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儿体重生长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进行儿童保健的138例纯母乳喂养足月单胎婴儿及其乳母作为研究对象。在定期儿童保健时间点进行婴儿体重、身长及头围的测量,采用Z积分计算生长速度,并根据ΔZ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生长不良组(ΔZ积分≤-0.67)、生长速度低下组(-0.67〈ΔZ积分〈0)和正常对照组(ΔZ积分≥0)。采集婴儿母亲成熟乳进行母乳成分分析,比较3组成熟乳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能量的水平差异。结果生长不良组、生长速度低下组体重ΔZ积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生长不良组、生长速度低下组成熟乳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能量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成熟乳母乳成分可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纯母乳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速率,乳母应均衡膳食,提高成熟乳质量以维持婴儿良好的体格生长速率

  • 标签: 母乳成分 母乳喂养 体重增长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儿童保健工作当中运用生长速率的价值。方法:研究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时间段进行,研究对象是到我院开展体检的80例儿童,挑选40例儿童采取生长速率监测作为实验组,另40例儿童采取常规发育水平评价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指数正常率。结果:实验组儿童的体重指数正常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童保健工作当中有效应用生长速率,有利于发现儿童健康问题。

  • 标签: 儿童 保健 生长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接受经骶2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alar-iliac,S2AI)固定术后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并分析与PI变化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80例接受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且至少随访2年的DS患者病历资料,男30例(37.5%)、女50例(62.5%),年龄为(55.3±16.2)岁(范围38~73岁),随访时间为(34.6±8.7)个月(范围24~96个月)。根据术后即刻PI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PI降低<5°或升高(PI稳定组),共31例,男29例(93.5%)、女2例(6.5%),年龄(59.4±11.3)岁;PI下降>5°(PI活动组),共49例,男1例(2.0%)、女48例(98.0%),年龄(51.7±12.9)岁。在手术前后及术后2年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PI-LL、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P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I稳定组31例(38.8%),PI从45.7°±11.4°降至45.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49例(61.2%)为PI活动组,PI从51.6°±14.5°下降至40.9°±14.0°。末次随访时PI活动组中24例(49%)PI恢复(PI恢复组),增加幅度>5°;余25例(51%)无增加(PI保持组),平均ΔPI变化为-4.2°。分层分析显示PI恢复组与PI保持组的ΔPI、术后PI、术后PT和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I、术后PI、术后PT、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ΔPI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PI是相关因素(OR=0.87,P=0.024)。结论DS患者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术后即刻超过50%患者会发生PI下降,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PI明显改变的患者中49%的患者存在PI恢复。较低的术前PI、术后PI和PT与PI的恢复密切相关。

  • 标签: 脊柱侧凸 骨盆 骶髂关节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OCT法与酶速率法在心肌标志物检测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其中一份行POCT,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酶速率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POCT法检测时间(23.16±3.82)min,较酶速率法的(93.01±11.14)min明显缩短(P<0.05);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法(p<0.05)。结论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心肌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法的检测成本较高,最好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故其对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检测 POCT法 酶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是比较参考组和问题组的AST检测结果是否有显着差异。方法:通过对16个AST高值标本进行检测和分析,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和问题组,并使用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来确定两组中位数之间的差异。结果:参考组的AST检测结果的平均中位数为399.25 U/L,问题组的平均中位数为402.375 U/L。经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发现这两组之间的AST检测结果并没有显着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参考组和问题组的AST检测结果在统计上没有明显差异,表明问题组的AST值可能与参考组相当。

  • 标签: AST问题组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H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产妇;共92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创伤性骨折患者;共88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表面入射剂量 显示值 相对偏差
  • 简介:□曲线1∶R1与胆红素标准液6.6μmol/L的反应曲线■曲线2∶工作液与胆红素标准液6.6μmol/L的反应曲线△曲线3∶R1与胆红素标准液37.8μmol/L的反应曲线▲曲线4∶工作液与胆红素标准液37.8μmol/L的反应曲线○曲线5∶R1与胆红素标准液169.6μmol/L的反应曲线●曲线6∶工作液与胆红素标准液169.6μmol/L的反应曲线附图 低、中、高值胆红素标准液与R1或工作液反应的吸光度变化, 总胆红素肌酐Rate-B法原法样品空白本法上生所 2.0132.3127 131.7 +2.7129 自配 141.9736.7711 511.5-197.1708.6自配  62.7368.3350.3267.9-94.2362.1,50例黄疸样品(总胆红素Tbil平均为153.3μmol/L)和50例非黄疸样品(Tbil平均<20μmol/L)

  • 标签: 排除胆红素 样品空白 法测定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玻璃渗透氧化铝厚度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微米α-氧化铝粉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经高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制备成的预烧结氧化铝块分别通过1150℃、1200℃和1250℃的镧硼硅玻璃渗透,获得氧化铝玻璃复合体,测试不同渗透温度下玻璃渗透氧化铝厚度与时间的数值.结果:随着温度的增高,熔融玻璃的黏度下降,而相同渗透时间下的渗透厚度增加.渗透1mm的氧化铝在1150℃下需要95min,而在1200℃和1250℃下分别需要22min和8min.结论:选用1200℃的渗透温度可以缩短渗透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渗透陶瓷 氧化铝 玻璃渗透 CAD/CAM技术 牙科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适宜的复温速率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1例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温速率分别控制为〈0.05%/h、0.05-0.09%/h和0.10~0.25℃/h。收集复温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颅内压变化、格拉斯哥评分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评定。结果患者复温达36.5℃时,复温速率〉O.10%/h组患者的颅内压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生命体征及检验结果、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复温速率应控制于0.10℃/h以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复温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治疗慢性创面过程中的新型敷料应用成效及对创面愈合速率影响。方法:研究起始时间:2019年12月,截止时间:2021年6月,参考对象构成:医院收治慢性创面患者,在分组后,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奇偶数字法,慢性创面患者病例数总计72;其中,36例收入对照组,36例收入实验组,治疗方案为:传统敷料更换、新型敷料更换,就2组最终成效进行比较,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创面愈合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关于VAS评分比较,(3.65±1.19)VS(1.22±0.84),评测数据在实验组中更低,P<0.05;创面愈合有效率比较,实验组(94.44%)VS对照组(77.78%),数据高,优势明显,P<0.05。结论:新型敷料的应用,既可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较好改善,又能促进患者慢性创面愈合率进一步提升,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慢性创面治疗 VAS评分 创面愈合率 新型敷料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定向排列的三维多孔网状(A型)结构和蜂窝煤状垂直贯穿的三维多孔网状(B型)结构对人工真皮血管化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中的人工真皮为硅胶层和支架层双层结构,根据支架层结构不同,分为含A型结构和B型结构的人工真皮(以下分别简称A型真皮、B型真皮),其中的A型结构和B型结构分别采用梯度冷冻干燥技术和物理制孔技术制得。采用扫描电镜观测2种真皮支架的微观形貌。采用比重瓶法测定2种真皮支架的孔隙率。参照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中的方法,于降解4、8、13、24 h测定2种真皮降解液及残留物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反映2种真皮降解率。取L929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真皮组、B型真皮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入含体积分数5%二甲基亚砜的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高密度聚乙烯浸提液,其余2组加入相应的浸提液培养24 h,采用噻唑蓝试剂测定细胞增殖率,并对细胞毒性进行定级。取L929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接种于预先置有2种真皮的孔板。接种后1、4、7、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L929细胞在2种真皮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状况。接种后7 d,采用免疫荧光法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前述2种细胞长入2种真皮支架的情况。在3只6个月龄雄性巴马小型猪背部两侧各制作3个5.0 cm×5.0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6列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型真皮两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支架一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的创面分别先行A型真皮或B型真皮移植后,再行自体刃厚皮片的移植,B型支架一步法组的创面行B型真皮(揭除硅胶层)+自体刃厚皮片一步法移植。大体观察Ⅱ期术后7 d 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及Ⅰ期术后14 d B型支架一步法组的猪背创面出血、渗液和感染情况。同时,采用透明胶片网格法测定自体皮移植面积并计算其存活率。Ⅰ期术后4、7、14 d,HE染色法检测3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Fb)和毛细血管浸润情况。Ⅰ期术后7 d,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检测3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血管化情况。Ⅰ期术后28 d、3个月,HE染色法检测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支架一步法组猪背创面中支架的降解情况。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A型真皮支架表面均匀分布着大量圆形和椭圆形的微孔,纵切面可观察到柱状孔壁大体呈平行定向排列;B型真皮支架表面的蜂窝煤状贯穿大孔呈矩阵有序排列,纵切面蜂窝煤状贯穿孔的孔壁由微孔相互连通成网络结构。A型真皮支架的孔隙率为(93.2±0.7)%,与B型的(95.9±1.0)%相近(t=4.653,P>0.05)。A型真皮在4、8、13、24 h的降解率与B型真皮对应时间点的降解率相近(t=0.232、0.856、0.258、7.716,P>0.05)。培养24 h,A型真皮组、B型真皮组、阴性对照组L929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t=2 393.460、2 538.270、1 077.770,P<0.01);阳性对照组细胞毒性评级为4级,其余3组为0级。接种后1、4、7、14 d,L929细胞和HUVEC在2种真皮支架中均呈时间依赖性增殖;且2种细胞在B型真皮上的黏附生长、增殖速率高于A型真皮。接种后7 d,L929细胞和HUVEC均已长满B型真皮支架层且至硅胶层一侧;而前述2种细胞向A型真皮内部迁移速度较慢,硅胶层一侧仅见少量细胞。Ⅱ期术后7 d A型真皮两步法组和B型真皮两步法组及Ⅰ期术后14 d B型支架一步法组创面均未出现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3组各6个创面的自体皮植皮存活率均为100%。Ⅰ期术后4、7、14 d,炎症细胞、Fb、毛细血管等逐渐向创面的支架层浸润,且细胞浸润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型支架一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Ⅰ期术后7 d 3组创面中支架的血管化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型支架一步法组、B型真皮两步法组、A型真皮两步法组。B型支架一步法组猪背创面中的支架在术后28 d逐渐溃散,术后3个月完全降解;A型真皮两步法组猪背创面中的支架降解情况与前述相似。结论与A型结构相比,B型结构可加速人工真皮支架血管化进程,利于联合自体刃厚皮一步法移植修复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一步法移植的效果与分次移植人工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的两步法一致,可为创面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 标签: 皮肤,人工 伤口愈合 三维 孔结构 全层皮肤缺损 血管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剖宫产术后产妇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速率及母乳喂养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研究,剖宫产时间为2018年1月直至2021年1月,以抽签法将产妇均分为常规组(n=50)、优质组(n=50);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比较二组的恢复速率及母乳喂养率。结果:优质组产妇术后身体恢复用时均比常规组短(P<0.05);优质组母乳喂养率高达96.00%,远高过常规组(P<0.05)。结论: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行优质护理,能够提升产妇身体恢复速率,增进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有益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 优质护理 母乳喂养 术后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耳蜗装置中刺激速率的改变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噪声环境下对广东话声调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18例以广东话为母语的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实验选取1515,800和400脉冲/秒/通道以分别代表高、中、低3种不同刺激速率.在随机选取一种刺激速率后,患者需要在安静及不同信噪比的噪声环境下分别完成对广东话声调辨别能力及识别能力的测试.结果在安静及不同信嗓比的噪声环境下,两项声调认知能力测试的成绩均随刺激速率的减低而下降.在0,+5及+10的信噪比下,高速率刺激与低速率刺激下的声调辨别能力的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在-5及0的信噪比下,高速率刺激与低速率刺激下的声调识别能力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速率刺激可以为人工耳蜗植入者提供更好的时间信息,有助于提高在噪声环境下的广东话声调认知能力.

  • 标签: 刺激速率 广东 人工耳蜗 声调 认知能力 言语测试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片剂赋形剂的内在溶出速率对于药物溶出的影响。在这方面由于缺乏有关药物溶出速率的信息,这使得该问题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主题。方法:模拟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片剂,分别为圆形、长方形、双凸形状,以制备多潘立酮片剂。使用USP溶出度仪II完成体外溶出度测试。通过计算各种溶出参数评估药物溶出速率;例如,溶出效率(DE),平均溶出速率(MDR),平均溶出时间(MDT)。结果:关于崩解时间,较大的片剂表现出更快的崩解时间。当片剂尺寸较小时,释放的药物量显着减少。另外,具有平坦或双凸几何形状的药片对DE值有明显的影响。通常,双凸片剂具有比扁平片剂更高的DE百分数。结论:不同的几何形状溶出参数存在明显差异,这在药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对口服快速起效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片剂赋形剂 药物溶出 内在 溶出速率
  • 简介: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了低应变速率下具有三种不同初始织构的AZ31镁合金在340℃伪平面应变压缩时的晶粒取向演变规律,目标在于揭示在超塑变形条件下塑性滑移进行的程度和不同类型滑移机制进行的程度。结果表明,不仅在1(10-2s-1应变速率下,即使在4(10-4s-1应变速率(超塑变性条件)下,不同初始织构的试样中晶粒都以不同方式逐渐转到基面取向({0002}∥挤压面)附近,随应变量增大,基面织构变强。这说明塑性滑移在高温变形时起着重要作用。而基面初始织构的试样在变形过程中一直保持基面的取向,从织构演变规律上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非基面的(a+c)滑移发生,说明了常见的基面滑移仍是主要的塑性滑移机制。另外,在基面初始取向的试样中检测到晶粒发生粘滞性层流现象。

  • 标签: 取向成像 AZ31镁合金 织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分期康复干预,研究其临床效果及神经康复速率的改善情况。方法:将我院确诊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分成25例对照组和25例观察组。对照组行基本护理,观察组行分期康复护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7天、14天与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p<0.05);两组头痛、肢体麻木等不良反应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优,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分期康复干预 脑出血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