外国立法可供借鉴,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

  • 标签: 罚金刑 主刑 地位 可行性
  • 简介:威慑只体现了刑罚的道义报应理性,威慑既未完整地体现刑罚的报应理性,中国威慑时代的主观责任制与重刑威慑主义并行

  • 标签: 刑理性 威慑刑 理性反思
  • 简介:“吕”就,单纯阐示用刑的精神、原则和要求,是为司法者提供的“用刑之道”,而不是具有刑律意义的法典。”“吕”是“议事以制,不为辟”这一奴隶制法制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其法律意义在于:它为奴隶制法制模式提供了刑罚与规范对接的一般标准,确定了一个相对统一的量刑原则,从而使公正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更多还原

  • 标签: 吕刑 奴隶制法制模式 用刑之道
  • 简介:财产的执行包含罚金的执行和没收财产的执行,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罚金、没收财产由人民法院执行

  • 标签: 执行问题 财产刑执行 问题研究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行为单独规定为盗窃罪的一种行为方式,不再附加数额较大的要求,具有合理性。扒窃未得手的,在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目标或者具有严重情节时可以认定为盗窃未遂而定罪处罚。当对象为数额较大甚至较小的财物时。扒窃未遂的认定不能拘泥于数额的限制,应该结合其他犯罪情节综合予以认定,不排除刑法“但书”条款的适用。

  • 标签: 扒窃 数额 未遂 “但书”适用
  • 简介:监狱是在刑罚以死刑和身体为代表的肉体折磨向以监禁为代表的灵魂控制转移的过程中诞生的。监狱运用规训技术,最终目的是要转变灵魂。而规训只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刑罚实践的某些特征而非未来发展方向。监狱的未来必定超越惩罚与规训,是以尊重与保障受刑人人格为特征的社区;必定要实现从灵魂控制到人格尊重的转变过程。在未来,监禁的适用趋于消亡,矫正社区趋于替代监狱,政府行刑权趋于向多元社会主体让渡。

  • 标签: 规训 灵魂控制 人格尊重 矫正社区
  • 简介:本文回顾了儒家德观从为政以德、提倡理想人格到德主刑辅、宽猛相济的理论演变,对于探讨今天的道德和法制建设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儒家 德刑观 启示
  • 简介:<正>罚金是一种财产,它以犯罪人具有缴纳能力为执行的前提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罚金就不能执行。罚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同样的犯罪人由于贫富的差异在执行中出现不同的两种结果。为了维护罚金的严肃性,法律必须提供变通的解决办法,罚金易科就是主要的解决办法之一。虽然罚金易科问题只是属于罚金执行中的问题,但是,其重要性却足以关系到罚金本身的存亡。因此有必要对罚金易科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罚金刑 短期自由刑 刑罚易科 易科制度 刑罚体系 犯罪人
  • 简介:我国古代的耻辱吴平耻辱,也叫名誉,它是以对受刑人施以耻辱,损其名誉,使其精神上遭受痛苦和折磨为内容的刑罚。耻辱在我国刑罚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把耻辱专门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的论著还不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予初步探讨。一、象...

  • 标签: 耻辱刑 受刑人 我国古代 刑罚 肉刑 法律答问
  • 简介:目的论是新派在刑罚的正当根据这一问题上所持的基本立场.目的论虽然在教育、矫正犯罪人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刑事法制的现代化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忽视一般预防、过于强调刑罚的教育作用以及容易产生侵犯人权的危险等诸多缺陷.因此,目的论虽然曾迅速崛起于刑事法领域,但注定最终会被另一种合理的刑罚理念所取代.

  • 标签: 目的刑论 相对主义 特别预防 刑罚个别化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对适用刑法的部分罪名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其中新增了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这标志着今后作弊行为将被正式列入刑事犯罪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标签: 考试作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
  • 简介:对违反限制自由执行的罪犯,又如法国刑法中关于限制自由中的放逐规定,我国《刑法》规定管制由公安机关执行

  • 标签: 完善我国 我国管制 管制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