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海油近海油气田开发经历了对外合作前的初步勘探与试验性开发以及对外合作后的合作与自营并举开发两大发展阶段。对合作前,在基本弄清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分布的基础之上,通过部分小油田的试验性开发,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合作后,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得到高速,高效的发展,油气产量已由合作前的17万t原油,增至2001年的1872万t原油和41.36亿m^3天然气。对外合作促进了自油气田的开发,在26个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中自营油气田已达10个。绥中36-1等一批自营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以及蓬莱19-3等7个亿t级油田的发现,为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实现“十五”规划的宏伟目标,用5年的时间跨入世界500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开发历程 中国 近海油气田开发 合作 自营 海洋石油工业
  • 简介:针对港西开发区西5X-3断块规模小,断层多且较为发育,井距较大,注采井网欠完善,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开发效果欠佳的状况,通过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合理井距研究及油藏剩余油分布类型评价,量化了剩余油分布的潜力,在此基础上采取优化开发层系,合理调整井网、井距等技术对策,改善了开发效果.该断块油藏的开发实践表明,结合沉积微相开展储集层研究是进行剩余油挖潜的有效途径,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重建注采井网结构,能保持断块油藏平稳高效开发.同时,低电阻率油层潜力较大,是油藏开发后期挖潜的主要对象,而高含水期的厚油层,特别是点坝砂层的中上部仍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 标签: 复杂断块 注采井网 剩余油分布 优化开发层系 低电阻率油层 点坝砂层
  • 简介:地震解释不仅仅要进行构造解释,而且还要进行储层和油藏特征描述,它是一个从层位解释到油藏描述的过程,因此,应利用沉积学理论将钻井信息、地质模型与地震数据联合使用,以确定地震属性与岩石物性的关系.在这方面,法国地球物理总公司(CGG)的基于波形分类的Stratoimagic地震相分析软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手段.文中对该软件在BZ25-1构造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总结.应用过程中,通过地震相分析给出了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地震相图,据此对预钻井区储层的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

  • 标签: Stratimagic 地震相分析 软件 BZ25—1构造 储层 油藏特征描述
  • 简介:以20kt/a添加剂复合调配装置工程设计为例,介绍一个全新的PDSOFT三维配管设计软件应用上的一些经验,项目的前期准备要做好人员配备,数据准备,图形库准备,图纸表格准备等工作,建立三维模型过程要重视片区轴网图,钢架和构筑物,设备和基础,管嘴,配管等工作,PDSOFT能生成可靠的ISO图纸,平剖图以及精确的材料表,工艺管线规格表。

  • 标签: 三维配管 添加剂 软件 工程设计项目 应用 炼油设备
  • 简介:该文阐述了叠前AVA反演与储层预测软件系统的核心技术、设计实现及主要功能。该系统应用现代软件工程理论.针对大型物探软件特点.采用结构化数据管理及构件化软件架构方案设计而成,是一套面向油气储集层岩性、物性、合油气性参数预测的叠前反演及储层预测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模拟退火叠前AVA同时反演方法、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Kohonen自组织储层聚类分析与MLP多层感知器的非线性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等方法,实现了储集层空间展布的精细刻画与物性参数的定量分析,因此可用来解决非均质储层预测问题。该系统已在多个研究区得到应用。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率较高。系统提供的界面开发库与基础算法库也为新技术、新方法的集成提供了基础平台。

  • 标签: 模拟退火 AVA反演 储层参数预测 神经网络 属性融合 聚类分析
  • 简介:叙述国内外石蜡、微晶蜡、特种蜡现状及市场分析情况,对高桥分公司石蜡生产、销量、出口等进行了分析。针对海牌石蜡产品的特点提出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并指出了目前石蜡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对特种蜡产品开发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特种蜡 石蜡产品 微晶蜡 国内外 市场研究 公司
  • 简介:利用内燃机油各组分与各项性能之间的关系模型,对内燃机油各组分的配比在要求指标的前提下进行优化,成功地开发出了"内燃机油调配预测系统".通过对内燃机油粘度分类GBT14906和SAEJ300的比较,并参考内燃机油国家标准中有关性能要求,确定了系统中所规定的不同粘度级别内燃机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同时提出通过计算基础油可调配指数的方法对基础油可调配性进行评价.实际使用结果证明,"内燃机油调配预测系统"配方优化预测较为准确,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内燃机油 调配预测系统 组分 性能
  • 简介:前言我国南海南部海域南连爪哇海,西挟泰国—马来湾,水域极为辽阐。单就北纬12°以南,纳土纳岛至昆仑岛连线以西的海域面积,即达一百余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陆架区(近40万平方公里)和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约50余万平方公里)两部分。南部海域毗邻国家有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泰国等。除泰国外,均与我国存在着海域疆界问题。依据我国传统海疆标志线,整个南沙群岛陆坡高原区和约有13万平方公里的陆架区属我国领土。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国未能及早对这些地区进行经营管理和资源开发,而诸毗邻国家却自五十年代中后期起先后进入陆架海域进

  • 标签: 南海南部海域 油气勘探开发 调研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尼西亚
  • 简介:新疆石油勘探开发正由三大盆地向中小型盆地扩展,由盆地边缘向沙漠深处延伸,由浅层向深层挺进。据专家估计,今后5年内将新增20亿吨的石油探明储量。过去5年间,塔里木、准噶尔和吐哈三大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富有成效,相继发现了24个油气田和27个大型油气富集构造,其中十几个油气田已投入开发建设,新增原油年产能力600多万吨。近两年来,在加快三大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同时,石油部门还在过去无暇顾及的中小型盆地开辟了新探区。目前,焉耆、伊犁和三塘湖盆地已经发现油气田或钻获工业油气流,精河、和托、库普与柴窝堡等盆地也分别发现面积较大的含油构造,取得了重要的勘探成果。

  • 标签: 新疆 石油勘探开发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吐哈盆地
  • 简介:砾岩油藏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解决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动用程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砾岩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在综合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剩余储量和油相流动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砾岩油藏水驱开发潜力评价指标集,进而根据油田的开发动态变化特点,以不同面积单元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不同单元的开发潜力进行无监督分级,建立了一种客观、合理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新疆BH油田的开发潜力分级评价,所得的评价结果与油田地质和开发状况(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相符。其结果有助于分区实施开发调整措施。

  • 标签: 砾岩油藏 注水开发 开发潜力 多因素评价 模糊聚类算法
  • 简介:涠10-3N石炭系“古潜山”油田,位于北部湾涠洲岛西南海域,相邻涠10-3油田.该油田1989年发现,“古潜山”分布面积8.58km~2,探井证实碳酸盐岩油藏高度>312m.溶蚀孔洞、裂缝发育不均质,正常压力,原油比重轻,油质好,单井产能高,石油地质储量1187万t.

  • 标签: 联网滚动开发 经济效益 油田开发 碳系 古潜山
  • 简介:依士曼化学公司开发新技术,用以生产PET聚酯树脂,该技术将使对二甲苯至PET的过程组合在一起。依士曼将采用该技术在美国哥伦比亚建设150kt/aPET装置,计划于2006年第4季度投产,项目投资费用为1亿美元。伊士曼在哥伦比亚现有的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将改造采用其中的某些技术,该技术称为IntegRex。

  • 标签: 依士曼化学公司 PET聚酯树脂 对二甲苯 精对苯二甲酸
  • 简介:该系统采用国际通用的高级分布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制定实用系统标准的《开发数据库逻辑结构和填写规定》及《开发数据库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利用Internett/Intranet技术,按通用的工业标准TCP/IP协议形成网络拓扑结构,建成了江汉油田开发数据库网络体系。同时采用先进的Web技术,研制了开发数据库Web查询和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数据库查询及常规应用系统、地质报表及采油报表的制作系统。基本完成了开发静态、开发动态、储量管理等12大类、300多个子库的开发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已广泛地应用到开发生产和科研管理之中。

  • 标签: 油田开发 数据库系统 应用 设计 网络配置 软件开发
  • 简介:从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礁滩油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礁滩油藏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原始地质储量大(多属大型油田级别),储层渗透率高(多属高渗储层级别)和连通性好的底水油藏。此外,从油藏工程角度大体可分两类,即具有底水、高粘度原油的低饱和礁滩油藏和具有底水、低粘度原油低饱和礁滩油藏。本文介绍的利比亚Intisar'D'油藏是具有底水、低粘度原油的低饱和礁滩油藏。该油藏采取顶部注气、中部采油和底部注水的开发方式。实际采收率已达56%,用模型拟合12年实际生产动态研究之后,预测最终采收率可

  • 标签: 低饱和礁滩油藏 地质模式 顶部注气 气锥模拟 油田开发 中部采油
  • 简介:领先的聚氨酯技术开发商Amerityre公司开发了高质量聚氨酯泡沫和弹体体生产线,并将这一聚氨酯体系应用于商业化轮胎填充市场。新材料的商业销售品牌为Amerifill(TM)。现在,许多轮胎已采用轮胎填充材料,这些轮胎包括OTR(路外)建筑、工业和采矿用轮胎,可防滑和延长橡胶轮胎的使用寿命:

  • 标签: 矿用轮胎 聚氨酯材料 填充材料 开发商 Amerityre公司 聚氨酯泡沫
  • 简介:尽管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成熟,但其催化剂的开发工作仍然活跃。用来生产PE和PP的工艺技术和催化剂都在控制所生产材料的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催化剂对于聚合物微观和宏观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构又决定了在其目标应用中的产品性能。

  • 标签: 聚烯烃 催化剂 聚乙烯 聚丙烯 PE 琥珀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