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市化进程使植被和水体等生态资源用地日渐缩小和破碎。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认知对象的优势在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选择EIBI建筑指数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信息,并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龙岩市生态质量变化进行遥感评估。结果表明:1)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EIBI)可有效抑制裸土信息,增强建筑用地信息,使用EIBI提取建筑用地的精度可达90%以上;2)2002-2014年为龙岩市快速发展期,建成区面积增幅达50%;生态退化面积大大超过生态改善面积;整体生态指数均值自0.684降至0.636,降幅达7.02%,建成区生态指数均值自0.370降至0.351;3)造成龙岩市生态质量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城市建筑用地扩展,二是采矿工程建设和地表开挖工程建设。

  • 标签: 遥感 增强的指数型建筑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变化
  • 简介:我国部分珊瑚礁海域的水深无法实测,遥感测深是水深数据的重要来源,本文根据珊瑚礁的特点,采用双线性内插来改善珊瑚礁遥感图象的灰度突变,利用等深线与等灰度线的对应关系,建立水深数据和图象灰度的数学模型,对未测珊瑚礁海域进行水深分层。

  • 标签: 珊瑚礁 水深图 等灰度线 辐射亮度 几何纠正 灰度值
  • 简介: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Heat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和地表反照率可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

  • 标签: 卫星遥感 MODIS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植被归一化指数 地表反照率
  • 简介:摘要:从原理层面出发,探讨了遥感的技术原理以及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技术,旨在对测绘遥感领域的技术手段进行一定程度的回顾与总结,理清思路,方便以后的学习和研究。

  • 标签: 黑体 光谱发射率 光谱反射率 模式识别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测绘工程技术已被大量运用于城市管理、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并逐步走向智能化和现代化。其中,卫星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可以将图像数据储存在空间系统中的数字化技术,而技术人员则可以利用图像的可视化和符号化技术,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从当前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它具有较低的费用、较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地保证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并将其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 标签: 卫星遥感 影像处理技术 数字影像
  • 简介:摘要:航空遥感影像数据体量大、影像杂波多,偶然噪音特别是影像边缘的噪音数据对影像校正影响较大,镶嵌融合接图过程人工干预过会导致局部畸变超出需求精度范围,通过成熟的GIS软件平台和配套的工具组件,结合合理的图像处理算法,通过人机交互处理的方式,可以提高影像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并进一步优化航遥影像的生产效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文利用较为成熟的图像处理算法和相应的运行库计算出图像变换矩阵,通过代数变换及对应的镶嵌方法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再在ArcGIS平台中进行几何校正及图像配准,利用更多影像数据对图像融合效果进行验证,在ArcGIS平台中进行几何校正及图像配准,针对存在黑边进行进一步处理。实践结果证明:本文处理大量航空影像数据的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ArcGIS 特征匹配 影像镶嵌 黑边处理
  • 简介:从2013年12月17日开始,三河台数字电扰动观测的NS和EW两测道交替出现了背景值增大的高值异常,现场调查和分析表明,这种高值脉冲异常主要是受仪表厂的供电干扰所致,仪器本身的工作正常;对观测系统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存储格式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出现缺数,可能造成两个测道的数据出现互换的现象,应尽快改进数据采集软件,把两个测道采集的数据改为两个数据文件;同时,模拟观测的对比结果表明,同时间段模拟观测未出现异常;通过更换东西向线路和电极,观测数据恢复正常.综合分析认为,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出现的高值异常是干扰造成的,并非震兆异常.

  • 标签: 数字电扰动 三河台 异常分析 干扰
  • 简介:本文对1700年以来的历史地震烈度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资料来确定设定地震(ScenarioEarthquake),然后利用模拟强地面运动确定了廊坊地区的强地面运动灾害。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廊坊地区出现大于或等于地震烈度8度的周期大约是600年。也就是说,在未来50年廊坊地区出现地震烈度8度的超越概率为8%。为此,本文建议廊坊地区应该考虑0.3g峰值加速度(Ⅷ度)作为基本地震工程设计参数。

  • 标签: 地震烈度 地震灾害 设定地震
  • 简介:河北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项目由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完成,取得成果如下:①制定相关技术规程管理文件;②矿山三维可视化功能开发;③矿山储量监管相关技术培训;④矿山三维软件培训;⑤建立了试点矿山三维模型。

  • 标签: 动态监督管理 矿山储量 资源储量 河北省 三维可视化 工程地质勘查
  • 简介:今年七月中旬,随着雨季的到来,涞水县安阳村北出现轻微的地面塌陷。八月中旬,由于降雨频繁而且雨量大,该地又陆续发生了严重的地裂缝和地面坍塌,村北砖厂附近突现长约八百米的地面沉陷带,六十余户村民房屋出现裂缝,其中五户受灾严重。

  • 标签: 地面塌陷 灾害调查 河北 地面沉陷 地裂缝
  • 简介: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他们将作为维护能源资源安全的保障地、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规划显示,262个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

  • 标签: 资源型城市 界定 可持续发展规划 河北 矿产资源开发 资源安全
  • 简介:依据生态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将生态工程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引入到矿区土地复垦研究中,综合应用GIS、RS、地质统计学、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来研究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采矿活动驱动下矿区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为遴选合理的技术或技术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矿区土地复垦 生态工程学 河北省 技术集成 采矿活动 地质统计学
  • 简介:项目由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完成,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项目为推进全省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做好试点县储量监管工作,做好矿山三维可视化建模试点工作,组织矿山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实现矿山三维可视化管理、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提高矿山资源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取得成果如下:

  • 标签: 矿山资源 资源储量 动态监督管理 河北省 三维可视化建模 工程地质勘查
  • 简介:河北省沙质岸滩存在海岸侵蚀现象,对沙滩旅游、海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威胁,制约河北省海洋经济社会发展.海岸侵蚀监测结果显示,区域海滩滩面受波浪、潮流影响较大,时冲时淤,摆动频繁,沙质岸滩整体处于侵蚀状态,各区段蚀淤情况有所差异,高潮线以上有所淤高,海滩坡度开始变陡,呈下蚀状态.海岸侵蚀灾害已引起沙滩沙质粗化、滩肩变窄、滩坡变陡及基岩裸露比率增多等问题.针对这亿突出问题,通过定点测量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河北省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经计算,河北省各侵蚀岸段海岸侵蚀速率达1.0-4.0m/a,单宽体积侵蚀量-1.42--19.08m^3/m·a.综合分析显示,人类海岸工程建设、区域海洋水文条件及输砂量减少,是河北省发生海岸侵蚀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海岸侵蚀 海岸带 机理分析 秦皇岛沿海
  • 简介:运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次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次冷涡天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4~7个纬度的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温度平流分布均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降水为主,而冷涡东南象限500hPa为冷平流,850hPa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大风、冰雹为主;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北侧常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2次过程的强对流天气生成都是由于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在温度发展中的锋区叠加中有明显的锋生而导致,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对雷暴的触发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抬升作用。

  • 标签: 冷涡 冰雹 暴雨 结构特征
  • 简介:大力推进沿海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是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加快整合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四大港区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强力推进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曹妃甸工业区,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沧州临海工业区,成为拉动冀中南和朔黄铁路沿线发展的新引擎。秦皇岛临港经济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带上的新亮点。

  • 标签: 港口群 黄金 河北 蓝色 经济社会发展 沿海地区
  • 简介:根据我国风能资源详查测风塔资料,对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期间河北省境内22座测风塔上70m高度的风速资料进行整理后,分析了内陆和沿海地区四季风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风能详查区冬(夏)季平均风速最大(小);内陆(沿海)地区四季日平均风速呈现出白天大(小)、夜间小(大)的特点;在风速的日变化幅度上,春、秋季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夏、冬季,其中西北部山区(东南部平原)是风速变化幅度最大(小)的区域。另外,内陆地区各季节风速与温度梯度的日变化之间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 标签: 河北省 测风塔 风速 日变化
  • 简介:1998年夏,我国长江中游和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对这场历史性的洪灾的不断监测和评估中,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共接收、处理和分析了38景卫星的雷达影像和所能接收到的全部气象卫星资料,出动航空遥感飞机20余架次利用航空合成孔经雷达对紧急的水情进行了监测和淹没面积的估算。通过卫星和航空遥感监测先后对武汉地区7月下旬由大暴雨造成的内涝,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江西3省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以及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的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地区的洪水灾害及洪水淹没面积进行了计算,获得了比较客观和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1998年对洪水监测的遥感实践证实了遥感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分析了我国在目前条件下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遥感技术的监测能力,我们也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特别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洪水预报和预警的研究,使之在防灾和减灾中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 标签: 洪水 遥感监测 雷达卫星 预报和预警