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牙科粘接已经成为修复性牙医学中最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酸目前被应用于牙本质以增强粘接力。如果酸渗入的深度大于随后使用的粘接树脂,因此而出现的一个薄弱的胶原纤维区可能会降低粘接效果。本项体外实验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酸蚀时间对牙本质脱矿深度的影响。所提出的无效假说是牙本质脱矿的深度将不会与酸蚀时间成比例地改变。材料和方法:用金刚石锯横断分割拔除的人磨牙,得到21块牙本质片。样本分别给以7种不同的酸蚀时间(n=3),牙本质表面用35%的磷酸酸蚀,固定,脱水并干燥,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比较牙本质He面观和侧面观的表面形态。记录所有样本的管间牙本质的脱矿深度。结果:酸蚀时间为5秒时,脱矿平均深度为1.1μm;酸蚀时间为120秒时,脱矿平均深度为8.1μm。结论:尽管酸蚀时间与渗入管间牙本质的深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磷酸侵入牙本质的深度与相对应的酸蚀时间并不成比例。当再用新的酸蚀剂酸蚀60秒后,渗入深度明显增加。

  • 标签: 酸蚀时间 牙本质脱矿 牙科粘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学检验中影像血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应对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医学检验科存在误差的45份血液检验标本,分析其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结果45份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受检者自身因素、血液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血液标本的检验等问题。结论影像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受检者自身原因、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和检验中的操作不规范,都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要严格把关各环节,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以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程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标本 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保护牙本质界面不受水解和酶降解的影响,对粘接修复体的寿命至关重要。近年来,以诱导磷灰石在胶原纤维间和纤维内沉淀,仿生类似物相关研究用于混合层再矿化。再矿化策略取决于剩余的矿物质含量。在部分脱矿的牙本质中,残留的磷灰石微晶充当钙和磷离子沉淀和晶体生长的成核位点(“自上而下”再矿化)。在没有微晶的完全脱矿牙本质(如酸蚀牙本质)中,有必要使用非胶原蛋白类似物辅助的矿物纳米前体(“自下而上”再矿化)。

  • 标签:
  • 简介:  摘要:信息是构成生物体的三大要素之一,并且是沟通物质与能量的重要媒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人们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进而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信息也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到的医学科学要素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目前被许多人看作是一种“地域性”的医学)。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学由于是根植于人体内在信息的传递,流动(流通),融合,转换,截击,介入等基础上的医学体系,故人们可以把中医药学的本质特点归结为“信息医学”。

  • 标签:   信息 人类医学发展史 上古医学 传统医学 信息医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体—环境—流感病毒三者相互作用,常常导致流感病毒不断变异,且即便是同一种病毒,其感染人体,由于个体体质不同,所处环境的差异,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候往往不同。思考中医外感六淫的本质,探讨流感致病的复杂多变的机理,有利于理解中医学治疗外感表证的原则,为外感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外感六淫 天人合一 甲型流感
  • 作者: 李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8期
  • 机构: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 简介:<正文>检验科通过加强实验室内部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即室内质控)提高结果的精确性﹑准确性;通过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的空间质评活动来检验本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是,非实验室因素导致检验误差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一般情况下,检验人员很难发现﹐使检验结果失去客观性。目前,大多数医院住院病人的标本采集都由临床护士来完成。因此.护理工作在保证检验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工作;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本质过敏症是指当牙齿受到诸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磨擦或咬硬物)之类的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酸痛症状。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难忍、时间短暂。牙本质过敏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常与楔状缺损、磨损、牙龈萎缩等有关,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状。

  • 标签: 牙本质过敏症 老年人 防治 酸痛症状 化学物质 外界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药物。方法将90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硝酸银、中药脱敏糊剂、极固宁3种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后即刻、3个月、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即刻、3个月50ml/L硝酸银与脱敏糊剂、极固宁组无显著差异,而在6个月50ml/L硝酸银与另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50ml/L硝酸银与脱敏糊剂、极固宁均可堵塞牙本质小管,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但50ml/L硝酸银疗效更为持久、有效。

  • 标签: 牙本质过敏症 极固宁 硝酸银 脱敏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在治疗牙本质过敏症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临床观察牙本质过敏症76名患者,101颗牙,在牙本质过敏处涂氟化钠甘油糊剂,再用微波频率为40W辐射,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未观察到牙髓、牙龈组织的损害。结论微波在一定的频率及条件下对牙髓活力无明显影响,以氟化钠甘油糊剂为介质,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是有效的脱敏手段之一。

  • 标签: 微波牙本质过敏症脱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牙科收治的牙本质敏感症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108例,观察组给予gluma脱敏剂治疗,对照组给予75%氟化钠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后,gluma脱敏剂的有效率分别为88.27%、88.78%,75%氟化钠的有效率分别为77.59%、74.14%,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gluma脱敏剂 牙本质敏感症 75%氟化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随机收集我院检验科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接收的520份血液标本,从标本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送检时间以及标本容量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并分析标本质量和检验结果的相关性,为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标本 质量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到2018年12月间所收集检验的血液样本共计41769份进行研究,对造成血样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实行有关的质量管控方法前后的结果进行合格率的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造成血样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溶血、标本凝固等,根据其产生原因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后其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到1.6%,与质量控制前相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相关的质控后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静脉采集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而提高了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采血标本 质控问题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血凝指标检测中血液标本质量对于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2017年1月至5月期间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分别包含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以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标本各20例。在对患者实施二次采血,分析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结果问题样本与二次样本之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凝指标检测工作中应保证血液标本质量,当发现问题样本时需重新采血,保证检测结果准确。

  • 标签: 血液检测 血凝指标 标本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槲皮素对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的影响,为探寻理想的牙侵蚀症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第三磨牙50颗,制备牙本质试件128个,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件随机分为8组(每组16个)。各组(每组选12个试件)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无水乙醇(对照组)、12.300 mg/L氟化钠、0.120 mg/L氯己定、0.183 mg/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0.075、0.150、0.300 mg/L槲皮素进行处理。每天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试件2 min、去离子水冲洗并静置于人工唾液2 h后,使用柠檬酸(pH=2.45)进行4次酸蚀循环;连续7 d。分别检测试件酸蚀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轮廓(计算表面硬组织丧失量),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各组剩余4个试件用10%磷酸脱矿后干燥过夜,37 ℃下用各组相应试剂浸泡2 min,置于人工唾液中浸提7 d,检测浸提液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ICTP)含量。结果相比对照组,氯己定、槲皮素、EGCG均可显著抑制酸蚀循环引起的牙本质表面软化和硬组织丧失,0.300 mg/L槲皮素组试件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最小[(8.75±4.95)%],表面硬组织丧失量最小[(2.26±1.16)μm],ICTP含量最低[(5.72±0.88)ng],均显著低于氯己定及EGCG组(P<0.05)。各槲皮素组表面硬组织丧失量和ICT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300 mg/L槲皮素组酸蚀后表面显微硬度减小率均显著小于0.075和0.150 mg/L槲皮素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显著提高人牙本质抗酸蚀性能,其中0.300 mg/L槲皮素的作用最佳。

  • 标签: 槲皮素 酸蚀,牙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牙本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中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生化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组采用标本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患者不合格血标本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3.1%)较对照组(25.0%)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实施持续改进,可有效降低不合格血标本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标本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